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15例临床报告

2018-02-12

交通医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肺段胸外科肺叶

张 寅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215500)

肺部疾病的外科微创化治疗已经成为趋势甚至是主流。近年来医学界对肺部结节提高了警惕,很多之前误认为肺部炎症的毛玻璃结节(ground glass opacity,GGO)最终证实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甚至是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 cancer,IAC)。原来对于AAH、AIS、MIA等类型肺癌的外科治疗金标准:肺叶切除术+淋巴清扫术,存在手术范围大、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后遗症重的不足。为此针对AAH、AIS、MIA等早期肺部肿瘤、不能排除良性疾病的肺部结节、不能耐受肺叶切除术的浸润性肺癌、肿瘤复发的单发肺部结节等肺部疾病,胸外科医生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淋巴清扫术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我院胸外科在此背景下逐步开展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我院胸外科 2016年1月—2017年3月开展的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15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胸外科手术治疗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3~75岁,平均(62.2±7.7)岁。其中右上肺尖前段2例,右下肺基底段1例,左上肺尖后段1例,左上肺固有段3例,左上肺舌段3例,左下肺背段4例,左上肺固有段+左下肺楔形切除术1例。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书。纳入标准:病变直径<2 mm;确定或怀疑良性疾病但局部切除困难。排除标准:患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的患者;妊娠期妇女以及对药物过敏的患者。

1.2 手术方法 术前完善器质性检查(头颅MRI平扫、增强CT、腹部超声、全身骨扫描甚至全身PETCT等)和功能性检查(心电图、肺功能、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一般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肿瘤指标、术前传染病指标、血型、凝血功能等),排除手术禁忌,明确手术适应证,根据术前薄层CT确定手术靶段,予以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手术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插管,健侧通气。平卧位麻醉成功后,翻身健侧卧位,取腋中线第7肋间1.5 cm作为观察孔,置入TROCAR,在视频监视下取腋前线第3或者4肋间切口约2.5 cm作为主操作孔,腋后线第7肋间做1.5 cm切口作为辅助切口。基本顺序:利用电凝勾打开肺门后侧胸膜,游离支气管至段支气管,无损伤血管钳夹闭该段支气管后让麻醉师鼓患肺,明确目标靶段。继续健侧通气,ENDO-GIA绿钉切割闭合段支气管,电凝勾逐步游离出段静脉及动脉,ENDO-GIA白钉切割闭合,根据不同段间平面肺的厚度不同,予以ENDO-GIA绿钉或蓝钉取下肺段。也可根据术中暴露难易,先肺门前胸膜暴露离断静脉、动脉,再气管、肺实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术后出血、术后有无严重漏气、是否需要二次手术,观察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疾病进展情况。

2 结 果

2.1 手术及术后随访情况 15例手术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45~240 min,平均手术时间 108.67±10.51 min;术中出血 5~200 mL,平均术中出血量31.67±3.27 mL;住院天数4~15 d,平均住院天数8.39±0.48 d。术后患者无严重漏气(需要二次手术、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无术后出血,无二次手术,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随访6~20个月,平均8.56个月,术后均长期生存,未出现疾病进展甚至死亡。

2.2 术后病理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原位腺癌9例,原发性鳞癌1例,浸润性腺癌3例(因术前肺功能差等原因未进一步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淋巴清扫术),慢性炎性肿块1例,肺脓肿1例。

3 讨 论

胸外科已经从传统开胸手术发展到现在的微创化手术阶段[1],以前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从第7版外科学中已经发展到第8版外科学中的腺癌,肿瘤位置、大小、转移类型、生物学特征等也相应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往普胸外科医生经常面对靠近肺门中央型的鳞癌,经常采用开放性手术。现在需要面对更多的位于外周的腺癌以及各种类型的毛玻璃结节,以往我们针对周围型肺癌经常采用肺叶切除+淋巴清扫术作为金标准[2]。然而在面对离胸膜2 cm以上的良性结节及1 cm以下的肺部毛玻璃结节时,肺叶切除肺功能损失过大,而楔形切除创面大,并发症多,容易形成支气管胸膜瘘、咯血、余肺不张等情况[3]。

近年肺段切除术的逐步发展及完善给胸外科医生带来了新的手段。根据国内外多项研究,离胸膜2 cm以上的良性结节及1 cm以下的肺部毛玻璃结节,解剖性更强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有更强的优势,包括更高的切除率、更少的创伤、更小的并发症以及与肺叶切除术相似的预后[4-5]。因为自身条件以及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往碰见这样的病例时,我们更多地建议患者至上级三甲医院胸外科就诊。随着胸腔镜手术的逐步熟练掌握,近两年,我科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开展了15例肺段切除术,其中包括1 cm以下离胸膜2 cm以上的周围型毛玻璃结节、肺功能不能支持传统肺叶切除术的浸润性腺癌、以前术后证实良性疾病的肺部结节。其中1例患者为高龄患者,术前完善呼吸道准备后肺功能还显示轻度通气功能障碍,术前CT上直径约4 cm实性占位,PETCT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高度怀疑良性可能,术中术后病理证实为肺炎性细胞浸润。如我们根据既往手术方式,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再做快速冰冻取病理的手术方式,势必影响他术后日常生活。相比较肺部良性的炎性疾病,胸外科医生更愿意进行肺部恶性疾病的手术,因为肺部良性的炎性疾病后胸腔更容易产生粘连,解剖更容易出现变异。针对这例患者,我们采用了左上肺舌肺段切除术,既完成肿瘤的切除,又保留患者宝贵的肺功能,更增强我们手术的信心。

经过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逐步开展和掌握,我们作为基层县级医院能更好地完成分级诊疗[6],患者也不必去外地上级医院诊疗从而节省精力和费用,政府可以更好的节省医保费用。

猜你喜欢

肺段胸外科肺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肺部感染性病变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41例临床分析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