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MHK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分析

2018-02-23张云生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分组合作男子汉记叙文

张云生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笔者在《“分组写作法”在MHK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世行项目“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改革研究》《“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下MHK写作课堂管理研究》两篇文章中已经简要介绍了MHK写作课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分组写作法”的内涵、“分组写作法”的分组原则及“分组写作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但两篇文章均侧重于理论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则是如何在真实课堂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在MHK写作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

一堂完整的分组合作教学过程大体分成五个阶段、十个步骤。五个阶段为:讲授阶段、目标导引阶段、分组练习阶段、交流成果阶段、总结阶段。十个步骤为:教师讲授、学生自学、下发任务、分组写作、交流互评、小组反馈、小组汇报、老师总结、给定成绩、布置课后作业。本文将以记叙文《男子汉的味道》讲解为例,结合“五个阶段”“十个步骤”,重点介绍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下MHK课堂真实教学情境。

男子汉的味道

我的弟弟比我小五岁,从小就很调皮,给我这个做姐姐的添了不少麻烦。不过最近我发现他渐渐长大了。

有一天我回家,看见他正在跟妈妈说话:“妈妈,咱们家的洗发水用完了吗?用完了的话,买一瓶×××牌的吧!电视广告上说,那种洗发水有男子汉的气味儿。”我听了直乐,在他头上拍了一下,就回自己的房间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妈妈真的买了他想要的洗发水。这天下午,弟弟正好跟朋友们一起去打了一场篮球,一回家就往卫生间跑。他洗澡的时候,非常细心地洗了头,一边洗一边大声地唱着歌:“该出手时就出手……”洗完后他从卫生间出来,把梳的滑溜溜的头向我伸过来,问了一句:“姐,你闻闻,有男子汉的味道吗。”我把鼻子凑到他头上,闻到一种像青草的香味儿。于是我忍住笑回答说:“真的,有男子汉的气味。”但是,弟弟的表情有点儿疑惑,他又走到镜子前照了照,我听到他小声地自言自语:“奇怪,我只闻到牙膏的味儿。”

案例体裁为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最常用、最重要的一种体裁,也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先接触到的一种体裁,考试中的记叙文主要是要求学生写自己的经历见闻,并在写清事件发展过程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态度、体会。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篇幅短、结构简单的小记叙文,但是文章结构完整、六要素齐全、重点突出,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记叙文使用。

一、教师讲授阶段

老师讲授记叙文的写作要求。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是:结构完整,中心突出;做到结构完整必须具备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从写作顺序上记叙文分为正叙、倒叙、插叙三类。

二、目标导引阶段

这一阶段由学生自学和老师分析下发任务两部分构成:

首先,老师慢读一遍课文,要求学生在老师读的过程中找到六要素,说明文章是正叙、倒叙还是插叙。

其次,老师结合该文章剖析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重点难点。

1.选好事例。写好一篇记叙文首先要选择好的事例,那就是写自己最熟悉、最有体会的事或最熟悉、最有感情的人。因为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写得具体、详细,使文章的内容看起来真实、生动、有趣。同时,对印象深刻的人与事一般会有比较深刻的思考、比较强烈的感情,把这些思考和感情表达出来,自然能达到中心突出的效果。写自己感动的事件和人物也最容易让读者感动。这篇文章是以姐姐的口吻,以弟弟要用“男子汉味道”的洗发水为事例,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弟弟的天真、有趣,为整篇文章增添了色彩。

2.抓住线索。要找到一条线索,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围绕这个线索来写,能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让文章更动人。文章的线索常常可以是一件东西,一个疑问,一个没有解决的矛盾或者作者自己的感情变化。读者看到了文章的线索,就很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这篇文章的线索就是“男子汉的味道”,同时也是一个疑问,整篇文章就是顺着这一线索进行,读者会不自觉地产生疑问,什么是男子汉的味道呢,到了文章最后才发现,原来弟弟一心向往的“男子汉的味道”就是广告中所说的青草味的洗发水,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种成长中的“青涩”“天真”大概就是“男子汉的味道”吧!

