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骨科特殊体位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2018-01-29周琴高焕新金爱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压疮体位循证

周琴 高焕新 金爱莲

骨科患者一般是因摔伤、坠伤、车祸等因素所致,在临床治疗中,常要求患者维持某一特殊体位,以减少并发症,提升临床疗效,进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1]。然而,突然的体位限制常会导致患者的不适,且长时间维持某一体位容易导致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强化骨科患者的特殊体位护理,以提升患者的舒适度,进而减少并发症[2]。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循证护理在骨科特殊体位护理中应用效果,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需要维持特殊体位的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00例需要维持特殊体位的骨科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各50例。常规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9~70岁,平均(46.4±10.8)岁;受伤因素中,交通事故24例,坠落伤15例,斗殴11例;受伤部位:四肢30例,腰背部与骶尾部16例,头颈部4例。循证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9~70岁,平均(46.7±10.6)岁;受伤因素中,交通事故25例,坠落伤15例,斗殴10例;受伤部位:四肢29例,腰背部与骶尾部17例,头颈部4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措施。循证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内容包括如下:

(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循证护理理论、实施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小组成员对循证护理的正确认识。

(2)提出循证护理问题:根据循证护理标准、患者一般资料及病史等信息总结循证问题,主要包括患者体位维持、翻身困难、并发症多等。

(3)寻找循证实证:对小组成员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使其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并对患者病情进行数据检索,同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循证问题。

(4)实施循证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与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制定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包括:①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述,主动关心患者,给予正面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正确排解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②健康教育:积极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指导方式,通过发放健康保健手册,讲座、图文等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还可以组织患友交流会,让成功治疗的患者向大家讲述经验,以给予鼓励;③用药指导:向患者详细解说用药方法与不良反应等,指导患者正确、合理、按时用药,提醒患者禁止私自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④并发症预防:积极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压疮、肌肉萎缩、骨不愈合等;⑤体位护理:重点进行不同受伤部位的特殊体位与翻身护理,如胸腰脊柱及颈椎骨折宜平卧于硬板床上,以平仰卧、左右侧卧交替,2 h翻身1次;髋人字石膏固定术后24 h应取平仰卧位,48 h可翻身,以平仰卧位与健侧卧位为宜。

(5)评定循证护理效果: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功能完全恢复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压疮、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数据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住院时间与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对比

循证组的住院时间与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对比(±s;d)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4.0%,循证组是6.0%,循证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6.0%,循证组是98.0%,循证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骨科患者一般是因摔伤、坠伤、车祸等因素所致,其恢复时间较长,且会因为肢体制动而出现行为、运动的不便,部分患者还需保持特殊体位,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还降低了患者的舒适度[3]。尤其是长时间的体位维持,会导致体位性损伤,容易出现压疮、肌肉萎缩、关节强直等并发症[4]。因此,临床治疗与护理时,应强化骨科患者的特殊体位护理,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手术类型、手术体位等情况,选择术后合适的体位,同时尽量确保患者的舒适度,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5]。

循证护理从临床实践中所产生的护理问题出发,在计划护理方案时,把科研结果、护理需求和临床经验结合,获得实证,将其视为护理根据,保证直接经验以及间接知识的综合利用,能够有效利用资源实施决策,获得最佳的护理结果[6-7]。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目前在各大科室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运用[8],将其应用于骨科特殊体位护理中,可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在骨科特殊体位护理中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循证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说明循证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常规组,即循证护理在骨科特殊体位护理中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骨科特殊体位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1]刘念,熊正容,朱春燕,等.运用循证护理ACE Star模式实施体位管理对卧床患者心肺功能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 297-298.

[2]黄承平.循证护理在预防手术患者侧卧位体位损伤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0): 2398-2399.

[3]郭薇,黄开芳.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 160-161.

[4]王培荣,王玉路,杨增华.循证护理模式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 282-283.

[5]刘莉.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C]//.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7年《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临床研讨会.武汉: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7.

[6]李嗣菁.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 83-85.

[7]张洛灵,王亚琼,孙慧娟.循证护理在骨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5): 263-264.

[8]戴璐,高健.循证护理对骨科老年病人压疮预防效果的Meta分析 [J].循证护理,2016,2(4): 193-196.

猜你喜欢

压疮体位循证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