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在补齐农村教育短板

2018-02-01彭佳景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攸县短板城乡

彭佳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視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村教育的地位进行了强调,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刊本期刊发的通讯《点亮均衡之光———攸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纪实》,报道了攸县从切实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合理规划农村学校布局、不断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与水平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可行路径。它未必是“标准答案”,但对其他地方确实有参考价值。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对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一些地方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矛盾突出,仍然存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差距较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教育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要解决城乡教育问题,就必须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要像攸县那样,补齐农村教育这块短板。

首先,要切实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高度重视农村教育”不是一句空话,除了情感倾斜,投入真金白银最为紧要。2014年以来,攸县把改造薄弱的农村学校作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投入资金2亿多元,改造维修学校296所。难能可贵的是,攸县在发展农村教育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给予小规模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力求把乡村小规模学校建得“小而美、小而优”,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教育这块短板中的短板。

其次,破解“乡村弱、城镇挤”难题,要全面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一般而言,农村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要低于城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近些年来,攸县通过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加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城乡教育联手互动,全面提升了农村教育现代化水平;通过健全制度、强化评价、创新机制,激发农村学校内在活力,推动了学校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发展;通过全力推动新课程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逐步缩小了城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这些举措,无疑为农村孩子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补齐农村教育短板,建设乡村教师队伍是重点。平心而论,一些家长为追求更高质量的教育,送孩子进城上学,这既有经济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质量的原因。所以,从教育内部来讲,必须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这是办好农村教育的根本。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就是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近些年来,攸县通过加大教师招聘力度,确保了城乡教师编制数、年龄和学科结构等标准的统一;通过狠抓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落实和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激发了广大农村教师安居乐业、安心从教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了教师在农村教书育人的职业幸福感;通过“国培”“省培”及校本培训,不断提升广大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与水平。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让农村学校有了好老师,从而让农村学校有了好的教育、高的质量,增强了农村学校的吸引力。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坚持农村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必须把农村教育办好。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endprint

猜你喜欢

攸县短板城乡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攸县:成立学前教育行业协会
山那边是攸县
攸县:创新教育 打印未来
电站燃煤锅炉效率与NOx排放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