APP下载

多元评价体系对体育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8-02-26刘英辉巩庆波梁波邹继香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业评价高校体育学习效果

刘英辉+巩庆波+梁波+邹继香

摘要:依照“关注整体、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评价理念,建立由教师、学生、教学信息等多要素参与,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评价的多元学业评价体系,并通过实验论证该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可有效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改进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与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关键词:高校体育;学业评价;多元化;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7)06-0106-06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whole, the process and the growth, we set up a multivariant evaluation system participat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use various methods including diagnostic evaluation, expressional evaluation and conclusive evaluation to execute it. We use experiments to inspect and verify the effect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 on the physical training of students and results show that this evaluation system possesses positive and conspicuous effect in increasing the physical training achievement of the students, improving their attitude towards physical training and health and developing their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cooperative spirits.

Key words:physical training; evaluation system; mulitivariant; earning effect

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Shandong, China目前,伴随体育课程改革,反映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改革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单一的总结性评价体系已无法针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多维度非衡性发展特点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形成性评价(也称过程评价)也因其评价内容及操作过程的繁琐性特征,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际应用效果。现行的学业评价体系已成为制约体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开发灵活有效,既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学生体育学业成绩又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和良好锻炼习惯养成的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山东工商学院大学一年级6个班共210名选修篮球的学生(全部为男生)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了学期初体质测试总体水平相近,且都是同一专业、同一教师任课的大一男子篮球选项课6个教学班,每班35人作为研究对象,3个班采用多元学业评价体系进行过程评价,作为实验组,3个班采用传统的期末总结性评价,作为对照组。进行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实验结果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测试的方式进行判定。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学校体育教学评价相关文献资料,查阅近年来学校体育改革相关政策法规,阅读体育教学论相关书籍,为多元学业评价体系提供理論与政策支持。

1.2.2数理统计法:对实验教学、问卷调查获取的相关数据,借助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2.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技能掌握、锻炼习惯养成等的自我感觉状况进行分析。

1.2.4专家访谈法:针对体育课堂教学、课外锻炼、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问卷的设计等相关内容,走访学校体育领域的相关专家。

2体育学业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

2.1体育多元学业评价体系的依据

2.1.1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揭示了个体间和个体内部差异,以及因智能的组合及发达程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多元性、普遍性、差异性等特征。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应以全面、发展、有差异性的评价方式,证明体现评价对象的优势智力。

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以皮亚杰、科恩伯格等为主要代表人物提倡的构建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核心,使其利用外部环境主动探索、发现、建构知识,发展自身的过程,关注过程重于结果。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应立足学生成长,对学生学习、建构、发展的过程进行评价,关注体现学生主体性和过程性的动态行为表现因素。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3卷第6期2017年12月 刘英辉,等多元评价体系对体育学习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No.6 2017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主要代表人物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尊严和实然价值,主张教育要以对个体需要和实现尊重为出发点,设定多元的评价标准。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学体育应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即个性化教学,这也是目前上海正在大力推广的大学个性化教学理念。多元的个性化教学必须以多元的评价标准、方式与多样化的学生相适配。

2.1.2实践依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从体育课程的发展实施目标上提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基于促进全体最优化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正是以关注过程、关注个体、注重差异的理念,契合了《纲要》的实施目标要求。其一系列评价目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及要求无不是以《纲要》所倡导的学校体育价值观为指引,以符合大学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评价,以求努力实现《纲要》对大学体育的目标要求。体育多元学业评价体系各项测试目标都具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其可测性使体育多元学业评价的实施具有了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将更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自身优势,为每个学生参与更加适合自身的体育学习、锻炼找到支点,在手段上实现运动参与促进,在过程中实现技能掌握、体能提高,在体验中愉悦健康身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以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评价手段,充实体育参与过程,其结果必将水到渠成。因此,体育学业多元评价体系具有实践上的实施价值。endprint

2.2多元化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2.2.1科学性原则

依据多元评价体系理论支撑上的科学性,实践操作上的可行性,针对体育教育课程目标、内容、学生自身需求的多元性,以多元性的评价主体、内容、方式与之相适应。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是指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多元性目的及与之相适应的多元性体育教学内容,属于主动的多元性。学生需求的多元性要求评价能够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以育人发展为宗旨,以全面、客观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多元性需求,如运动项目、内容、练习方式、掌握程度等适应个体差异的多元性,属被动多元性。评价体系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反馈也是促进学生练习的动力手段,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多元评价以评价主体、内容、方式等的多元性适应学生个体多元体育教学目标、内容的要求,体现了体育多元评价体系的科学属性。

