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汉语新词语表人词语模主观性解析*

2018-02-09赵艳梅杨文全

关键词:造词主观性词语

赵艳梅,杨文全

(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5;2.广东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湛江524088;3.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重庆400715)

一、引 言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当今社会,以人为本、价值多元、彰显自我,与此相适应,语言也不得不以凸显个性的方式来记录社会发展中“人”的个性的彰显,因此也出现了描述各色人等的新词语。在这些表人新词语中,相当多一部分得益于“词语模”对这些各具特点的人群的精细化描写和类化作用,用语言层面的“人以模分”标记了社会层面的“人以群分”。“词语模”是李宇明于1999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具有新造词语功能的各式各样的框架[1],由具有类标记作用的不变“模标”和待填充的可变“模槽”两部分构成①李宇明《词语模》中认为“模标”是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模槽”是指词语模中的空位。本文认为模标可以标示事物的类别,模槽可根据语用者的表达需求进行填充。。因此,在表人词语模(以下简称“表人模”)中,“模标”是群体身份的标志,代表了群体的共性,“模槽”是个体身份的标志,代表了个体的特性。而这里所说的“群体”,指的是“大群体”,是着眼于整个“表人模模群”的,强调的是“模际”关系;所说的“个体”,指的是“大群体”中的“小群体”或“小个体”,是立足于“具体的表人模”的,强调的是“模内”关系。因此,表人模实际上是一张巨大的语言版的“人际关系网”,在这张关系网中,“模标”和“模槽”在不同程度上凸显了言语者在称说时的主观性,从而实现了现实中“群际”和“群内”关系的“亲疏有差,内外有别”。

二、表人词语模的造词概况

类推是词语模的形成方式和运作机制。类推造词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个个同义类的大“模群”,和一个个以“模标”为标记特征的小“族群”。本文的词语分析,主要以周荐、侯敏等编著的《汉语新词语》(商务印书馆出版)2009—2011年的新词语为例,包括正文部分的词条和附录中补收的词条。根据分析整理的结果,正文部分三年共计产生新词语(包括新义和新用法,下同)1 817条,其中表人词语共565条,占新词语总数的31.10%,接近新词语总和的三分之一;附录部分都是前三年的补收,如2009年的附录部分补收的是2006—2008年的新词语。以此类推,因此三本年编附录部分的收词时间跨度为2006—2010年,共收新词语415条,其中表人词语共108条,占附录收词总数的26.02%,达到了附录收词总和的四分之一强。因此三本年编中正文和附录部分共收录新词语2 232条,其中表人词语共673条,占全部新词语总和的30.15%,如此之高的比例,足以证明当代汉语新词语“以人为本”的造词理念。

在所搜集到的表人新词语中,以“X族、X哥、X姐、X男、X女、X客、X帝、X奴、X控、X二代”等十个前空型表人模构成的词语有405条,占表人新词语总数的60.18%;其次由前空型表人模“X领、X一代、X爷、X奶奶、X爸(爸爸)、X妈(妈妈)、X叔、X妹、X替、X漂、X霸、X人、X民、X员、X师、X粉、X宅、X党、X派、X工、X军、X手、X模、X生、X钉子户、X宝宝、X干部”等构成的新词语也较多;另外由后空型表人模“微X、网络X、钟点X、最美X、宅X”等构成的表人新词语也有增加的趋势。因为只选取了这三年的表人模,所以这些词语模中有些早已“完全成模”,有些是“趋向成模”,但不可否认的是,前空型表人模具有强大的造词能量,后空型表人模的造词能量还不是很强。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汉语定中结构中中心语居后的特点决定的,如果表人模标后置,前面表修饰限制的模槽成分可选择性就较多,而如果表修饰限制的模标前置,后面的表人模槽成分可选择性就较少,因此形成了前空型表人模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而有些散在的表人模,虽然目前在造词能量上尚显不足,但是由于其中蕴含了很有潜势的造词基因,因而同样不能小觑。

