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发展性阅读,让学生的思绪飞向远方

2018-02-14卜文玉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7期

卜文玉

【摘 要】 所谓发展性练习,就是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理念,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将机械性练习的比例降低,增强积累、运用和实践的练习力度,让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思路,探寻促进学生发展意识的有效阅读,为学生的意识创新、灵感激发和可持续性发展构建平台。本文提出要强化生活体验,在链接类比中践行发展性阅读;强化留白补充,在拓展想象中践行发展性阅读;强化多元感知,在实施评价中践行发展性阅读;强化实践操作,在转化思维中践行发展性阅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 链接类比;拓展想象;思维转化;实施评价;发展性阅读

所谓发展性练习,就是以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理念,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将机械性练习的比例降低,增强积累、运用和实践的练习力度,让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思路,探寻促进学生发展意识的有效阅读,为学生的意识创新、灵感激發和可持续性发展构建平台。

一、强化生活体验,在链接类比中践行发展性阅读

生活之中处处有语文,这是母语学习的最大优势。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曾经指出:“语文的外延即生活。”阅读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对文本进行关注,更需要开掘这一文本的价值点,辐射到生活现象,为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开发提供支撑。因此,发展性阅读需要实现从文本向生活的扩散。

如在教学经典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描写人物细节的语言之中,在把握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感知人物形象。如果仅仅停滞在书本中,就会对学生体悟与感知寓言造成较大的障碍。因此,教师将这种现象向生活实际拓展、辐射,让学生从生活中回忆、寻找还有哪些与南郭先生相类似的事件。不少学生进行了罗列:背诵时,跟着同学们一起假装背;广播操不会做,就混在里面……与生活的关联,让阅读教学不再局限在固有的空间中,而是让学生的思维有了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意识有了鲜明的提升。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链接了教材文本与现实生活的资源,借助真切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由此及彼”,进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逐步进入创新思维的轨道。

二、强化留白补充,在拓展想象中践行发展性阅读

爱好想象、善于幻想是每个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他们是儿童发展创造力的翅膀,是在原有的感性认知上衍生出全新形象的内在过程。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象相比于感知、理解等,是一种高认知的思维阶段,是践行学生发展性阅读的重要推手。因此,教师需要紧扣教材中的留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引领学生在联想补充的过程中践行发展性阅读理念。

如在教学《嫦娥奔月》一文时,作者在描写嫦娥与逢蒙智斗的过程中,以“周旋”一词进行概述。此时,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嫦娥是怎样与逢蒙周旋的?逢蒙运用了哪些诡计?嫦娥分别又是怎样应对的?教师引领学生对人物的表现进行拓展练笔,丰富了文本的故事情节,同时对人物的细节进行了深入刻画,使学生真正走进了人物的内在意识,感受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这样的过程中,文本成了学生思维放飞的一种载体资源,教师在利用文本留白资源的同时,更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的深处,进行丰富地拓展与想象,将发展性阅读的理念落在实处。

三、强化多元感知,在实施评价中践行发展性阅读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为了让学生成为明智之人,就必须要培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新课标也一直在强调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认知体验,不能停留在他人现成的观点中人云亦云,而是要在超越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对他人的认知进行评价,便于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在阅读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时,教师就应该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深处,在感知人物的形象之后,教师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板块:对人物在故事中的言行进行评价。学生纷纷重新潜入到文本中,不仅对故事的情节发展进行评价,更紧扣人物的言行细节对人物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认为王母娘娘能够秉公办事,是铁面无私的代表。教师则引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感知进行评价,不少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母娘娘执行的法律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如果这样的行为也算是秉公执法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知了文本的内容,同时也引领学生进行了评价练习,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强化实践操作,在转化思维中践行发展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借助声音、动作、颜色来进行思维的。”一般来说,阅读是学生意识与文本语言文字进行碰撞的过程,如果将阅读与学生的自主性操作有机整合,就能有效地深入到文本的内在意蕴,真正把握文本的核心主旨,让学生在发展性阅读中提升语言实践能力。

如《金蝉脱壳》一文中,作者以生动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金蝉脱壳的过程。教师引领学生关注语段,圈画出课文中的核心词语,感受到作者在运用动词时的层次性和细腻性。但仅仅是这样纯粹地说说、想想,学生的认知只能停留在固有的层次中,因此,教师就引领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肢体来演示金蝉脱壳的过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作者动词运用的准确,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没有将文本语言的体悟窄化为纯意识层面,而是通过动作的演示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让学生提升了语言实践能力。

发展性阅读是基于学生传统阅读状态的基础上,再次激发学生的二次期待,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深入唤醒学生的原始积累,在调动学生认知状态中,让学生的阅读质态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