2.2.2“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原则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应较其他课程更多考虑学生个体因素,考虑学生个体包括身体上的运动能力、项目上的技术水平、心理上的体育意识与态度差异,坚持能够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动起来。坚持真正“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评价理念,摒弃“以心为本,兴趣第一”的片面错误理念。以运动素质和运动技术能力为主,逐渐加大对自主、健康、全面、终身体育、学习态度养成等的考核评价比例。依据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主参与程度,通过学习获得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小组集体活动培养的团队配合协作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等方面,通过自评、师评和小组互评等综合方式,使评价能够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改进体育学习方式,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行之有效手段。融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等意志情趣于体育教学活动中,创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2.3关注学生发展状态原则

所谓学生发展状态,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社会适应、品德价值观等的发展。多元评价体系关注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整个过程发展,体育教学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先天身体素质差异,不以统一标准要求全体学生,不以期末终结性的成绩好坏论英雄,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以过程促结果,将反映学生发展状态的体育学习锻炼过程纳入多元评价体系,充实丰富仅以笔试(对体育理论知识考核)、测试(对技能的考核)形式的总结性评价,将对学生成绩提升的质性评价融入到强调量化和可测性的结果中去。

2.3多元学业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关注整体、关注过程、关注发展”为核心,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手段、评价工具、考核方式等方面构建多元化的整体评价体系。

2.3.1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小组甚至是家长、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业评定中。针对大学生所处的区别于中小学的特殊学校体育教育环境,将对其体育学业的评价主体由传统单一的任课体育教师扩展为学生所处院系部门教师、辅导员、学生,体育部门领导、教师、学生,体育项目协会负责人、学生自身等共同参与评价的多元主体,从体育课堂、课外,集体、个人层面反映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和参与程度。院系部门经常组织一些集体性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参与状况及其表现更为全面细致地了解。各个体育项目协会校內、校外的活动既能够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拓展课堂教学,又能够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及项目协会负责人对学生参与状况的了解。学生在对自身及他人评定的过程中能够自我发现问题、优势互补,取得良好的自我激励、改进效果。多元评价主体提供的对学生体育评定信息具有特殊的客观全面性,将其作为体育成绩评定的一项依据,有利于部门与学生间形成互利共赢的相互促进机制。

2.3.2评价指标多元化

利用系统化理论,一方面多元的评价主体将为教师提供学生体育成绩相关的多元评价指标,另一方面针对关注学生发展过程状态和个体差异的目的,将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质测试的进步幅度),体育态度(学习兴趣、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外自主锻炼、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等),技能水平达标和体育理论知识的习得,团队配合精神的培养,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纳入评价体系中,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学业进行评定,避免体质差异或评价标准单一所造成的评价不公问题。

2.3.3评价手段多元化

不同教学阶段运用不同评价手段,如学期初的诊断性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展示性教学评价、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等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评价过程,重过程促结果。利用诊断性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体能、技能、运动爱好习惯等进行诊断性分析,为后续诸如分组、分层、自我等针对性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学习过程中阶段性的展示性评价,既能够使学生清楚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又能够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更好实现以评促学的目的。总结性评价作为对学生学期最后的学业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努力程度最全面的衡量,也是相对权威的评价。

2.3.4评价工具多元化

为减轻教师工作量,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根据评价内容,引入多元化的评价工具。除笔试、测试等传统评价工具外,充分利用电子档案袋、调查问卷、答辩、表演、竞赛等新的评价工具,通过POS机、掌上移动设备采集数据,以网络技术方便师生间沟通交流,保证评价反馈的及时有效性。

2.3.5考核方式多元化

改革完善考试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和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个人技术与学习小组综合成绩相结合考核。如学习过程中穿插对篮球技术的考核,融入街头花式篮球的内容,将传、运、投、突等技术进行创造性表演运用,与小组同伴任意组合,组间互评确定小组分数,组内互评确定个人分数。对技能运用能力的考核以机动灵活的多场次竞赛实现,通过比赛既能够提升技术的运用能力又能够发展个人体能。endprint