三、主观性视角下的表人词语模分析

率先把“主观性”理论介绍到国内并引入汉语研究的是沈家煊先生,他认为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2]268。对语言主观性的研究是近二三十年才兴起并逐步得到关注的,这和语言学中“人文主义”的复苏有关,而以前对语言主观性的研究只局限于文学范围,没有进入语言学领域。沈家煊先生根据Edward Finegan的研究,认为近年来语言主观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说话人的视角;(2)说话人的情感;(3)说话人的认识[2]269。而之所以把主观性理论引入词语模的研究,主要是从词语模的造词角度来说的,李宇明在提出词语模理论时,认为词语模属于构词法的范畴,是与偏正、联合等构词类型本质上相同但范畴上有别的一类①李宇明《词语模》中认为汉语中的构词法一般可以分为复合式和派生式两种,也通过各种缩略的方式构成新词。但词语模比一般教科书所讲的构词法要具体,如它有模标,且模标作为特定的词汇单位有其特点,词语模构词的结果为词和词组等。。苏向红则认为词语模具有构词和造词的双重身份,具有独特的物种价值[3],即物种自身的价值和物种对人的价值②苏向红《当代汉语词语模研究》中认为词语模自身的价值标志着词语模与社会环境及其它创造新词语方法之间的各种关系;词语模对语用主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们可以方便地采用较低的表达成本和理解成本去获取较为明显的交际效益。。我们更倾向于后者的观点,并且更认可词语模在造词方面所表现出的价值。因为,无论是词语模的造词身份,还是它对人的价值,都涉及到了使用词语模的人——语用主体,而且语用主体在创造和运用词语模的过程中还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样人们才可以方便地采用较低的表达成本和理解成本来获取较为显著的交际效益,而这些都取决于主观性在其中起到的能动作用的大小。尤其是本文所分析的表人模,无论是哪种具体的表人模式,其模式义都是对“某种人”的称说,而这种称说都会不可避免地掺入语用主体对“某种人”的主观看法,并且这种看法是以词语模这种类化形式表现出来的。下面以搜集整理的表人模为例,分别从说话人的视角、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的主观性。

(一)视角角度的表人模主观性分析

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2]269。表现在表人模中,视角或者以报道者,或者以参与者为中心的方式来表达,并且称说的着眼点各有不同。从所整理的语料看,绝大部分表人模是以报道者为中心的表达法,只有很少部分的表人模是以参与者为中心的表达法。着眼点既表现在模际之间也体现于模内之间。

首先从模标来看,它是表人模意义类别的标记,可以说模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模标来体现的,因此在使用时选择哪个模标就意味着报道者或参与者想把某种或某个人贴上什么样的标签,这种选择一般发生在泛指性模标和性别性模标之间,而且多是以报道者为中心的表达法。泛指性模标,即一般情况下,可以称说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人的模标,如“族、客、人、民”等,因为“人、民”等后置模标在当代汉语新词语中造词能量不是很大,而且所造新词语的辨识度不是很高,因而在此不纳入分析范围;性别性模标,即可以标示所称说对象性别的模标,如“男、女、哥、姐、嫂、妹、叔、爷、爸(爸爸)、妈(妈妈)、奶奶”等,但因为“哥、姐、嫂、妹、叔、爷、爸(爸爸)、妈(妈妈)、奶奶”等称谓型后置模标含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所以拟在后面的情感角度加以分析,在此也不纳入分析范围。因此,这里只分析后置模标“族、客”和“男、女”主观性的异同,从着眼点来说这也是属于模际角度的分析。

两类模标的共同点,我们认为其相较于其它类的后置模标来说,具有称说上的客观性,从主观运用上来说不掺杂任何其它色彩,因此称说的范围最广,可以说以之构成的表人模是新词语表人模中最基本的两种称说类型。我们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其中以“族”为模标的新词语最多,有172条,以“客”为模标的新词语有28条,位居第五,以“男”“女”为模标构成的新词语分别为30条、40条,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三,以此四者为模标构成的新词语总数占表人新词语总数的40.12%。从模标“族、客”的意义特点来看,它们都可以用来称说“具有某种特点的一类人”,“这类人”中自然包括男人和女人,而模标“男、女”则是用来称说“具有某种特点的男人或女人”。因此从语义上可以这样认为,模标“男、女”就是对模标“族、客”的一种性别划分,而且这种关系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说“X族、X客”可以用“X男”或“X女”来称说,但“X男、X女”却不能用“X族、X客”来称说。一方面因为模标“族、客”和模标“男、女”之间是一种属种关系,可以用属来代替种,却不能用种来代替属。如“爱鲜族、好高族、死抠族、低碳族、傍傍族”等,可以用“爱鲜男、好高男、死抠男、低碳男、傍傍男”或“爱鲜女、好高女、死抠女、低碳女、傍傍女”来称说,但“愁婚男、奶嘴男、宠物男、余味男、败犬女、三不女、杠杆女、嫁房女”等却不能称说成“愁婚族、奶嘴族、宠物族、余味族、败犬族、三不族、杠杆族、嫁房族”。另一方面,以模标“男、女”构成的新词语大多与男性或女性的婚恋和性格特征有关,而这其中的性别因素必然会得到凸显,如“愁婚男”,指“准备结婚,却为不断攀升的婚姻成本而发愁的男性”,这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男权”文化;“三不女”,指“在感情上不任性、不等待、不言败,在生活上不逛街、不盲目、不攀比的女性”,这反映了当今时代某类女性的性格特点。因此,由于“男女”的性别、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能用表示泛指的“族、客”来称说。

