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研究

2016-11-22温春荣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小学数学教学

温春荣

【摘要】小学的课堂教育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数学的教育是小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课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练习,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一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有效练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课堂教育 有效练习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有效练习设计的一些思考:

一、设计趣味性的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应该尽量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才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就要尽可能地彰显数学的趣味,让学生一看题就有一种强烈的做题欲望。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第五课“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在讲了基本的换算之后,要想办法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感性地认识到各个面值人民币的价值,所以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就可以采用模拟购物的游戏方式来进行对人民币的再认识。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们为日常学习用品估价,确定物品价格,然后再让几个学生做售货员,其余的学生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来购买物品。在游戏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如不知道如何找兑,不能准确换算等,可是也正是这些困难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和各种面值人民币的价值。

二、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

练习题的设计很重要,而实施的有效性却是关键。必须将教学目标分解到各种练习的设计中,并在实施过程中层层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遵循“以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的原则。在练习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地运用形成性、变式性、改错类型的练习,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而通过综合、拓展性练习,更进一步由“熟”过渡到“活”。适当地采用题组训练的形式,可让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最少的题目达到全方位的练习巩固。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后,可设计如下的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何关系?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这些面有何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建构基础。

三、练习设计要有差异性,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该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点,在练习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做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练习设计中的层次性,就是指练习有坡度,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通常练习设计分为基本题、发展题和综合题三个层次。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①基本题:72÷8=(72×8)÷(8×8),1200÷400=12÷4,

②发展题:根据4200÷20=210,快速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42000÷200,420÷2,4200÷200;

③综合题:快速说出下面各题的商,并说明理由。

65000÷25,46000÷125,36000÷75。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课堂练习时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基础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目的。

四、练习设计要有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空间

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而得出不同的结果,它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如:有54名学生到公园游玩划船,船的种类有:大船一次可以坐6人,每次收费16元;小船一次可以坐4人,每次收费6元;请问怎样租船最好?解题时,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租船方案:一是可以从价格上考虑,探索哪种方案最能省钱;二是可以从同学们的需要考虑,大船比较稳,安全一些,大船面积较大,可以放些行李,小船速度快,够刺激……总之,真正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全面进步和有效发展。

五、课堂练习设计注重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如在学习了“千克和克的初步认识”内容后,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去超市购物并收集重量信息的作业。练习课上,首先让学生把从超市所购的自己喜欢的食品重量告诉大家,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换了掂一掂、拎一拎,感受对方物品的重量。接着,又让大家拿出各自所带的瓜果蔬菜,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水果、蔬菜的重量,再用秤称一下加以验证,看看与自己的估计相差多少。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了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对一些填重量单位的习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在这样的自主性练习下,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而且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自主建构,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做好课堂练习的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分析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子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研究[J].基础教育2013(03)

[2]徐继平.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初探[J].中小学教育2012(11)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教育无处不在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