3多元评价体系的实施

3.1学业初始阶段

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进行学期初的学习需求分析,即诊断性测试,抓体能、促技能,将体质健康测试纳入体育学习评价体系,以评促练。全校性体质测试多是单纯为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的上报工作而进行的,学生对测试结果及自己的身体素质缺乏清醒认识,难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后续体育锻炼,体质测试形式化突出,失去了对学生体质的“诊断”“促进”功能。将体质测试结果作为学生体育学习需要的前提考虑,通过前后对比衡量体育学习效果的好坏,实现评价的“诊断”功能。

具体操作方法:学期初,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要求和学生入学体检情况,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各项身体素质进行选项测试,测试成绩不计分,仅对学生个体身体素质进行初步摸底,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体育学习项目和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对测试结果进行初步体质定性,分成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按等级搭配分组,力求实力均衡,避免因先天体质条件带来的评价不公问题。后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和考核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包括课外体育锻炼、早操、俱乐部活动及小组考核等项目的练习,科学分组是有效评价的前提。兼顾学习效果及其可行性,由5~7人组成学习小组,选责任心强、体质测试成绩好的学生为组长,协助配合教师工作。

3.2学业过程阶段

多元评价体系为解决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将评价核心置于学生学习过程表现的评价,关注学生体育学习锻炼中体能、技能与心理的动态变化过程,侧重于评价学生技术运用能力及体育活动参与状况。

建立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电子档案袋,并发布到学校网站上供教师和学生查用。电子档案袋包括:学期初和学期末测试成绩表、课程学习任务、学习计划、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体育锻炼日记、小组活动记录及评分方案表等内容。完善电子档案袋的过程即记录评价了学生的整个体育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教师将学习任务以“工作页”的形式下发给学生,详细规定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方法、工作流程、评价标准方法及考核形式。

学习计划:根据学期初体质测评,引导学生确定本学期需要学习的技能、发展的身体素质,实现目的的策略和方法,各阶段的提升,学习效果展示等体育学习锻炼计划。

阶段性学习成果展示:主要包括阶段性课堂动作技能测试成绩单、体育理论与实践作业。随堂完成阶段性动作技能的测试,实验中对体育理论的测试除期末传统的标准化试卷外,学习过程中还布置实践性项目让学生探索完成,如资料收集、调查报名等,以网页和PPT作品的形式发布到互联网上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成绩评定以学生网上投票评分为主。若技术条件不允许,也可以小组为单位,选取部分优秀成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或者通过答辩、演讲的方式,邀请专家参评。

课外体育锻炼记录:主要包括早操、日常锻炼、参与俱乐部或小组的活动记录及取得的荣誉等。锻炼日记是评定课外锻炼的核心内容,主要记录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时间、地点、时长、体质变化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感受等。参与体育俱乐部或小组活动的记录,主要包括参与俱乐部的POS机刷卡时间与次数、在社团活动中取得的荣誉、活动录像等,参与小组活动的次数、时间、完成活动任务等。另外,小组长的档案袋中要有小组活动时间计划表、活动内容安排表、活动过程记录表、成员活动表现评定表等,评定任务主要由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学业成绩评价表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是评价学生学业进展和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期末学业成绩得分来源(见表1)。表1学业成绩评价表(以篮球项目为例)考核阶段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权重得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学期初体质测试1素质测试0%无无平日(100分)理论知识调查报告、PPT作品、学术报告20%无动作技能课堂技能测验40%无无体能锻炼POS机记录、小组活动记录、锻炼日记40%无学期末(100分)学习态度观察、问卷调查、谈话10%理论知识标准试卷测试10%无无动作技能指定技能测验、自选动作展示、竟赛、表演赛60%无体质测试2素质测试10%无无体质进步幅度比较5%无无意志精神组长鉴定、小组互评5%无

3.3学业终结阶段

对学生期末学业综合成绩的评定采用结构性评价,即综合成绩=平日成绩(40%)+期末成绩(60%);平日成绩(100分)=理论知识(20%)+技能知识(40%)+体育锻炼(40%);期末成绩(100分)=学习态度(10%)+理论知识(10%)+动作技能(60%)+体质测试(10%)+进步幅度(5%)+意志精神(5%)。