3.详略得当。要处理好详细写的部分和简单写的部分。写一篇文章不能平均用力,那样写出来既不好看又显得平淡。如果写几件事,可以详写一件,其它几件写得简单些;如果写一件事,可以详细地写一部分,其他部分作简单介绍。详写的部分要选择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部分。文章前面用简单的语言交代故事背景,重点是后半部分姐弟俩的对话,运用到了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写作手法。

再次,老师要求各组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350字左右。

三、分组写作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科学分组,关于如何分组问题,笔者在《“分组写作法”在MHK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世行项目“课程、教学方法与评价模式”改革研究》中谈到了三点:一是人数适度原则,每个小组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人数太多会出现“偷懒不干活”的人,人数太少起不到互为补充、共同进步的作用,一般以4~6人一组为佳;二是水平均衡原则,每个小组既要有普通话水平好的,也要有普通话水平差的,不能出现有的小组水平特别高,有的小组水平特别低的现象;三是分工负责原则,小组的每一成员都有任务,主笔人、参谋改错人、交流汇报人要轮流,一个任务不能总由同一个人负责,保证每个人都有任务,保证每次任务都不一样,方方面面都能得到锻炼。老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以为学生写作时自己就可以休息了,相反,这一过程老师最辛苦,要时时走动,一是确保每个组的成员都参与到写作当中,二是随时检查每组的写作进度,三是及时回答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四是对于每个小组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指出和纠正。在具体写作时,每组的成员要围绕记叙文的六要素、文章的思路和线索是什么,哪一部分重点突出,想要运用什么写作手法等方面形成统一意见,由执笔人写在作业本上,组员随时监督执笔人用词是否恰当,语法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出现。

四、交流成果阶段

这一阶段由交流互评、小组反馈、小组汇报三个步骤构成,交流互评重点借鉴其它小组优点,查找语法、用词等方面的错误。小组反馈重点认真查看其它组的修改意见,如不能接受或者存在异议,向老师报告,老师负有最终解释权。小组汇报主要是每组派出一人在全班朗读该组作品,也是各组之间互相借鉴、学习、亮水平比高低的阶段。以下这篇文章是学校教师培训学院2015春季数学班第五组分组写作作品(组员:阿勒克木·阿合买提、阿布都茹苏力、阿依古丽·阿不都热依木、帕提古丽·麦麦提)。

他让我更懂得热爱生命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生命是很宝贵的。人生只有一次,可是有人却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

我朋友xxxx,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去世了,上了初中父亲也去世了,就这样他艰苦的日子开始了,他彻底变成了孤儿。当他父母离世以后我们都同情他,觉得他很可怜,然而他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另一面,他的自信、他的坚持、他的快乐,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他依然活得很顽强。

上大学时,他自己申请助学金,然后边打工、边上学,完成了学业。在那期间,不管在什么样的场合见到他,他都不会向我们诉苦,从他表情中我也看不到丝毫的伤感和绝望。他的生活很艰难,但他非常乐观,非常努力。

现在他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妻子,有了孩子,过着幸福的日子。他曾经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但他勇敢面对了这一切,也应对了这一切。

从他那儿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也下决心要过好自己的一生,不让自己后悔。

经过小组交流互评,作文最终成型。该作文以作者朋友成长经历为主题,以小学、大学和现在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作者朋友父母去世后此人是如何顽强生活的,他的成长经历值得每个人同情,他顽强的性格和自信值得每个人学习,他的经历让我们体会到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文章最后一段用简单的几句话直接说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一步突出了主题。文章虽然整体结构简单,用词一般,但六要素齐全,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没有明显的语法和用词错误,而且由于是真人真事,所以更让人感动,值得其他组学习和借鉴,是一篇合格的记叙文。

五、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由老师总结、给定成绩、布置课后作业三个步骤构成,老师总结时要全面,指出每组作文出现的错误,并讲解如何避免错误。给定成绩时要看到每组的优点,主要以加油鼓劲为主,不能打消该组成员的写作积极性。最后布置课后作业。

在MHK写作教学中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普通教学模式只要求老师按照教案和教学进度表尽心即可,但在“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下,课堂不确定和不可控因素增多,在课堂写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老师解答,这对老师课堂的把握能力、知识储备量要求更高,但同时学生通过分组写作训练,能力提升也特别快,为他们在较短培训期内快速掌握汉语写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分组合作男子汉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被打败的“男子汉”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做个自强自立的小男子汉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真正的男子汉等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浅析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