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骨折临床价值研究

2018-02-09刘鹏

智慧健康 2018年33期
关键词:桥接肱骨钢板

刘鹏

(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骨科,江苏 常州 213011)

0 引言

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等部位是肱骨骨折好发部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儿童、老人等均是多发群体,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击、挤压、摔倒等,使得手或肘部先着地,导致暴力经肘部、前臂等传至肱骨各部位所致[1]。手术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目前临床中主要有外固定支架、锁定钢板等方式,均是较为成熟的手术方案,为了研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实施锁定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手术常规指标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接受的肱骨骨折患者中,抽取4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23例,其中高处坠落所致11例、车祸所致18例、重物压伤10例、其他原因所致7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0-67岁,平均(43.5±23.5)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0-66岁,平均(43.0±23.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 ,以骨折部位为中心,应用前外侧手术入路切开后,将骨表面皮质分离,将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待将血肿清除干净后实施骨折复位操作,根据骨折情况选择长短适中的钢板,将锁定钢板位置调整合适,骨折复位满意之后,清洗缝合。

观察组实施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方案进行治疗,麻醉起效后于肱骨外侧根据骨折程度行入路切口,深度直达骨膜,将骨表面皮质分离,同时注意肌腱和局部神经损伤,暴露骨折部位后开始实施骨折复位操作,复位后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将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连接棒塑成“人”字形状,将其治愈肱骨远端背侧,待复位满意后在将远端的分叉板置于髁部内外侧、近端的直板置于肱骨的背侧后采用锁定螺钉进行固定并将克氏针取出。

1.3 疗效评价与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常规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两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骨折完全愈合、未出现成角急性、关节活动正常、无术后并发症为显效;骨折基本愈合、有轻微成角畸形、缩短、旋转等,偶尔有轻度疼痛和轻度术后并发症为有效;骨折愈合延迟或未愈合、成角畸形超过20°、缩短超过20 mm以及旋转超过20°且疼痛明显等为无效。(显效+有效)/23×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两组手术常规指标、治疗效果纳入SPSS 21.0中统计与分析,采用χ2和t检验,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常规指标对比

经过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8.45±23.41)min、(62.31±17.52)min,t=4.287,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7.26±17.19)mL、(60.35±10.27)mL,t=5.258,P=0.000;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8.43±1.44)周、(6.87±1.09)周,t=4.142,P=0.000;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经过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显效34.78%(8/23)、有效43.48%(10/23)、无效21.74%(5/23);观察组治疗效果分别为:显效52.17%(12/23)、有效43.48%(10/23)、无效4.35%(1/2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22/23)显著优于对照组 78.26%(18/23),χ2=13.330,

P=0.0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肱骨是人体中典型的长骨,由“一体两端”组成,上端膨大,向内上方突出的半球形的关节面,叫做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下方稍细医学中将其称为解剖颈,从头向外侧突出一个粗涩的隆起,叫做大结节,肱骨头的下方有向前方的骨突,叫做小结节,由大、小结节向下延续的骨嵴,分别叫做大结节嵴与小结节嵴,大、小结节及嵴之间的沟称为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肱骨上端与体的移行处稍狭缩,叫做外科颈,是骨折的好发部位[2]。

锁定钢板是近年来新型的钢板,可以根据患者跟骨不同的解剖结构进行任意塑形于剪裁,从而达到紧密贴合于患者跟骨的效果,降低对患处附近的软组织的摩擦和损伤,锁定固定方式对跟骨形态、复位的维持更加稳定,有较强的固定和支撑作用,是临床中较为成熟的手术方案。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是近年来在微创原则生物固定学思想下对板钉内固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改进所形成的新型的内固定装置,主要包括连接棒、连接块、螺钉等,可以根据患者骨折实际情况,对固定帮、连接块等进行灵活搭配,可以满足绝大部分骨折类型。本研究中对肱骨骨折患者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后,有效降低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这与胡敏[3-7]等人研究结果相符[5-7]。

综上所述,在肱骨骨折治疗中应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疗效确切,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低,是理想的治疗方案[8-10]。

猜你喜欢

桥接肱骨钢板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Microchip推出首款车载以太网音视频桥接(AVB)全集成解决方案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板栗嫁接不亲和挽救方法
板栗嫁接不亲和挽救方法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利用桥接技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