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2018-02-07邱丽

考试周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心理健康初中数学

摘 要:根据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更全面更好地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水平,初中数学教师在从教学手段与方法入手的同时,必须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上来,使得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初中数学教学相结合,就要从整体着手,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应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给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不仅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获取数学知识,而且要有一个过硬的心态,保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使学生既能做好学问又能快乐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心理健康;课堂教育

教学时为了使得中学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间的相互融合,要善用心理学的方法与原理,教师给学生传授技能、知识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在制定教学计划、管理时要巧妙的把对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去除,防止那些能引起学生心理压力过重和心理失衡,保证学生在学习时能有个轻松、快乐、和谐的氛围。

一、 教师应找到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计划的着力点

教师做教学计划时不仅要完成教学知识的任务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在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与能力做教案,做到传授知识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相兼顾。把初中数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二、 举办各种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数学活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果的一种反应,只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才能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所以校方应举办一些能吸引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相互协助与主动思考来从数学活动经验中汲取经验,为进一步掌握理解数学知识打下夯实的基础。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John. Dewey在他的“活动中心论”中提出:“要想获得成功的经验,必须从开展的活动中进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得到能力提高、获得新知识。”他认为经验只有在各种活动中获得,所以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来参与并进行活动,让学生可以直接从学习活动中了解各种各样实际情况,给学生留下一个不易忘记的学习印象,才能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成功的经验,学生能够在边做边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作用,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打造出一个让学生能健康学习的环境。

1. 开展数学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毅力和信心

开展一个好的数学竞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数学的信心与毅力,但一个失败的数学竞赛则容易导致学生有挫败感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特别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这些学生因为往往很难取到优秀的成绩,看到那些得高分的同学,就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从而产生不想继续学下去的念头。数学竞赛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充分全面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要选取合适的方式,太难的竞赛题,容易让学困生感到气馁。

例如举办一个数学竞赛接力赛时,以小组为单位,成绩好和成绩差的相互搭配,把竞赛题分成难易的几部分,看哪组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这样可以使得学习稍差的学生也有能自己能做出的题目。这样可以让学困生在获得竞赛成功的时候也能感受到自己的作用,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完成这样的数学竞赛接力赛要求各个学生之间共同配合、相互协作,还可让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明白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举办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愉快在心理学中是作为一种积极情绪,它是一种主观体验使客体满足主体目前优势需要,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就必须要先感到愉快。研究表明有兴趣的学习比没有兴趣的学习产生的效果显然不一样,有兴趣的会好很多,所以教师要努力把“愉快教育”的理念在教学教育中体现出来,使学生对当前的学习感到有乐趣,同时也要把握好这个情绪的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具体实践水平和愉悦情绪的水平成一个先增后减的关系,保持中等的愉快水平能使学习达到一个最好的状态,愉快情绪过弱会减弱思考,愉快情绪太強会减缓思维。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只有把握好让学生有个合适的愉快水平,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组成元素之一。心理素质是结合了先天和后天的影响,情绪内核的外在表现。天生素质作为基础,发展受到后天的践行、环境、受教育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显然数学能力的灵活运用对于建立学生有一个完善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或缺部分。

而在学生中间举办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的能力再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可以说是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大家所期待的和谐健康的课堂人文环境,不就是教师能处处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发扬学生的长处,给予学生应得的肯定,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保护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快乐成长。

三、 评价学生时也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现实中有很多学生不爱学习,甚至逃课等行为,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在学习过程与、日常生活当中受到了一些过度或过分的批评或冷嘲热讽所导致的,从而就产生了不平衡感引起心理问题。

所以老师在评价学生时要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两者相结合,收放有度,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对待优生要继续鼓励发扬,对待差生也不能一味的指责,应该以引导教育为主,让学生重拾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在教学中把握好课堂上学生情绪,让学生有个能快乐学习的情绪会对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不仅需要充分的教学经验,而且对于学生的感受要很敏感,能根据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灵活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是对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或担忧。

相关心理研究表明,当学生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或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时,对于之后的学习容易产生抵触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一种学习恐慌的表现,学习效率和恐慌程度也是呈n形曲线关系,恐慌水平低则会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恐慌水平过高则会使学生学习时因害怕自己做不好而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合适的恐慌水平则可以使得学生有一定的紧张感的同时钻研学习。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的恐慌程度达到刚刚好的水平。

好奇心作为人的一种内在心理,当学生对于某个事物的部分或全部没有一个了解,自然而然的就会有想去了解探索这个事物的想法。好奇和乐趣是相关联的,有了好奇心就会对这个事物产生兴趣,对于探索这个新事物的过程也是乐于其中,而在这个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一些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教育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所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用各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出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来学习这些未知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学生健康心理素质。

四、 总结

常言道: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充分的说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其特有的教育方法,明白学生想要什么、想学什么、想如何去学。只有在了解这一系列的特点之后,举办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在学生中充分开展并取得好的效果。不要让学生对教师的印象是一种刻板严厉的。

在校园里,老师就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长”,对于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任何问题,教师们都应该积极的去处理对待,把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孩子一样的对关爱。不仅在课堂上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余时老师也应该对可能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开导。

教书与育人都是教师对学生教育的重点,缓解学生压力,去除负面情绪,做好对学生传学识、授方法、解问题和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塑造一个美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仲兰俊.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下旬,2015,03:237.

[2]孙振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11):59-60.

作者简介:

邱丽,福建省南平市,邵武七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心理健康初中数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研究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