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8-01-30谭玉芳

运动 2017年23期
关键词:课余课外因子

谭玉芳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5)

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亦称“校园霸凌”或“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尤以2016年北京某小学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热议,激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据统计,2014—2015年间,经媒体报导的校园欺凌事件共计43起,发生地区既包括教育发达的大中城市,也包括教育较为落后的乡村地区,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对这一问题的整顿。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委会办公室向各地教育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一次专项治理行动。同年6 月,李克强总理作出要坚决遏制校园暴力的重要批示。随后11 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校园欺凌事件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亟需整改。据调查走访了解到,作为校园欺凌高发区的课外体育活动中,不少低年级学生遭遇过高年级学生的欺凌,如争抢运动场地、抢夺体育器材等,由于中小学生具有爱动的天性,课余体育活动是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学校场地设施有限,尤其是在只有一片篮球场或几个乒乓球台的乡村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会经常遭受到高年级学生的争抢,因此,加强校园环境治理,保障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需求,就显得相当紧迫。对于校园欺凌行为,在学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校园欺凌被认为是校园暴力行为的一种形式,大部分学者认为符合这几个条件就可以认定为校园欺凌行为:(1)以强凌弱;(2)类似以强凌弱行为重复发生;(3)发生在校园同伴之间;(4)它不是偶然发生或无意的行为,是欺凌者的故意行为。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中小学校园课外体育活动欺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现象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研究现状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在知网上以校园欺凌、课外体育等为关键词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合和重点阅读,提炼出对本研究有理论支持的信息和研究脉络。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结合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计《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成因》(学生卷)和(教师卷)各1份,问卷发放对象为湖南省衡阳市部分中小学生和教师。为保证问卷的有效率,依据本研究的要求和实际研究条件,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及回收的形式。

1.2.3 访谈法为深入研究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行为,对8名中小学校长及主管副校长进行了访谈,详细记录访谈情况,并进行科学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 2013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成因

分析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成因,笔者认为主要有认知因子、学生个性心理因子、条件因子、社会环境因子等因素。2.1.1 认知因子(1)学校主管领导态度。如图1所示。8名学校领导中,2名领导明确表示这种行为应引起学校的极大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6名领导认为中小学生不懂事,只是学生的一种调皮行为,发生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行为不用太在意,只要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就行。由于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行为未引起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一来由于传统应试教育对体育活动缺乏重视,二来由于学校领导重视教学管理,觉得学生间的小的欺凌行为对学校管理没有太大影响,导致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行为愈演愈烈。(2)欺凌与被欺凌学生的认知。认知差异会影响其行为方式。据调查发现,不管是欺凌者亦或是被欺凌者,对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现象的认知方面,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误区。如图2所示,部分学生单纯的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是“开玩笑”或“玩耍”,比例达到96%,欺凌者在实施欺凌行为时,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长此以往,在欺凌别人时竟会感到很有趣。

2.1.2 学生个性心理因子(1)性格。一般来说,在课外体育中容易遭受欺凌的主要有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群体,如出现残疾、女性、单亲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先天身体素质缺陷或家庭问题,难以融入进一个群体或者多个群体,这类学生在其他学生眼中看来与别人不一样,由于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及不合群,更容易遭受同伴或高年级学生的欺凌。(2)学习成绩。有研究表明,一些学习成绩较差,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由于得不到肯定,会故意产生报复心理,对一些成绩较好或者不合群的同学产生仇视心理,故意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实施一些欺凌行为。(3)吸烟、饮酒等不良行为习惯。染上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酗酒等的学生,会产生一些暴力、狂躁的情绪,对于稍有不顺心的事便迁怒于同学,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对他人实施欺凌行为。

2.1.3 条件因子条件因子主要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情况及软件设施情况,硬件设施包括学校的场地、器材等情况,软件设施包括教师的教学及管理水平。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调查访问发现,课余体育活动中出现的欺凌行为主要有2种原因:(1)学校场地器材不够引发的争抢场地,一些较高年级抢夺低年级学生的场地;(2)由于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缺乏,对别人的体育器材怀有嫉妒心理,故意争夺他人的体育器材。学生由于年纪尚小,法律意识淡薄,加之学校教师并未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制止,学生对此类欺凌行为没有清醒的认识,长此以往,将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很多时候,对发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大都是由教师进行教育,这既会制造师生矛盾,也经常由于教师尺度掌握不当,导致把处罚弄成体罚或变相体罚的问题。甚至有时学校教师会请家长到学校,家长固然要管教好孩子,请家长来学校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有待商榷。在社会对体罚、变相体罚越来越关注的今天,一些教师采取明哲保身、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愿对学生严加管理。

2.1.4 社会环境因子目前经济的极大繁荣,促进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部分学生对于物质的追逐和攀比心理的助长,对于他人体育器材的嫉妒心理,导致课外体育活动中,高年级学生抢夺低年级学生的体育器材现象时有发生。网络的飞速发展,暴力、色情内容的快速传播,部分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崇尚暴力行为,无意中对他人造成了欺凌行为。

2.2 应对策略

2.2.1 教育部门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近日,教育部门正积极筹备、起草《学校安全条例》,研究制定《加强中小学校园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和供教师和家长使用的《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预防指导手册》,试图在全国各地开展中小学校园暴力及欺凌行为的防治工作。学校要利用治理校园欺凌的契机,完善校纪校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遵守规则。通过修订及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未成年学生违反校规、触犯法律等行为的处理程序和处罚规定,防微杜渐,让学生有正常渠道维护自身的权利,同时也让学校对类似现象的处罚行为有法可依。(2)课余文化的营造。加强班级建设,尽量让教师参与到课间里,及时了解和监管学生。(3)加强数据统计工作,为反欺凌治理提供坚实基础。学校可以做好学情档案并详细记录在案,对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从整体出发进行考虑,配合一个积极的行为准则和惩罚机制,明确了什么场合、时间,应该是怎么样的,非常具体。(4)实行体育场地错位使用法,采用规范化的管理,对每个班级的课余体育活动实行错开制。(5)加大学校运动器材的投入力度,为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创造较为充足的条件,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2.2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重视对学生优良品格和健全人格教育预防校园欺凌行为、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有家长的参与,家长也是利益方,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获得家长的支持,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

2.2.3 引入第三方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模式一个成熟的运作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同样,课余体育中的校园欺凌行为的治理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适时引进第三方力量,引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如社区指导员。社区指导员可以起到整合资源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先以学校及家庭双方为主将工作做透了,如你是怎么考虑的、你是怎么认识的、你有什么急需,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欺凌行为解决前的一些风险,以及这件事能否得到妥善处理,前面专业人员的铺垫至关重要。而且就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行为而言,社区指导员比心理咨询师更有优势,心理咨询师更多针对的是社会个体,而社区指导员很重要的一个视角就是生态系统视角。

图1 学校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中欺凌行为的重视程度

图1 欺凌者对课外体育活动欺凌行为的认知

3 结 语

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中的欺凌成因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存在的结果。对于课余体育中的欺凌行为的有效预防,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形成合力,加强联动协作,多方治理,共同为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 姚建龙.防治学生欺凌的中国路径:对近期治理校园欺凌政策之评析[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1):19-25.

[2] 任海涛,闻志强.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经验镜鉴[J].复旦教育论坛,2016(6):106-112.

[3] 王静.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治理法治化探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1-47.

猜你喜欢

课余课外因子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取经之路
咪咪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