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以人为本,开掘教材高效的育人资源

2018-02-14陆薇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7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陆薇

【摘 要】 当下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以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并充分吸收、整合了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引领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本文提出要彰显人本理念,在体悟移情中注重角色过渡;凸显学科定位,在开掘资源中注重素养提升;强化育人意识,在反复练习中注重习惯养成,从而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体悟移情;开掘资源;反复练习;以人为本

当下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以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并充分吸收、整合了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经验,是引领学生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托。那如何运用部编本教材,开掘其丰富的教学价值,引领学生的生命成长呢?笔者即以部编本一上《我上学了》这一单元的内容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彰显人本理念,在体悟移情中注重角色过渡

社会角色是生命個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及其契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个人行为模式。在社会的不同环境中,生命个体需要不断地转换、扮演不同的角色。部编版一上中《我上学了》旨在帮助学生顺利从原来的幼儿园角色过渡到入学状态,在体认自我角色的同时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儿童在幼儿教育后,仍旧会处于自由无虑的状态中,对小学很多学习要求的认知还相对模糊,如果不加以引领,无形之中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帮助学生完成角色的过渡与转换,才能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

部编版教材首先运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上学歌》,以轻松愉悦、通俗易懂的语调,向学生暗示“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充分采用聆听、阅读、悦纳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多种感知文本的形式下,体会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之情。在教学这首儿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相机引领学生走进报告厅、图书室、卫生间等建筑,要求学生练习运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熟悉的地方,激发他们对学校的喜欢和热爱之情,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学校的向往和期待。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相机引领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意识,按照儿歌中的标准做好真实的自己。

从这一单元的内容来看,部编版教材不仅在形式有较大程度的改进,同时也强化了教材语句和画面的引领功能。教师要借助儿童对画面的观察、对儿歌的倾听以及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契机,训练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顺利过渡角色奠定基础。

二、凸显学科定位,在开掘资源中注重素养提升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这就意味着不管教材呈现怎样的内容,教师都需要将其视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资源和范例,在学生感受文本情韵的基础上,把握语文课程的学科定位,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生长。

从这一套教材的编排来看,《我爱学语文》一文中安排了三幅插图和四个词语。其中,第一幅图强化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关注了学生读书姿势、读书习惯的养成。虽然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有了读书的经历,但通过教材进行姿势的指导尚属首次。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独特魅力,对学生加以辅导与引领。其次,书写能力的养成是让每个学生一生受益的基础工程,教师要借助课文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在学生书写实践中多观察、多鼓励,并在书写时充分关注每个孩子的姿势、执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最后,要借助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听故事、讲故事”的能力:在倾听环节,指导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倾听他人的发言,并尝试在自己有了感知和体会之后进行分享;而在表达环节,就需要调动学生的认知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动力,享受表达带来的乐趣。

只有进一步夯实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了解语文训练的方向,语文教材才能在教学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发展。

三、强化育人意识,在反复练习中注重习惯养成

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教师的反复暗示。特级教师于永正就说过:“每个人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从小训练。”当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之后,就会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减少若干麻烦。因此,部编版教材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急于传授丰富的知识,而是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部编版教材一上《我上学了》中,有一篇课文《我是中国人》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旨在使学生从小就养成关注家庭、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情怀,重在为学生养成心系祖国、兼济天下的情怀埋下一粒种子。而课文《我是小学生》则旨在促进学生乐观积极学习态度的养成,激发他们成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初步引领学生能够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尝试以小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课文《我爱学语文》就侧重于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将语文学习所涉及的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倾听习惯、表达习惯融入教学中,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进行深入指导,奠定学生终身学习所具备的技能。

部编版教材注重人文教育、彰显时代特色、关注学生心理,将知识能力、道德素质、思想意识巧妙地融入教材内容中。因此,我们就需要在遵循教育规律、吸收传统教育精华的基础上,回归教育本质,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应香.融入立德树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使命[J].基础教育课程,2017(06).

[2]杨咏梅.亲子共读:破解成长烦恼[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7(Z1).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