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研究

2018-01-29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负性领域情绪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最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以进行性左室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由于心肌收缩乏力,患者往往出现疲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躯体功能和心理健康。加上患病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亦会严重影响疾病预后。研究表明[2],在药物基础上针对老年CHF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效的。本研究通过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科CHF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旨在改善预后,为老年CHF患者护理提供进一步理论依据,从而促进病情稳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老年CHF患者88例,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3]中诊断标准,排除精神障碍、严重焦虑抑郁及临床资料不全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71.17±7.69)岁。研究组男21例,女23例,平均年龄(72.34±7.63)岁。两组CHF患者基线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全程跟踪随访。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干净,并减少噪音、保持室内安静;(2)保持病房适宜温度和湿度;(3)日常宣传医院常规知识,并防止心脏负荷过重应限制运动。研究组予系统化心理护理:(1)入院后,根据个体情况,评估心理状态,并倾听其宣泄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应激能力,处理好护患关系[4];(2)采用个别宣教和机体方式对活动、休息、饮食、识别诱因、加重先兆、用药指导等方面给予系统、全面教育;(3)针对各自主要心理矛盾,采用支持性语言和行为,以交谈、暗示等手段来改变不正确的认知和情绪障碍,并合理解释发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其对身体和生活的不良影响;(4)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的支持与鼓励,可让患者感到亲情、友情的温暖,重建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信心,并有利消除焦虑、恐惧、无助等负面情绪。(5)指导合理饮食,禁烟酒,多水果、蔬菜,低盐低脂,保持大便通畅。

1.3 观察指标

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抑郁、焦虑程度[5],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中文版[6]在入院时与出院时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间采用配对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焦虑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SDS、SAS评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SDS、SAS评分较低(P<0.01),见表1。

表1 两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s,分)

2.2 生活质量比较

与护理前比较,两组MLHFQ中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及总分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MLHFQ中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及总分较低(P<0.01),见表2。

表2 两组MLHFQ问卷中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和总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MLHFQ问卷中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和总分比较(±s,分)

3 讨论

CHF发病后,病程长、反复发作,则需经常住院治疗,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同时,老年人因机体器官功能的退化和生理环境的改变,易产生消极心理,产生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且受到一定生物学机制影响了机体的生理平衡[7]。在当今“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身心之间相互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模式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之一,其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可有效改善不良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MLHFQ是目前国际用于评价CHF患者生活质量重要工具[9],其内容包括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和其他领域,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佳。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较对照组,研究组SDS、SAS评分,以及MLHFQ中躯体领域、情绪领域及总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心理护理能改善老年CHF抑郁、焦虑负面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1)心理护理可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同时配合家属纠正其错误认识和思想,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干预的积极性;(2)心理护理控制或消除负性情绪,从而保持良好心理状态,使心理和生理指标趋向正常[10];(3)帮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社会环境。老年CHF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生活自理受限等因素,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情绪,继而影响心脏功能,而上述负性情绪又与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和加强老年CHF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从而减轻内心压力,帮助心衰患者克服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最终积极配合治疗,从而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促进早期康复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1]曾利娅,秦银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28-129.

[2]唐玲,郑斌,李德蓉.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2):105-107.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4]田凤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7):358-359.

[5]董媛媛,吴育云,霍世英.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9):2781-2783.

[6]朱燕波,折笠秀樹,郑洁,等.心功能不全QOL量表中文译本信度效度的初步评价[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337-339.

[7]窦靖,王晓华,杨丽娜.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11):1753-1754.

[8]原永明,王慧,尹良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5,30(6):591-592.

[9]于庆云.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236-237.

[10]靳建玉.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549-550.

猜你喜欢

负性领域情绪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