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社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8-02-13颜红英张小弟杨忠张莉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省常熟市215500

现代医院管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服务型党组织医疗

颜红英,张小弟,杨忠,张莉(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省常熟市 215500)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党总支共有党员90名,下设4个分支部。近年来,以有效开展落实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项目,扎实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将服务型、学习型、法治型、示范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引入常态化,医院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方面,把“与社区结对开展医疗服务”确定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重点课题,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和有关规定,并深入金山社区、藕渠社区,进行结对共建,推进了服务型组织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为深化医院改革与发展,创新医院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 我院深入社区推进卫生服务的现状

深入社区提供卫生服务是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有效改善群众医疗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朝阳事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在常熟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主导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增派医疗工作者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之中,从而推进了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深入社区提供卫生服务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还不健全,加上常熟市人口老龄化愈来愈明显,社区群众对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使得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亟待解决和完善。

1.1 深入社区提供医疗服务的模式不够完善

目前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仍然以“医疗为主”“被动医疗”侧重点,缺乏创新的服务特色。在服务社区群众的过程中,偏重于治疗,忽视了对患者预防保健,忽视了身心健康的干预作用。社区医疗服务模式包括: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目前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的项目:了解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研究影响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不良因素;对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接受咨询;对高危人群的检测并提供技术指导。只有尽心尽力地完善上述工作,才能发挥出服务型党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2 深入社区的医疗服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部分医疗卫生服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扎实,在服务社区群众时不能确切地诊断病情,从而导致医务人员和群众关系紧张冷漠,使服务工作变成被动的局面。还有部分医疗卫生工作者认为在服务的过程中其技术得不到相应的价值回报,导致他们对职责外的无偿服务缺乏热情,不能尽到党员医务工作者的义务。

1.3 社区群众对医院提供的社区医疗服务缺乏了解

部分群众认为医疗卫生服务就是门诊部、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宣传栏,不相信医院提供的免费医疗服务,甚至不相信医生的医疗水平。一些社区居民尚未树立预防、保健、康复等健康观念,仍然普遍存在“重医轻防轻保”的错误思想,习惯于病后就医,而对于早期的预防和保健服务不接受不认同。还有部分居民对待精神科疾病置之不理,不敢就医,担心受到他人嘲笑,有些群众认为心理疾病和精神科疾病一段时间过后可以自愈,从而拒绝接受医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2 深入社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

医院党总支与金山、藕渠社区鉴订《共建协议书》,利用各自的优势,建立联系机制,定期开展活动,发挥社区平台作用,提升服务型支部共建意识,为又好又快发展社区提供服务,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2.1 深入社区,服务群众

医院党总支依托自身医疗资源优势,近年来坚持每年组织党员医务工作者赴金山、藕渠社区,为居民义诊、测血压、医疗咨询、开展心理疏导、指导用药和健康宣教,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康复锻炼的实践指导。医院将4个孤老困难户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利用节假日、逢年过节上门慰问活动,并送上慰问品,为改善社区困难户的生活条件尽一份力。医院也为区域内就医特困户解决医疗问题,每月上门为特困户提供医疗服务,逐渐形成长效机制。至今已有近150余次党员医务工作者上门服务,切实解决了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烦、看病累的后顾之忧。

2.2 门诊前移,方便居民

常熟市第三人民医院是精神病专科医院,党总支加快服务型支部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创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新模式。全市率先在金山社区首次开设“心身驿站工作室”,把心理健康服务送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干预服务,解答失眠、焦虑、抑郁方面的疑惑,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应对紧张的工作和生活,促进构建和谐安定的社区环境。精神疾病是一类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病人经常因看病配药往返路途不便,为了方便病人,党总支根据实际情况,推出精神科门诊前移工作新举措。为患者就诊和复诊提供便利,大大方便了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的就诊配药,为这些特殊人群撑起了一片蓝天。医院分别在梅李镇、辛庄镇、支塘镇、练塘镇、海虞镇、碧溪镇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精神科门诊,前移点2015年全年就诊人次2 609 人次,2016年达到13 821人次。有效和便捷的管理和服务大大提升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1]。通过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精神科便民门诊让患者能不出乡镇得到完善的精神卫生服务,得到辖区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2.3 模拟家庭,乐享天伦

近年来,医院青年党员志愿者对金山、藕渠社区的独居孤寡老人和有精神残疾老人结对进行帮扶,形成“模拟家庭” 形式, 制订服务了一整套详细的帮扶计划,并确定专人负责。逢年过节青年党员志愿者像子女一样上门服务,带上米、油、牛奶、水果等慰问品探望老人,为老人们提供心灵慰藉,并送上健康保险。青年党员志愿者与每位孤寡老人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温情,分别时老人总是依依不舍,盼望志愿者们下次尽早再来。新春佳节,青年党员志愿者不会忘了祝老人健康长寿,帮助搞卫生、贴春联、清场地。这种模拟家庭形式,让老人享受到与家庭一样的温暖,更让老人在欢声笑语中享受天伦之乐。

