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突发事件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1-31闫少华李江南

关键词:突发事件农民工应急

闫少华, 李江南

(三峡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根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652万人,比上年增长1.7%。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各地在建项目多,在建设一线的农民工数量庞大,农民工总量持续增加。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新常态,加之市场经济及多元文化的影响,各种矛盾增多,各类不稳定因素增加,特别在岁末年初之时,因维权等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有增加之趋势,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也引起地方政府普遍重视和各行各业的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有效介入和处置突发事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状况下产生的社会群体,也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过渡现象,他们具有特殊的思想心理和利益诉求,现有的政策制度现状与他们正当的权益保护还有一定的差距。从农民工群体心理需求来讲,他们希望被城市接纳并享受与市民群体相同的社会保障及民主政治待遇,但从现实条件来看,不仅外在物质层面不能完全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诉求,内在的思想层面建设也较为薄弱。当面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引起的突发事件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发挥巨大作用。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对实现农民工融入城市,促进和谐社会及农民工全面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1.疏导农民工情绪,调节社会紧张心理

突发事件爆发后,因为外部环境压力和群体恐慌心理,农民工极易产生从众或集群行为,出于法不责众的心理,可能发生违法行为,造成社会混乱。化解突发事件的重要目标就是维护稳定,突发事件中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让农民工了解事件的因果,规范自身行为,协助农民工重新树立对中国社会主义道德法律的认知;另一方面,农民工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缺乏理性分析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面对人员财产损失会进一步放大社会性恐慌,同时缺少对突发事件的了解,误导普通群众盲目行动,进一步恶化局面。引导农民工通过理性的方式释放情绪,利用专业人士资源使其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这对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在公共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及时权威的信息发布是安抚农民工心理、消除恐慌情绪的最有效的方法[1]。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突发事件时可以采取多样性心理干预,恢复社会各界的正常的心理状态,防止出现大规模社会恐慌。

2.发动社会力量,增强应急能力

因为突发事件具有破坏性大、不可预见性强的特点,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处理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强大保障。在积极平息突发事件中,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动员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筹措防护用品、救援器材等物资及资金,实现统一分配、资源共享,从物质层面保障更快更好地解决应对突发事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整合政府、工会及用人单位等各方力量,召集善于应对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派出街道乡镇的基层力量开展维护基本秩序、农民工及民众自保自救、前期应急介入等工作,以此来平息化解突发事件。另外可以充分发挥共青团、红十字会及民间组织的志愿者应急力量,辅助完成宣传培训、心理恢复等思想政治教育任务。通过发挥社会力量,整合应急资源,防止突发事件中矛盾激化,培养农民工群体的市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

3.加强思想引导,提高社会信心

突发事件对农民工和社会各界在思想心理、人员财产等方面都会造成较大影响,加上大部分人没有经历过突发事件,所以受到影响的人会失去信心,这种信心包括对自己能否度过困难、政府能否有效地实施应急处置方案以及今后生活保障等各方面的信心[2]。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村人员进城务工,但是作为“边缘人”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中,消极情绪会扩散蔓延,社会心理也会焦虑慌乱,进一步加大平息化解突发事件的难度。在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干预,使人们的思想安定下来,避免在慌张迷茫中发生违法行为,等待相关组织机构妥善处理。相关部门则可通过加强媒介宣传,及时信息公开,增强积极有力的社会舆论,重建农民工和社会各界对国家政府的信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为突发事件的化解提供坚实的精神基础,也从思想上保障突发事件之后的收尾处置和长效机制建立。

二、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症结

面对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各地区各部门都非常重视农民工问题,对农民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探索和尝试获得了一定效果和经验。但是,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针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存在教育主体不明确、缺乏协同联动、重视程度不足、方式僵化、内容老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完善

由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导致在突发事件中现有的单一部门无法独立完成,相关的机制建设也严重滞后。截至目前,我国没有部门专项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专业队伍承担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更没有专门针对农民工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机构和队伍。没有具体的经办机构组织,农民工各个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缺乏协同机制,少于沟通。党政部门是农民工宣传教育主体,群团组织也积极参与,但联动机制没有可以借鉴的有效模式,处于模糊散乱的状态,遇到综合性突发事件时,平时的分割应对使应急处置难以形成合力[3]。

