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门诊抑郁状态患者中的应用

2018-01-2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负性门诊情绪

近年来,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之不良行为习惯逐渐暴露,导致门诊人流量越来越大。门诊患者出于对自身病情的担忧可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抑郁情绪,影响诊疗的顺利进行与治疗效果。抑郁症同样为当前常见精神疾病,对人们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危害,为现代社会流行性疾病,WHO预测21世纪抑郁症会成为人类主要杀手[1],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认知功能,甚至导致患者产生自杀倾向或出现严重自杀行为。因此,无论是门诊因担忧自身疾病而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还是抑郁症患者,临床都要重视其心理护理工作,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诊疗依从性。现选取患者80例,详述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抑郁状态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35.7±8.4)岁;观察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34.2±7.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就诊时由门诊护士开展常规健康宣教,宣教抑郁症基本相关知识,包括发生原因、治疗方法、主要药物、坚持用药的必要性、处理不良反应的方法、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等,并指导患者识别复发征兆,指导规律生活与饮食,并将患者家属作为宣教对象,告知其可提供的帮助,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支持性心理疗法,主要采用口头讲解方式。

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心理干预,护士长与门诊专职护士将心理护理计划制定出来,并严格执行。患者门诊就诊时由专职护士开展面对面心理疏导,院外治疗期间则采取家庭或电话随访方式,2次/周,30 min/次,至少间隔4周要回院复诊1次。开始于就诊第1 d,持续时间超过8周,内容如下:(1)评估与分析:自患者就诊时对其病史予以全面了解,并对相关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情况予以评估,将可能导致抑郁的原因找出。(2)构建良好关系,辅助患者认知情绪:护士要保持尊重与真诚与患者接触,对同理心予以表达,构建信任的治疗关系;采用解释指导、倾听、保证、鼓励及疏导等方法,与患者有效沟通,对患者心理感受及健康状况予以详细了解;引导患者讲解经历的特殊事件,护士将一般规律找出,利用心理想象与启发式等方法,协助患者认知自身习惯的曲解认知模式。(3)纠正曲解认知模式,引导积极应对:帮助患者将曲解认知的反对与支持证据找出,指导患者多关注自身成就、优点及长处,将正向思维增强,使其学会主动克制不必要的情感与思想,面对问题时学会合理思考,避免自寻烦恼,将认知扭曲与不合理想法纠正,构建科学认知模式。(4)指导放松:了解患者掌握放松技巧的情况,指导肌肉松弛法、腹式呼吸法及意念想象法等方法放松身心;让患者自主记录抑郁情绪出现时间、主要情景及自身情绪反应等,指导合理应对。(5)争取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寻找社会系统支持,如单位、亲朋好友等,鼓励患者多沟通交流于亲朋好友,积极社会与参加集体活动,将社会支持系统缓冲作用发挥出来,有利于表达自身情绪。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应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估两组负性情绪,SAS标准分为50分,SDS标准分为53分,分数越高代表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开展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s)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工作压力逐渐增加,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巨大。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精神因素作用突出,新型抗抑郁药虽然有较好效果但起效慢,无法及时对患者症状进行改善,再加之医护人员态度表情、就医环境及家庭、社会因素等均会对患者遵医行为产生影响[2-3],导致本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临床提出除药物治疗外,还要重视社会与心理干预等措施,强化院外管理。

在行为与情感反应中认知为中介,并非事件本身导致人们行为与情绪问题,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知、解释、行为及情感间存在相互影响与联系[4]。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相较于精神障碍及正常人其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自动想法更多,进而导致情绪低落甚至会自杀[5]。基于Beck认知理论,患者行为与情绪改变密切关联于其自身认知水平,而护理干预是纠正患者不合理认知行为的主要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因此,在心理护理期间要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下与患者病情相结合对负性自动想法予以识别,将曲解认知模式明确后有效纠正和重建,并开展放松练习,指导患者掌握技巧,为患者提供心理精神支持,进而对其抑郁、焦虑情绪予以有效改善。此外,还要重视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增加患者与社会的联系,将社会技能提高,获取正性体验,激发生存意识,将应激性生活事件对个体造成的影响减轻,对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予以维持,促进健康[6-7]。

本组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报道一致[8],可知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门诊抑郁状态患者负性情绪。

[1]赵智娟,杨海英,黄成兵,等.健康教育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5): 15-18.

[2]谢淑娟,李红,黎群,等.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 52-54.

[3]李文英.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11): 729-730.

[4]林洁,季一飞,林英,等.优质护理对门诊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的影响 [J].西部医学,2014,26(6): 806-808.

[5]吴艳,许冬梅,李耀所,等.对门诊抑郁症患者实施家庭干预的效果分析 [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10): 746-748.

[6]赵智娟,沈琴,蒋丽华,等.家庭访视对门诊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38-41.

[7]谢淑娟,黎群,张燕芬,等.电话随访综合心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 37-39.

[8]夏渝媚.心理护理在门诊抑郁状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5):2111-2113.

猜你喜欢

负性门诊情绪
门诊支付之变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