2.4 义工服务,和谐互动

医院专家义工志愿者前往金山、藕渠社区进行健康及心理、精神疾病培训与辅导。今年以大课堂形式开展了“共浴七彩阳光、健康从心开始”为主题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活动面向社区居民及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义工志愿者多是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和常熟市心理卫生协会未成年人心理专业委员会成员。专家义工志愿者们将通过讲故事、看短片等形式向孩子们讲述青少年不良的心理行为、为什么会出现学习困难、学会如何控制情绪、要懂得换位思考、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放松自己、以及如何培养提高自信心,找到适合自己放松的方式等心理健康知识,以达到润心灵、助成长、促和谐。同样,党总支组织的党员义工队,积极服务社区,除义诊、医疗服务、免费讲课外,还帮助社区搞卫生、清垃圾、拾烟头,为确保社区环境整洁作出了应有贡献。

2.5 加强培训,群防群治

近年来,医院通过金山、藕渠2个社区对精神疾病的康复服务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点带面组织全市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防人员开展集中培训。2016年共举办培训11场次,共计培训人员299人次。培训内容有“心理健康与压力调整”“严重精神障碍核心信息卡”等课程,贴近生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健康理念。“严重精神障碍核心信息卡”课程是2016年度省级下发的重要培训材料,内容包括《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服务流程核心信息卡》及《严重精神障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核心信息卡》。两本手册编排精彩、口诀易读易记,便于基层精防人员掌握,并且涵盖了项目工作的所有核心信息,是项目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培训不仅切合了“十三五”大健康的发展理念,普及了精神卫生知识,而且联系基层精防人员工作实际,巩固了业务知识。使乡镇社区卫生中心精防工作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同时发放了健康宣传资料3 000 多份,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了测试,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3 深入社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

近年来,常熟市的医疗机构深入社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发展十分迅速,覆盖范围逐渐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相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下,深入社区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项工作必定能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3.1 深入社区服务满足了广大群众新需求

医院总支带领党员们走进社区,走到群众身边,带动金山、藕渠社区等党员干部开展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广大居民开展医疗服务、免费咨询、送培训、贴春联、开讲座、搞卫生、捡垃圾等多种服务,改变了过去党员志愿服务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状况,对共创社区精神文明建议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社区的文明化、多样性也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作为载体[2]。党员志愿者为社区居民的服务,满足了群众多元的需求,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3.2 深入社区服务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青年党员积极参加社区文娱活动,参与宣传演出,参加社区乒乓球赛等文体活动,开展义诊,免费测血压、称体重、上门送医送药,发放健康宣传资料等。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与建设“安定祥和、温馨和谐” 的新社区相吻合。青年党员还并向社区的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员志愿者为社区文明建设服务传播注入正能量,实现了社区宣传引导力的最大化。同样党员志愿者通过为社区居民服务,逐步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情操,养成大公无私、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样营造了积极、健康、向上的医院工作环境[3]。

3.3 深入社区服务引领了社会新风尚

建设和谐社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构建和谐社会一项重要任务[4]。尊老爱幼和邻里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对社区扶贫帮困活动和对金山苑社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七彩的夏日”暑期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实践活动系列活动。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多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对待青少年,要关心支持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营造一个阳光温暖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童年,并通过活动要进一步拓宽他们视野、陶冶情操、强健体魄、快乐成长。所以,要积极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服务日进社区”等活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扶贫帮困等服务活动,形成党员带头服务的良好社会风尚。

3.4 深入社区服务建立了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阵地

医务工作者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优化育人环境是一项极为迫切的重要任务[5]。党员通过社区工作的良好环境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党总支要求党员在社区 “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平台、人人作贡献”的工作思路 ,让社区的事成为大家的事,让大家共同把社区的事办好。党总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新服务载体,党员在用好形式多样的传统载体搞好经常性服务的同时,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推出个性化,“一对一” 的特色服务,成立空巢孤寡老人志愿者服务队,每户老人有两名志愿者与之结对。通过优质服务,着力打造 “社区服务信得过”的党员形象,涌现出了一批助人为乐先进典型, 深得社区广大群众的赞许和肯定。

3.5 深入社区服务延伸服务领域拓展服务渠道

在进入社区服务中党总支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在服务金山、藕渠社区服务基础上,举一反三拓展服务渠道,利用自己特长对全市乡镇社区精防人员进行培训。2017年3月又成功举办了常熟市首届社区医师精神卫生执业范围培训班,对合格的学员将加注精神科执业范围,这将解决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精神科医师严重短缺的问题。平时经常开展业务交流,提升服务水平,并实际“门诊前移” 新措施,方便了病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群众对服务的内容、形式、标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创新服务载体,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手段,拓展服务渠道,才能不断为居民群众提供全面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让居民群众在社区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才能在社区居民群众中真正体现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的价值。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服务社区基层,是党建工作一个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建设医院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结合当前形势深刻认识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关键落脚点放在服务上,创新方式方法,夯实服务内容,让服务“接地气” 。服务社区群众首要任务实践是关键,我们要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好社区群众的思想脉络,让社区群众真正能感受到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带来的改变,才能达到我们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最终目的。

[1]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基于宁波市社区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0,7(1):67-72.

[2] 张立峰.李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社区建设探讨[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2,(5):81-83.

[3] 陈志兴.孟垂祥.医院领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54-356.

[4] 高成.袁金明.当前和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学理论, 2009,(13):62-63.

[5] 郭岩.卫生事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76-178.

猜你喜欢

服务型党组织医疗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