应对突发事件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从应对顺序来说有事前农民工群体风险预防机制、事中稳控化解机制、事后善后总结及信息公开机制等。但是现阶段局部地区已建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成效不显著,教育者通常是农民工突发事件爆发后才被动介入,未能主动将隐患消灭在萌芽时期。教育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积极摸排农民工各种动态,加强风险预判,形成事前预警机制。此外,在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因为没有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只能采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性和操作性不强,对突发事件认知有限,应对技能较为缺乏也是普遍现象。

2.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专业性待提升

对农民工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人员普遍缺少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理论知识储备,缺乏开展应对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能力。作为需要社会各界普遍参与的系统工程,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由各级党委政府主导,群团组织积极协助。当前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注重社会稳定,依然采取传统方法来开展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处于单打独斗的散乱状态,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长期以来都是由公安等部门解决突发事件中的利益矛盾,往往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化解突发事件的心理疏导和治疗作用[4]。

农民工突发事件牵涉范围广、人员多、业务性强,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有效干预和处理。目前地方政府组织的突发事件应急队伍成员由各部门抽调,通常由行政执法、信访等部门人员组成,个别情况出现安排社区工作人员等基层工作者赶往现场应对,普遍缺少具备危机意识与管理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从各部门临时抽调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队伍,缺乏迅速制定和执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应急处理方案的能力,无法确定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的最佳时机,造成化解时间延误。总体而言,部分地方没有配备固定的应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专业能力缺乏,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不够,造成突发事件中应对不力。

3.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科学性不够

现有针对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方法简单,手段落后,与新时代农民工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有巨大的矛盾。我国部分地区发生农民工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应对不力,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缺乏科学合理性是重要原因。各地目前已经出台很多涉及农民工、农业转移人口的政策、文件、规章制度,但内容主要集中于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医疗保障、社区融入等物质层面,而鲜有涉及与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精神领域内容。局部地区既没有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更未开展针对农民工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风险预防机制和稳控化解机制也没有发挥实效,缺少涉及针对农民工危机意识的教育。虽然一些地区制定了针对突发事件的格式化应急预案,但往往流于形式,是否真正发挥作用尚存疑虑,发生突发事件时,相关部门机构和人员不能有效采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化解农民工矛盾纠纷。

三、完善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农民工群体人数众多且流动性大,较难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民工需求,更无法满足突发事件中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求,急需对目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完善和调整。面对现有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重困难,应当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反思错误观点,以积极的心态解决存在的问题,构建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应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1.健全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必须依靠统筹兼顾的政策法规及体制机制,同时需要一定的物质资源保障。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当前有关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足、机制建设缺失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亟待加以改进[5]。首先,建立健全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增强应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解决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缺失的问题;其次,充分利用数字科学技术如大数据处理等优势,在信息采集解析平台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农民工思想动态,建立预警机制,提高危机敏感度,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第三,研究制定针对农民工突发事件的专项应急机制,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分工协同应对;第四,健全通畅的信息公开机制,迅速发布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化解手段,保证社会舆论得到正确引导。因此必须对相关机制给予合理利用和相互协调,才能使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最大效应。

2.建设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既定目标有效运行,及时应对化解突发事件,必须要组建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队伍。首先,地方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利用现有条件相互协调配合,选拔聘用应急处置、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对农民工进行日常管理和服务,保障针对农民工的长期有效思想道德建设;其次,做好充足的物质保障,配备应急装备,如信息传输设备,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任何困难情况下都能正常开展,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断线”[6];最后,在地方应急处置队伍中设立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并对其地位、待遇、业务考核、奖励等做出具体规定。因为人才的选拔是完善地方应急处置队伍建设的基础,只有保障队伍的稳定性和合理的流动性,才能尽可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3.优化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突发事件中科学有效的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必须加强重视程度,站在全局高度,通过全面动员、积极投入来加强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当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依然存在各种问题,突发事件中的应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更是处于探索阶段,急需改进和加强其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立足现阶段农民工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创新农民工应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持贴近社会、贴近实际,注重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操作性、服务性、生活化的特征,结合农民工自身特点,引入道德、法律、市民化等内容,引导广大农民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现阶段农民工同市民一样也居住在社区网格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化、网格化优势,在宣传培训中穿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另外可利用地方的图书馆、体育场等文化体育设施,鼓励农民工免费前去参观游玩,在耳濡目染中体悟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工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四、结语

农民工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工群体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经历了社会发展中的阵痛,也会在新时代体验中国梦的美好未来。关注农民工就是关注民生,不单单局限于外在的物质层面,更要关注其内在的思想层面。突发事件中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政府部门、群团组织通过制度机制的联动性、科学有效的教育内容、专业队伍快速介入才能化解突发事件。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农民工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