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苏式课堂的转变

2018-02-14赵婧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

赵婧

【摘 要】 苏式课堂的核心思想表现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再学”。基于此,传承并实践苏式课堂,就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或“教师主导课堂”等教学模式。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发现践行苏式课堂应该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渴望学习、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 苏式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

语文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学习,这亦是践行苏式课堂的重要依据。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方式两方面来谈谈践行苏式课堂过程中必要的转变。

一、教师转变教——“让学”

苏式名家叶圣陶的教育主张历久弥新,他认为:讲读不该逐字逐句,更不该信口开河,得切实计划,细心启发,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才能有合乎课程标准的效率。仔细思考苏式课堂的教学观,也继承了贤者主张,它强调“让学”,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推动者,要将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体,需要教师的教学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1.转“师生关系”为“伙伴关系”

苏式课堂的师生观:“学生是我们的小朋友”。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师生平等这个问题往往被忽视,教师似乎成了权威的象征,主导整个课堂,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想象力,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因而教师需要转变与学生的关系,把学生当成伙伴或是朋友,与其平等地沟通交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如此,学生才可以在自由、平等、宽容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可以畅游于知识的海洋,探索无尽的奥秘,才可以享受参与其中的乐趣,撷取知识的精华。

2.转“学生倾听”为“老师倾听”

转变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学会倾听,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从耐心地倾听开始。倾听学生的思路或是见解,这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更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例如学习《爱如茉莉》一课时,老师提问:“文中父母之间的爱如茉莉一般平淡无奇,却又持久弥香。同学们,你们认为爱像什么呢?”一位小女孩说“爱如鸡蛋”,孩子们哄堂大笑,执教的张老师鼓励她继续说下去,那孩子的答案却让所有人意外:“我的妈妈很爱我,我每天的早餐有煎蛋、煮蛋、荷包蛋、蛋饺,这些鸡蛋全都是妈妈给我的爱。”张老师带领全班为她鼓掌,小女孩的脸上溢满了喜悦。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像张老师这样用心且耐心倾听,我坚信每个孩子都会快乐自信地成长。

3.转“全面指导”为“适时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教师应尝试放开手,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而教师则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精讲和点拨,只讲那些学生课堂上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达到使学生茅塞頓开的效果,促成师生精彩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以《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为例:

师:林冲来到柴进庄上,初次露面的洪教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洪教头没有礼貌,见了林冲毫不理睬,给他让座也不相让。

生:洪教头说林冲骗吃骗喝,还冷笑着挑衅林冲。

师:大家总结的都很准确。谁能用具体的词语来形容,并且说出文中用了哪些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呢?

生: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洪教头的蛮横无理。

二、学生转变学——“自学”

自学是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课堂上着重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地学习,促进其自身发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汲取营养;同时使学生由“学会”走向“会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挑战自己,摄取更丰富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1.质疑——渴望学习的基石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要做到:质疑错了不指责学生,积极肯定其动脑思考的一面;质疑对了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有了质疑的积极性,也就多了思考的空间。

如在执教《月光启蒙》时,作者在描述母亲那动听的歌谣时出现了:“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我还没有进行细致讲解,便有一个学生举手询问:“芳香不是形容味道的吗?”虽然我还没有提到作者化听觉为嗅觉来表现母亲声音的甜美,但是这个学生细心研读文本,敢于质疑的精神仍然是值得肯定的。

2.批判——自主学习的风帆

学生敢于质疑,才敢于去批判。首先,课堂要营造平等、宽松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对于所学的内容会从新的角度思考、分析,找出原结论的不足之处,大胆地批判,展现自己独特的思路和不同的见解;其次,教师对于学生的批判意识要及时给予正确、灵活的评价,让学生在宽容的课堂空间中展现自我,从而大胆前行。

3.创造——深度学习的源泉

质疑、批判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有创造性地思维,从而进行深度学习。陶行知说过: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创造,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学生的脑中拥有无尽的知识矿藏,只要教师合理适当地引导,就能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无限开发。

以《狐狸和乌鸦》的教学片段为例:

师:假设狐狸和乌鸦再次相遇,同样的情形,你觉得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生:乌鸦把肉扔给了狐狸,这块肉或有钉子,或有炸药,或有胶水,结果是狐狸很惨。

师:每个故事不一定都是同一个结局,每件事情不一定都是悲剧收场,请大家想出你想要的结局。

生:它们分掉了肉,成了好朋友。

生:狐狸请求乌鸦把肉分给自己一点,狐狸喂给了自己生病的孩子。

苏式课堂的践行,要将教师“让学”与学生“自学”联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道路上,用求知欲研究疑惑,用自信心迎接考验,用创造力破解未知,真正落实“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周德藩.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方式转变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