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潜能生转化的有效策略

2018-02-14高春兰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7期
关键词:潜能生转化

高春兰

【摘 要】 小学潜能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小学潜能生的转化管理,是班级和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更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技巧来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从品质、人格、自我管理、学习素质等诸方面调整转化,是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学者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潜能生的形成、根源、背景复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项工作需要一整套系统、连贯、长期的操作,才能彻底奏效。

【关键词】 行为教育;潜能生;转化

“潜能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事实。所谓“潜能生”是指在学业、品行暂时处于后进行列,但存在极大发展潜力的学生。他们通常有许多不良行为:欠交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抄作业、考试作弊、破坏公物、打架斗殴、无故旷课,甚至离家出走等,但这些学生通常是能够通过教育转化的。“潜能生”应引起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重视,我们应把教育转化潜能生作为自己的一项艰巨的光荣的任务切实抓好,如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他们,将会给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麻烦,更会给社会增加不稳定的因素。要教育转化潜能生,必须首先了解他们变化的内外因,然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潜能生的形成原因

潜能生的形成,总的来说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从外因方面来看,有家庭教育失当、学校教育失误以及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从内因方面来看,主要是由于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潜能生的形成是客观外因通过学生自身心理内因起作用的结果。

1.不成熟的心理是导致不良行为产生的内因

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时期。从心理方面来看,一方面,他们由少时的依赖性逐渐向独立性过渡,显然有了一定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自主判断能力,自我意识较强,个性突出;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心理比较脆弱、稚嫩,容易极端、片面、消沉、缺乏理智。由于心理不成熟,导致他们对自己身心发展感到困惑,对各种社会现象感到迷茫。

2.家庭教育失当

据调查,许多潜能生大多出自问题家庭。在潜能生家庭中,经常可以见到以下几种情形:

(1)破碎型家庭。目前每个学校里都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当该学生成为离婚双方重建立新家庭的一大障碍时,就容易被疏于管理和教育。生活在破碎家庭的学生,很容易养成偏执、冷漠、仇视、好斗等不良习惯。

(2)专制型家庭。有的学生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过严,平时又疏于管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学生一旦出现不良行为或达不到父母提出的要求时,其父母就会棍棒相加,这样的学生得不到关爱,得不到温暖,很容易养成自卑、虚荣、孤僻的畸形心态。由于在家庭缺少关爱,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到社会上寻求“哥儿们”的帮助,进而受到不良诱惑而走上歧路。

(3)溺爱型家庭。有的父母对子女溺爱偏袒,不管子女提出多高的要求,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地满足他,这样就会使子女养成好吃懒做的不良品行,甚至发展到为所欲为、不可收拾的地步。

(4)不良行为型家庭。家长行为不检点,行为粗鲁,脏话连篇,甚至作风不正,有酗酒赌博、盗窃腐化等不良行为,直接影响子女品行的发展。

(5)留守型家庭。许多家庭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生活。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3.学校教育失误

(1)当前的考试制度导致部分学生求知欲减弱、学习热情降低。在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较重,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身心受到极大的压抑,并屡遭挫折和失败,使他们不能适应学校环境。学生求知欲的减弱、学习热情的降低,正是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开始。

(2)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由于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等学习困难而导致不良行为的。教师虽然对他们做了一些教育工作,但不能持之以恒或因顾及多数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不可能在他们身上花很多精力,往往把他们丢在一边不予理睬或训斥一顿,这样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学生厌学、逃学,加深了不良行为的发展。

(3)教师对学生缺少爱心。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在班集体中得不到温暖和关爱,容易被老师、同学嫌弃、歧视,逐渐形成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进而拒绝接受老师的教育,导致学生与老师的对立。

4.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不良因素主要有: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录像、图书等;流散在社会上的同龄人或团伙;犯罪分子的诱骗、腐蚀和教唆等。所有这一切,对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鉴别能力的青少年学生来讲,无疑会产生误导。

二、转化潜能生的对策

由于潜能生不仅仅是学生自身心理不成熟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采取对策时,应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加以整体上的考虑,形成网络,共同来转化潜能生。

1.学校方面

(1)教师要给行为潜能生倾注更多的爱。由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等学习困难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因而教师要在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方面对行为不良学生予以倾斜。对行为不良生在学习上要降低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摆脱失败的阴影,重塑学习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在行为上要坚持目标的梯度性,不提过高要求,逐步养成遵规守纪、乐于助人的良好行为。热爱学生,还表现在要尊重学生。行为不良生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毫无羞耻心,实际上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有强烈的自尊心。教师最好不要随便揭其伤疤,千万不能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这样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教师要善于发现潜能生的闪光点,发现并及时鼓励学生的闪光点,这是转化行为不良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只要接近他们,与他们多交流,就会发现几乎每个潜能生都有闪光点,有的体育成绩很好,有的劳动很积极,有的乐于助人,在关键时刻会挺身而出、奋不顾身。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時表扬,并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各项活动,展现其才能,利用其闪光点去克服其自身的缺点。endprint

(3)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学校教育必须经常与家庭教育取得联系,家校教育凝成合力后才能发挥作用。首先,搞好家访活动。我校定期开展了教师家访活动,要求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到学生家中登门访问,家访时切忌只谈缺点、错误,不谈成绩、优点。其次,开好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一方面教给家长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进学生、教师、家长之间的了解,同时可以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家访活动、家长會对转化潜能生,提高家教水平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家庭方面

(1)我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学校发给每位家长一些家庭教育的书籍。家长应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目标。在教育方法上切忌简单、粗暴,动辄棍棒相加,要以平等的方式和子女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及时的关心、指导。另外,家庭成员应和睦相处,要让子女生活在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之中。

(2)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家长应该改变以前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方面的监护。

3.社会方面

(1)政府要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强影视、报刊等传播媒体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和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共同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安宁、健康的文化环境。

(2)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帮助。

(3)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转化潜能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不可急于求成,甚至半途而废,“功夫不负有心人”。对潜能生的转化,只要能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相信我们的工作就不会白做,辛勤的汗水终会浇灌出美丽的鲜花。

【参考文献】

[1]罗胜利,贺炳生主编.教师道德修养读本[M].北京:团结出版社.

[2]朱选朝,王恒斌主编.中小学安全管理[M].西安:三秦出版社.

[3]陈旭远.推进新课程主编(学生评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卫勇主编.怎样上好课(课堂中的师德修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钟启泉,崔永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潜能生转化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班主任—— 一个“用心去爱”的职业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潜能生”的转化方法
“鬼神契约”:让“鬼孩子”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