那么,是否具有相似称说意义的模标之间在主观性上就没有区别呢?我们认为也不尽然。以“族”和“客”为例,二者都是泛指性模标。首先从称说对象上来说,“族”更倾向于称说群体,“客”则更倾向于称说群体中的个体。如在整理语料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几组词:“秒杀族、秒杀客”“刚需族、刚需客”“黑飞族、黑飞客”,以其中的“刚需族、刚需客”为例,年编中对“刚需族”的解释为:“对住房有刚性需求的人。他们是真实的购买住房的群体。”而对“刚需客”的解释为:“对某种商品有刚性需求的人。特指对购房有刚性需求的人。”从中可以看出,“刚需族”强调了群体性,而“刚需客”侧重于个体性。同时,也正因为“族”的群体性,使得“族”类词语出现了一些较特殊的模与模的嵌套结构,这在以“客、男、女”等模标形成的新词语中是不曾见到的。如“财盲族、房托族、虚客族、脉客族、换客族”等,其中的“盲、托、客”等本身都是表人模中表个体的模标,现在嵌套进以“族”为模标的表人模中,就更强化了“族”的群体性倾向。其次从称说对象的特点来说,“族”可以称说各个方面的特点,而“客”一般称说动作行为方面的特点。如“草食族、电茧族、水母族、乌魂族、便利贴族、扣扣族、麻豆族、麦兜族、蚁族”等,可以说每种“族”都是性格、行为、工作状态、生活状态等方面的一种或几种特点的聚合,而以“客”为模标构成的词语如“摆客、贴客、毕剩客、代秒客、慢拍客、淘职客”等多是对具有某种动作行为特点的人的称说,这也体现了“族”相较于“客”其聚合功能更加广泛。

以上对表人模模标的分析是从模际角度出发的,如果从模内角度,我们发现只有以“友”为后置模标的表人模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以参与者为中心的表达倾向。如“脖友、隔友、秒友、牛友、闪友、攒友、驴友”等,都是一种“互称”式的表达,像“脖友”就是“写微博的人的互称”,“隔友”就是“在甲流中被隔离的人的互称”等等,语用主体就是其中的参与者,而年编中对这些词语是以报道者的身份进行释义的,这是不能混淆的。

其次从模槽来看,每类具体表人模的模槽成分都非常复杂,不好一一而论,而且如果认为所有称说的差异都是因为模槽成分的不同造成的,那就泛化了着眼点的差异。但不可否认,模槽成分的不同确实会在某个方面限制所称说的对象。还是以“族”类词语为例,前面分析了“族”作为后置模标,一般情况下可以称说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人,但有些时候却特指某个群体,尤其是对这个群体的身份限制特别明确,这是由模槽成分的特点导致的。如“隐贷族”特指学生,“毕漂族、全漂族、半漂族、毕分族”特指毕业生,“难就族”特指男毕业生,“男就族、嫁碗族”特指女毕业生,“背卡族、啃嫩族、学租族”特指父母,“有碗族”特指公务员等,其中的模槽成分“隐贷、毕漂、全漂、半漂、毕分、难就、男就、嫁碗、背卡、啃嫩、学租、有碗”等就对所称说的“族”起到了身份限制的作用。

以上分别从模标和模槽两个方面,以视角角度对表人模进行了主观性分析,但有时在称说对象的时候,除了视角的不同,还要附带上说话人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因此要选择能够满足情感表达需求的表人模。下面就从说话人的情感角度分析表人模的主观性。

(二)情感角度的表人模主观性分析

这里的“情感”一词应作宽泛的理解,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不少语言学家都提到语言的功能可分为三种,前两种是指称功能和表述功能,第三种就是表情功能。语言中的韵律变化、语气词、词缀、代词、副词、时体标记、情态动词、词序、重复等等手段都可以用来表达情感,涉及语音、构词、语法、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2]270。我们认为某些表人模也表达了对所称说对象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正如杨文全先生所认为的,人们在自己的言行中往往透露着自己的个性气质和感情风貌,那么在表现自己的感情倾向时,对词语的运用总是有所选择的[4]。

