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2018-02-24福建省泉州培元中学邱宗丕

学苑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班化小班师生

福建省泉州培元中学 邱宗丕

2010年8月,我们学校高二年级组建了学校历史上首届小班。此举措初衷在于充分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更深层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长远来看,这个举措也是为今后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一、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教育专家、心理学家认为:教师的有效视野关注面在20人左右。在我们正常大班中,至少有一半的学生受忽视。这样师生间的互动自然大受限制。考虑到这一点,我们理科小班学生数为12人(选出的都是年段最优秀的学生)。小班化可以转变课程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大大增加;学生有了更多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有了更多时间和空间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大大增加。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状况,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理科小班的基本情况

总体上,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比同年级其他学生更扎实。但由于我们学校总体生源状况并不理想,所以12名学生中还是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其次,由于高一年级很多学生对自己今后文理科的选择尚未定位,因此高一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重视不够,基础上有明显缺漏。

三、小班化教学的具体做法

1.精心的课前准备。

(1)钻研《考试大纲》,深入解读教材。

《考试大纲》是教师高考复习的准绳。高效的生物教学不能只是像传统方法那样机械地“教教材”,而要善于“用教材教”,灵活地对教材作出合理的加工与改造。第一,教师要理清教材中各个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将你要讲授的知识点放置于某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这样你才能进一步准确把握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第二,应注重细节的推敲。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每一句提示语、每一幅插图、甚至课后的习题。只有深入浅出,把教材钻研得更深,教师上课起来才越得心应手。只有具备真正吃透教材的精神,才能实现对教材的驾驭和超越,高效教学才有可能。

(2)深入研究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考试大纲》和教材的解读固然重要,但对学生的研究同样不可忽视。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原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是高效的课前准备必须完成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我担任了理科小班和另一个大班的生物教学。小班人少,学生综合素质好,大班50人,综合素质明显较差。在两个班级的教学深度和广度上,每天我都要花很多时间进行精心准备。比如,复习到生物必修二“生物的遗传规律”时,小班我增加了“生物的不完全显性”“生物的共显性”等内容;而大班我只补充了“生物的不完全显性”的内容。复习到“染色体变异”这一内容时,大班我简单地介绍了无籽西瓜无籽的原因;而小班我复习补充了有关植物子房胚珠等内容。这样做的初衷是帮助小班学生构建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解题的自信。

2.高效的课堂组织与活动。

精心的课前准备仅仅是高效教学的必要前提,如何组织实施才是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所在。

(1)在小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关键。

在小班教学中,由于学生少,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比较充裕;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都会得到极大地增加。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考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受到“填鸭”式教学习惯的影响,多数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耐心扶持,注重解题思维的指导,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使学生在小班中敢想、敢说、敢做。

(2)在小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学习方式,其倡导自主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小班教学中我们要强调“先放后扶”,即在学生已充分自主实践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再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使学生的理解进一步升华。教师的“扶”,即扶在重点、难点的突破及新、旧知识的联系等方面。比如,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这节内容,我引导学生参考前一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采用“假说——演绎法”对摩尔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探究。由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弄清摩尔根整个实验的过程及原理后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总结。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是对第一章内容的巩固和检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课堂上巧妙提问。

巧妙地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展开对话的开端。把握内容上的深刻性、空间上的开放性、对象上的层次性是提问的关键。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首先,课堂提问要有新颖性,要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其次,课堂提问要有引导性,能诱导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最后,课堂提问要有包容性。基于小班学生层次较高,我们可以尝试由“小步提问”转变成“大步提问”,也就是一节课要有1至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师要引领学生展开有效的思维活动,真正做到巧妙提问,提高课堂效率。

(4)适时反馈。

在教学中要避免“零反馈”现象。对于学生的回答、作业,应有一个明确的反馈。只有做到积极且适时反馈才能更好地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继续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索,而不是通过反馈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合理的课后巩固和复习。

(1)课后复习方法的指导。

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这样不良习惯:当天做作业前还把当天所学内容复习一遍,匆匆忙忙就把作业完成了。这样做的不良后果就是,当天学习内容得不到及时系统的梳理和巩固,做题的正确率也不高。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系统地梳理当天内容再完成作业,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

(2)个性化作业设计。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作业量负担过重,很大程度上缘于训练的重复性与随意性。为此,我针对小班学生特点,精心编写了一套富有个性化的作业。这套作业与大班有所区别,题目设计更新颖、题型更全面、难度更适合小班学生。但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作业的量不能过多,一般要在25至35分钟内能做完。其次,作业设计中也体现了分层次教学。小班中有2至3名学生成绩是很突出的。为了避免这几个学生“吃不饱”,作业中还另外设计了部分选做题。这样操作能比较好地兼顾全体学生,又能做到因材施教。

(3)对偏科的同学辅导。

12名学生中有3至4名生物成绩较薄弱。鉴于这种情况,由各科任老师牵头辅差。具体做法是:一对一面谈找出问题根结、制定解决方案;每天作业做到面批;单元小测做到面评;每周利用夜自修的时间针对当周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这几个学生的生物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012届小班高考成绩是可喜的,大部分学生超过600分,本一录取率100%,其中大部分同学被名校录取(北大、浙大等)。实践表明,这两年的小班教学是成功的。过后的几年本人还继续担任小班教学工作,高考成绩稳中有升。总之,小班化教学无论在授课形式、师生互动,还是在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大大超越大班。今后小班教学的重心必将从“教师主体型”发展为“学生主体型”。小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适应教学,而且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师生角色将处于平等、合作的状态。这些优越性将大大加快生物教学创新,使其展现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和学新.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J].教育评论,2002(1):28-30.

[2]王铁群.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J].教育探索,2002(5):56-58.

[3]闫守轩,朱宁波.小班化教育实践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1(12):5-8.

猜你喜欢

小班化小班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小学低年级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及策略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的思考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麻辣师生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