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兴趣为基础

2018-02-14李小娟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文小学生阅读教学

李小娟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新课程改革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语文占据着重要地位,而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教学,这对小学生未来的阅读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同时积累知识。但是,许多学校并没有重视阅读教学,或是阅读的时间非常少,甚至有的教师盲目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至于学生对阅读很难掌握,逐渐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需要教师采用多角度的、具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本文分析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策略,望与广大教师共同交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文本阅读兴趣的意义

1.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

受到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有的教师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这是许多学校的现状。但是,激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让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作用,合理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引导工作,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

2.加深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使其更专注于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好奇心,能够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和阅读。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将小学语文知识与文本阅读进行有效的对接,发挥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能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语文阅读的理解,不仅能让学生体会阅读、真正喜欢上阅读,还能掌握更多的语文阅读知识,扩展知识量,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许多教师都是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但是,小学生具有自身的性格特点,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发挥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教师的合理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学会主动阅读,并能更深层次地体会阅读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文本阅读兴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给予学生足夠的想象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现阶段,阅读教学的预期效果与现实中的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在的网络较为发达,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课件进行教学。笔者发现,虽然精美的课件会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可能会增加一些对课文阅读的兴趣,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也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课件上,而失去了很多的想象空间。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乌鸦是怎么喝到瓶子里的水的?这是能够吸引学生继续阅读的地方。但是,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采用漫画、视频的形式将课文表现出来,小学在看完之后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反而降低了继续阅读的兴趣,也不会再去联想“乌鸦是如何做到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并不利于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学校对于阅读教学不重视

在大多数的小学中,其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并不合格,许多学校虽然拥有图书馆,但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较少,书籍种类单一,甚至有的学校并没有图书馆或者阅读室,无法给学生提供阅读或者借阅的条件,对小学生的阅读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若是不重视图书馆的建立和管理,不能及时更新合适小学生阅读的书籍,丰富阅读种类,会直接导致小学生的阅读量减少。另外,若是学校中并没有图书馆,学校可利用城市的图书资源等,以建立阅读氛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

1.设置悬念,以故事引发兴趣

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莫言,在其《用耳朵阅读》中写到他在年幼的岁月里并没有很多机会阅读书籍,于是常常溜出去听邻村的评书先生说故事,这些故事在其后来的写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用耳朵阅读”的经历。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个特点,采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课前,可以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再引导学生从阅读课文中找到答案。以《乌鸦喝水》为例,教师可以拿出瓶子装好半瓶水,让学生发挥想象: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再引导学生展开阅读。

2.创设情境,让阅读具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创设有趣的情境进行教学,让阅读更具有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有的学生可能没有去过桂林,不能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通过情景教学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终产生阅读兴趣。

3.课外阅读,积累文学知识

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除了要学习基础知识以外,分给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课外时间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推荐一些有益其身心发展的书籍,既能够增长其阅读兴趣,还能够积累知识。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时,可以在课外延伸阅读《三国演义》,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加了解时代背景,还会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接受不同领域、流派的书籍,在阅读中感受世界的多样性。另外,还可以举办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诗词比赛、朗读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其个性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要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就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从而增长语文综合素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小学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