首先从模标来看,前面已经谈到表人模的称说义主要是通过模标体现出来的,而对所称说对象的主观感情色彩当然也主要是由模标来承载,并且大多表现了报道者和语用主体共同的主观认同。通过整理分析发现,表性别的称谓型后置模标感情色彩最为强烈。如“哥、姐、帝、嫂、妹、叔、爷、爸(爸爸)、妈(妈妈)、奶奶”等,以其构成的表人新词语有84条,占三年表人新词语总数的12.48%。那为何不以同样具有性别区分意义的模标“男、女”进行一种客观性称说?我们认为要从其语义的演变中寻找线索。以模标“哥”为例,其语义演变经历了亲属称谓(二哥、表哥)→类亲属称谓(李哥、发哥)→泛亲属称谓(咆哮哥、卖菜哥)→亲属称谓义脱落(空哥、动哥)→男性义脱落(7哥、吸力哥)[5]。而且研究发现,在搜集到的54条“哥”类新词语中,具有特指性的有41条,具有群指性的只有11条,还有两条既可以群指也可以特指,特指性词语占有绝对优势。而刚才在分析模标“哥”的语义演变时,发现具有特指性的只有“亲属称谓”和“类亲属称谓”,而因为不具有任何亲缘关系,所以不能是“亲属称谓”,那只能是“类亲属称谓”。为何模标“哥”的语义会出现这种选择性“逆返”,我们认为和社会文化环境相关,而这种相关性是通过模槽成分反映出来的,模槽成分在特指性词语中是代表某个事件的事物,而且这个事件多是正面的、积极的,人们对参与事件的人是肯定的、赞扬的态度,就想表达更多的敬意,这种敬意只有通过离“亲属称谓”最近的“类亲属称谓”来体现。如:“红娘哥、锦旗哥、浮云哥、孔雀哥、犀利哥、证件哥、专拍哥、逼停哥、摆摊哥、标尺哥、断臂哥、啃雪哥、浓烟哥”等;而具有群指性的词语只能对应“泛亲属称谓”和“亲属称谓义脱落”,甚至是“男性义脱落”。相应地,人们对模槽成分所代表的事件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几乎不表达什么主观感情色彩。如:“保证哥、齐全哥、卖菜哥、淡定哥、U哥、动哥、排队哥”等。而“姐、嫂、妹、叔、爷、爸(爸爸)、妈(妈妈)、奶奶”等模标与模标“哥”的语义演变规律大致相同,此不赘述。但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后置模标“帝”,属于一种古称谓,其语义演变规律类似于“哥、姐”等模标,表达了报道者和语用主体对所称说对象的强烈戏谑色彩,如“贺岁帝”指演员葛优,“口误帝”指体育解说员刘建宏,“特长帝”指“成都男孩儿吴致旭”,“酱油帝”指“某种演员或球员”等,都是对某个人或某种人的戏称。

另外,还有一个前置模标“最美”也表达了报道者和语用主体对所称说对象的强烈的主观认同。如“最美妈妈、最美奶奶、最美婆婆、最美爷爷、最美护士、最美警察”等,都具有特指性,年编中对以上词语的释义都是“对……的美称”,模标“最美”体现了对所称说对象的强烈的溢美之情。

其次,从模槽来看,模槽是对模标的修饰和限制,因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报道者或语用主体对所称说对象的感情色彩。如“死抠族、咸鱼族、柿子族、废柴族、啃嫩族、水母族、乌魂族、鸡贼男、奶嘴男”等词语中的模槽成分“死抠、咸鱼、柿子、废柴、啃嫩、水母、乌魂、鸡贼、奶嘴”等表现了贬抑、否定的感情色彩,“有碗族、毕剩客、必剩客、剩客”中的模槽成分“有碗、毕剩、必剩、剩”等表现了戏谑的感情色彩,“翡翠女、河狸族、五钻女、励志哥、睿智哥、牛奋男、灯笼男”等词语中的模槽成分“翡翠、河狸、五钻、励志、睿智、牛奋、灯笼”等表现了认同、赞扬的感情色彩,“抹布女”等词语中的模槽成分“抹布”等则表现了同情的感情色彩。

以上从情感角度对表人模进行的主观性分析,其实也是“交互主观性”的一种体现,而主观性是交互主观性产生的前提。正如Traugott所说:“主观性包含着说话人对事物的主观评价,而交互主观性却体现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认同和关注。”[6]

