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予个性化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语文创新思维

2018-02-14徐海平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师应想象思维

徐海平

语文是学生阶段重要的学习科目,也是学生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均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给予个性化教育引导,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的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是富有创新活力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继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我创新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笔者就此问题做以下几点分析探讨。

一、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激发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诱导,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问题思考,或让学生对教材文本进行阅读,继而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更好地发现问题,而后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课本知识内容。世界的发展在于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问题的提出比问题的解决更重要,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而问题的解决能力则与人们的技能水平有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地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活动,帮助学生寻找更合适的问题切入点,进而更好地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这无疑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学习《奇怪的大石头》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而后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提问,或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再对学生的问题或困惑进行解答,同时选择部分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如向学生提问:“李四光在对大石头进行探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重大的成果?”该问题难度并不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进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活,此时学生将会在良好的课堂提问环境中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其语文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学生的求异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进行教学,这样死板无趣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极大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致”、“统一”是传统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學理念,但是这种约束性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新课改的推行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追求个性化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知和体验语文的独特魅力。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比较明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受课堂形式的约束。鉴于此,在教学当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正常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允许学生存在“标新立异”的观点,同时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敢于挑战权威。学生的个性表达既是自我发展需求的一种反映,也是一种思维能力的创新。

求异思维的倡导并不是哗众取宠,它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知,是对事物、对学习内容的创新理解。在学生进行个性观点表达和阐述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倾听,而不是以排斥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应对学生的个性见解给予相应的点评,并对其学习态度进行鼓励、支持,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意识将会健康地成长起来。比如,当学生学习到《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鉴赏,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个性理解,如学生对秋天的雨进行了改写:“秋天的雨,是可爱的小精灵”。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自己的改写理由,再对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肯定性的评价:“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独特,改写得也很精彩,老师为你点赞……”学生在表扬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进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其求异思维也将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发散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小学生个性较为活泼,思维跳跃性比较大,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比较丰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优势发散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继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思维诱导,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更多的思维历练机会,并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联想中实现思维的深化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中均具有探索欲和求知欲,均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奋斗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人制宜地给予学生不同的教学指导,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学习上的进步,帮助学生顺利启动想象力。

学生在个性想象当中,经过对比、优化、分辨等思维活动后,其学习认知将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和提升,并逐渐走向成熟。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引导,保证思维切入角度的精确,这样才能更有力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比如当学生学习到《花钟》一文时,教师可以以鲜花生物钟的特性作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根据花钟的特性展开联想和想象,让学生想一想鲜花可以用在哪些生活情境中?于是学生纷纷展开想象,并想出了不同的创新思维结果:(1)根据鲜花盛开时间的不同,可以将其设计在会议室、舞台、广场等不同地方作为背景修饰;(2)根据鲜花开花季节的不同,可以将其用于公园景点布设作为修饰,以形成独特的花园氛围,进而让四季均有鲜花盛开……通过这样的教学提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良好的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提升,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应想象思维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