体质健康测试:满分100分,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课外锻炼,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否得到提高是最应关心的问题,学期末进行第二次体质测试,计入学期末结构分。以两次体质测试差检验一学期体育学习是否达到有效提高学生体质的效果,体质进步幅度,作为加分计入学期末结构分,奖励先天身体素质差,努力学习效果好的学生。为解决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好、运动技术水平出众而进步幅度小的问题,学期初将其选拔出来当组长,加大对其体育锻炼态度、课堂表现、小组活动组织能力等的评价比例,在小组合作精神得分中予以额外加分。

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的考核:满分均为100分,因为期末学生时间紧、考核任务重,理论知识主要采用自选时间网上选题考查。动作技能分两部分考核,一部分是期末规定动作的考核(60%),也是对技术学习效果的检验,由教师按达标、技评标准进行考核。以篮球期末技术考核为例:对指定项目的考核,男生可选择运球、跑篮、跳投、技战术的初步运用等难度稍高一點的项目测试。另一部分是自选项目的考核(40%),采取“以赛代考”“以学代考”“以练代考”的方式进行,也是对小组集体活动和小组配合情况的检验。实践操作性强的是“以赛代考”,以小组竞赛或表演赛形式进行,按小组竞赛名次评定小组综合成绩,对学生具有极大激励作用。表2学业成绩等级对照及评分方案表等级体质测试学习态度理论知识动作技能体能锻炼endprint

(次/周)意志精神体质进步幅度

(体质测试2次差)优秀得分≥90全勤,不迟到早退,学习积极性高,服装符合要求得分≥90技术动作规范、协调连贯,完成质量高每周2次以上服务于团队目标,维护团队利益,人际交往能力强,团队角色地位明确体测总分提高10%以上,得分5分良好得分≥70缺勤、迟到早退1~2次,学习积极性高,服装符合要求得分≥70技术动作较规范,动作较协调,完成质量较高每周1次较好服务于团队目标,维护团队利益,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团队角色地位一般体测总分提高5%~10%,得分3分合格得分≥60缺勤、迟到早退2~3次,学习积极性较高,偶有服装不符合要求得分≥60技术基本规范,动作较协调,完成质量一般每周0.7次小组锻炼表现、团队合作一般体测总分提高5%以下,得分2分不及格得分<60 缺勤、迟到早退超过总课时三分之一,课堂表现差得分<60 技术不规范,动作错误不协调 每周0.7次以下小组锻炼各方面表现差,无合作者体测总分下降,不得分补充说明:1.体质测试: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000米、50米、坐位体前屈,满分100分,每项20分。2.学习态度:病事假扣0.5分/次,迟到、早退扣1分/次,旷课扣3分/次,服装不符合要求扣1分/次,8分以上为优,7分以上为良,6分以上为合格,6分以下为不及格。3.意志精神得分由小组成员民主评分直接决定,5分为优,3分为良,2分为及格,0分以下为不及格。

4实验结果

4.1身体素质

从表3可以看出:学期初两组学生体质测试结果的均值差异不大,经过T检验证明无显著性差异。而经过实施不同评价方法一学年后,采用多元评价方法的体测成绩明显高于总结评价组,经过T检验证明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组因考核内容包括期末结束体质测试的进步幅度,所以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的提升重视,能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学计划中8个周的体育俱乐部学时,虽没有定点定时参加活动的要求,但有刷卡总数和时长的要求,这些约束力无形中增加了实验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和强度,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对照组按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时间在学期初进行体质测试,没有与后续学习过程相挂钩,对学生自主锻炼无强制性措施,所以部分学生不重视体质测试,对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没有兴趣和动力;另外因为没有对课外锻炼考核的要求,参加课外锻炼全凭兴趣,参加体育运动频率和强度远低于实验组。这些因素均是导致对照组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幅度没有实验组高的主要原因。

由表4可见,在学期末,采用多元评价方法的学生比传统总结评价学生在体育学习态度表现上要好,呈现出明显统计差异。从两个维度来看,课堂表现维度不显著。主要因为两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课堂学习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无论愿意与否,大学体育课作为必修课,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好体育课堂学习、完成规定课时计划。兴趣参与维度则有显著统计差异,说明所采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多元学业评价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锻炼时间,还充分发挥了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4.3体育学习效果

