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语用能力,怎一个“度”字了得

2018-02-14季海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7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季海燕

【摘 要】 教师可以将阅读分析和语用训练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时,要注意几个“度”:教学目标要适度,注意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语用项目;注意任务要有深度,尝试用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注意教学过程要有梯度,要搭建支架,根据学生的能力调节教学环节。

【关键词】 语用能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语用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一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促使学生培养语言,积极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语用训练也要注意一定的度,如设置不合理,则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语用训练的目标性、难度和教学过程,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合理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因文而异,目标要适度

在设计语用训练前,教师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合适,而不能在不考虑文本特点的情况下盲目地设计教学项目。在小学课本中有记叙文、说明文、说理文和诗歌等体裁,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因此在设计语用项目时,要根据文本的特点不同而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训练项目,这样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文,教师在设计语用训练时,可以和说理文的体裁特点结合在一起设计训练目标。例如可以将语用训练的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例证法创作说理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谈礼貌》一文中用了什么例子,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些例子,其次可以展开语用训练,让学生尝试参考文章的内容,找到符合本文观点的例子,并尝试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在语用训练中,教师可以逐步让学生思考该例子是否适用于中心思想,表达是否适合说理文这种文体等。如有学生举了张良和黄石公的例子,认为张良就是因为有礼貌,懂得尊敬老者,因此黄石公才会器重他,将兵法传授给张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记叙文和说理文在表达事情时有什么不同,尝试在语用表达时更好地体现出说理文的语言特点。

除了要做到因文而异以外,教师还要注意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语用训练项目。若训练的难度太大,目标定得太高,则学生的参与度会受到影响,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样自然也无法促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语用能力。

二、问题引领,任务有深度

在设计具体的语用训练项目时,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有深度的训练项目,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设置主问题,让这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语用训练。若设置问题合理,则学生不仅能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在问题的牵引下更深入地探究文本,是一个一举两得的举措。

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可以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文本的内容,不仅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也能起到语用训练的目的。例如提出问题:“老人为何说自己不累,你觉得老人的话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围绕文章主旨展开,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讨论价值。如有学生提出:“老人不可能不累,因为那山很险峻,年轻人攀登都很困難。”也有学生提出:“老人的身体累,但是心里不累,因为老者有一个豁达的内心,所以不觉得累。”回答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进行语用交流的过程。在尝试阐述自己观点并说服对方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该如何整理自己的思路,如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用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表达出自己内心对文本内容的思辨。

学者李泽民在研究语用教学时提出,课堂是一个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用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才能令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这些有深度的问题能让语用训练变得更有质量。

三、搭建支架,过程讲梯度

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时,教师要遵循小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要由浅入深地进行指导,因此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训练的内容搭建一个支架,将语用训练作为明暗线索串联于整篇文章的教学中。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参与到不同难度的语用训练中,这样能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逐步提高语用能力。

如学习《爱之链》时,教师可以搭建语用训练的支架,让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获益。对于语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先试着从文本中寻找信息,并尝试用语言将自己找到的内容表达出来。如提出问题:“文章中有几个主人公?分别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谁和谁之间有关系?因为什么而建立起关系?”这样的问题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就能回答,学生只要懂得如何整理思路、明确表达即可。当学生提高了语用能力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些难度更大的语用训练,如尝试围绕文本中的空白处进行表达,如:“说说当女店主得到老人家的馈赠后内心的情感变化。”这样的问题在文章中找不到答案,需要学生展开想象,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补充,而后将想法表达出来,因此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在搭建支架时要注意支架的“高度”,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语用训练要求,令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

语用训练指的是通过设置具体语境,展开对话互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尝试感悟自己的语言的训练方法,要让学生揣摩如何才能准确有效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展开语用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所裨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阅读教学和语用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语用背景下组织学生探究文本,让学生不仅提高阅读素养,也能提高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泽民,高健.“语用”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5).

[2]沈芳莉.浅谈小学语文语用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写算,2017(9).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