(三)认识角度的表人模主观性分析

语言的主观性还表现在说话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这种认识在表人模中主要表现为模标语义上的隐喻性或预设性①因为模槽成分的隐喻和预设异常复杂,本文暂不讨论。。

我们知道,“语言中的‘隐喻’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隐喻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7]355,它是“两个相似认知模型之间的‘投射’。”[7]357“隐喻义是语义产生的一条重要途径。”[8]首先从模标来看,具有隐喻性的模标有“控”和“奴”。在所搜集整理的表人模中,以“控”为后置模标形成的新词语有10条,以“奴”为后置模标形成的新词语有13条,虽然数量不多,但也反映了报道者和语用主体对所称说对象某方面特点的主观认识。先来看一下模标“奴”,其语义泛化经历了“阶级社会中被役使的人→被役使的人→被某种事物束缚的人”三个阶段,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点是“被束缚”,因此用具体时间、具体阶层的“被束缚”隐喻经济或心理上的“被束缚”,实现了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再来看一下模标“控”,“控”是一个来自日语英源词的模标。从词性上来看,汉语的“控”通常具有动词性,但作为表人模的后置模标,它又具有名词性中心语的身份,可以用隐喻来解释。“控”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释义为“控制”[9],而“X控”中的“控”表达的是“控制主体的心理特点”,即“沉迷、不能自拔”,所以是用具体的动作来隐喻较抽象的动作发出者的心理,从而实现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因此,从认识上来讲,当报道者或语用主体想表达称说对象具有某种特点时,可以用“X族、X客、X男、X女”来进行一种常态的称说,也可以随着称说对象某种特点程度的加深,用“X奴、X控”来进行一种非常态的称说,而且“奴”强调了称说对象的被动性,而“控”则强调了称说对象的主动性。如“网购族”,如果其“迷恋于上网购物,并深受其累”的程度再加深的话,报道者或语用主体就认为其变成了“网购奴”;再如“街拍族”,如果其“沉迷于街头拍照”的程度再进一步的话,报道者或语用主体就认为其变成了“街拍控”。

而“预设”属于语用学术语,叶蜚声、徐通锵等认为:“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就是‘预设’。”[10]预设属于背景知识,是一种附带信息。这里借用来分析表人模后置模标“二代”。所搜集到的以“二代”为后置模标的表人新词语有27条。从语义上来看,“二代”是“一代”的下一代,与“一代”有血缘关系或继承关系,其预设性是和前面的模槽成分相联系的。如“单二代、官二代、小康二代”等,“一代”具有的某种特点,主要是由模槽成分“单、官、小康”等体现的,它标示着“一代”的生活境遇,也预设着“二代”的成长或生活环境;“拼二代、房二代、仁二代”等,“二代”具有的某种特点,也是由模槽成分“拼、房、仁”等体现的,它标示着“二代”的生活境遇,也在更深层次上预设着“一代”的生活境遇;而“文二代、漂二代、商二代”等,“一代”和“二代”共有的某种特点,依然是由模槽成分“文、漂、商”等体现的,它标示着“一代”和“二代”共同的成长或生活环境,也预设着“一代”和“二代”共同的生活境遇。

四、结 语

从语言类型学上讲,有的语言属于主观性较强的语言,比如日语和韩语,它们有发达的敬语系统。而汉语属于形态标记不发达的语言,但并不能否认它有较强的主观性。综上所述,我们对表人模主观性的研究,实际上是从报道者和语用主体的角度探讨对某种人群的称说问题,而这种称说中所表现的报道者和语用主体的视角、情感和认识,就是以表人模这种形式体现出来的。这其中也涉及到了语言的主观化问题,即“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2]268。

因此,主观表达需求不同,报道者和语用主体对表人模的选择就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可能表现在共时层面,也可能表现在历时层面。语言的功用不仅在于一种客观的描述,更在于一种主观的表达,这样才能让听者和说者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正是语言真正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词语模[M]//邢福义.汉语法特点面面观.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46.

[2]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3]苏向红.当代汉语词语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6.

[4]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5-130.

[5]涂海强,杨文全.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24-30.

[6]王敏,杨坤.交互主观性及其在话语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1):48-51.

[7]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杨文全,程婧.隐喻认知和语义泛化的关联与互动[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0-126.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748.

[10]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5.

猜你喜欢

造词主观性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找词语
关于网络新词语中的仿拟造词
英汉网络语构词的差异研究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一枚词语一门静
花非“花”
从2006及2007年度新词语看“修辞转化”造词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