由表4可以看出,新的多元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体育理论、动作技能学习与运用能力的提高效果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呈现出显著统计差异。这说明在采用新的评价体系后,虽然技能学习课时少了,但由于学生自主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且采取的一系列评价激励措施调动了学生的自我学习锻炼积极性,技能提高明显也就不难理解了。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总得分大多呈现显著性差异(除学习态度中的课堂表现维度不显著),说明多元学业评价体系在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影响上具有显著性作用。

5多元评价体系对学生体育学习影响的机理

5.1全面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将学生体育学习态度、体质进步幅度、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意志和情趣纳入评价体系,而不单纯以掌握动作技能的好坏来对学生进行评定,减少学生因先天身体素质的差异而带来的评价不公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按需制定的个人锻炼计划能够更好适合学生个体,因材施教,避免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

5.2重视学生参与评价,培养自主体育意识

学生既是被评者又是评价者,能在完成每个任务前根据自身差距制定出锻炼计划,理解表现性评定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的意义。多元评价体系既能全面考核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增强,又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自愿、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锻炼计划。

5.3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效果

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的评价,充分发挥了各体育协会、俱乐部的作用。高校各体育协会具有技术体系完善且水平较高、活动时间充足灵活、入会学生对协会的满意度较高等优势。多样性体育活动延伸了体育课堂教学,满足了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个性需求,能够全面展示学生体育技能,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参与学校体育赛事,培养了学生的团队责任和归属感。依据学生在各组织中参加锻炼的时间(通过考勤来评价)与取得的成绩(通过比赛成绩和获得的荣誉来评价),在学业评价中进行相应加分,能够做到体育协会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技能学习与体能锻炼相结合,竞赛与学习相结合,体育与文化相结合,全方位多渠道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6结语

教师及时记录、保留电子档案袋有关资料是过程评定的基础。评价内容的复杂性及操作的繁琐性,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建立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课堂授课8周+课外锻炼8周)基础上的多元评价则能够增加教师可自由支配时间,为教师完成多元评价体系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另外,学生的参与评价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工作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将学生每个学习阶段的自评作为教师评价的基础和参考。小组长也是配合教师完成这一要求的得力助手,因为同为学生,又是小组活动计划的制定者和组织者,比教师更有条件详细观察并及时记录每个小组成员在课外锻炼的表现,对课外锻炼的评价可能比教师评价更真实有效。定期对小组长进行民主测评能够减少因小组长评价不公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这也仅是对多元评价所做的初步探索,多元评价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评价过程,需要长期跟踪调查。本研究主要是對大学一年级男生进行的结果分析,而整个多元评价体系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入学年限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态度转变、体育锻炼行为的持续时间、终身体育培养等方面的影响也需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如何能够以过程促结果,真正做到评价标准更公正、更科学、更便于操作,充分发挥体育教学评价的调控、诊断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水平,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也是今后要深入研究的课题。endprint

参考文献:

[1]江文奇.学校体育身体发展的历史与转向[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6):113-118.

[2]江瑞.现代社会下高校体育资源需求心理对教学改革原创作用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 (3):116-118.

[3]郭太玮,季浏,潘绍伟,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标准体系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4 ,21(2):69-74.

[4]谢利民,褚慧玲.多元评价体系中制定评价标准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2):227-27.

[5]李永珺,张向众.谈新课程评价中的表现性评定[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45-46.

[6]张建华,楊铁黎, 殷恒蝉.21世纪国际体育教学的发展——美、日、英、中四国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1,11(6):46-48.

[7]王爱丹,董晓春.大学生体育动机、态度与高校体育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50-55.

[8]朱桂华,高徐,肖年乐,等.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新体系的构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6):61-64.

[9]管声豪.创新体育教学理念[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58-59.

[10]张建华,杨铁黎,殷恒婵.从美、日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发展看我国体育教学评价改革[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1):24-27.

[11]李锐.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4):115-118.

[12]张庆新,毛振明. 第八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前期)成果与位置评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 (11):86-89.

[13]张龙,龚德贵.大学生“三自主”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体育教学现状为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7):97-99.

[14]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

[15]朱静华. 高校女生体育课兴趣现状及培养的探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102-103.

[16]巩庆波,刘英辉,于爱军.对构建高校体育“结构化”课程评价体系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5,19(1):71-75.第33卷第6期2017年1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dong Sport UniversityVol.33 No.6December 20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业评价高校体育学习效果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莲心宝宝有话说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高校课程考试模式与大学生素质培养目标的错位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