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国学教育,弘扬传统文化

2018-02-01杨连清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学校本传统

杨连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积极的传授者、宣传者、推动者,开展国学教育工作,推进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和发展。

一、学习借鉴他人国学教育的宝贵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能开掘国学教育的宽度与深度。例如,国防科大附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这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从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分别编写校本教材。教材内容设计:专题阐述、文言经典、时文选粹、含英咀华、有感而发。专题阐述:言简意赅阐述各章节主题学习的意义。文言经典:选一篇与主题吻合的文言文短文,含注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自主写出文章主旨。时文选粹:选一篇与主题吻合的现代文,设计一道思考题,不设标准答案。含英咀华:节选相关名句,供学生感悟积累。有感而发:学生在学完一章内容后以主题为话题,写一篇三五百字的读后感。

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小学以学校毗邻马王堆汉墓遗址为独特优势,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突破口,组建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团队,探究、挖掘西汉文化元素引入校园,以西汉特色建筑为蓝图,积极打造校园传统汉文化之美:一卷竹简状展开的汉书,中间一匹奔跑着的小马驹,这一特别的标志性建筑正对学校大门。校园内西汉文化让你目不暇接:以厚重的汉文化为根本点,结合现代学校需要,营造一个温馨、人文、童趣、崇德、富有底蕴的育人场所,让师生浸润在汉文化的熏陶中。

二、利用我市艺术人才的作品、事例,渲染国学教育氛围

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最具榜样力量、最具号召力量,也最能拨动人们的心弦,最能激发人的激情。我市有许多国家级及海外名人名家,我们请他们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作讲座,让真人真事感化学生,从而渲染国学教育氛围。

例如,我市洗马乡著名花鸟画家,怀化学院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湘潭师范学院、中南大学客座教授,湖南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湖南九歌书画研究会会长易图境老先生,他的作品闻名海内外,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被选到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展出,不少作品被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以及中外名人收藏。在近两年的创作中,他的作品大胆尝试用浓重的色彩表现对象,成功地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道路,创造了崇高壮美的画风。易老现年事已高,我们聘请他讲学条件不成熟,就在中小学展示易老的作品,唤醒我市中小学教师以及学生对国学艺术的爱好之情,激发他们对国学艺术的传承。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活动

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各种国学教育内容的竞赛,利用竞赛这种形式达到弘扬国学经典的目的。如,每年艺术节,我们组织学生举办以国学教育内容为主的表演、诗词吟诵比赛、书画比赛、名著评书等,请民间竹艺匠人到学校进行手工制作讲课。鼓励教师开发以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内容为素材的校本教材、教育研究课题等。

芙蓉小学在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近三年来,芙蓉小学将我国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编写为校本教材,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这些取材典范、知识丰瞻、音韵谐美、文笔优美、简明通俗、浅显易懂的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道德修养,用“仁、义、诚、敬、孝”五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校长亲自带领全校師生高唱校歌《芙蓉花开》,校歌中蕴含了国学内涵“尚礼、博学”。这所学校的全体师生都崇尚礼节,为人做事遵守法度,崇尚做一个有礼的人。

(作者单位:洪江市教师进修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校本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少年力斗传统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