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2018-01-29山秀蕾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国外交发展

山秀蕾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主要问题与发展方向

山秀蕾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省 南京 210046)

中国的外交经历了从毛泽东时代为中国外交奠定基础,到邓小平时代韬光养晦为前提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再到习近平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是在保持自身的经济发展与稳定的同时,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国外交的转型。

党的十九大;中国外交;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结果。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外部条件[1,p7]。

一、 新中国外交不断演进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坚持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2]。中国外交的重点是维护国家安全,体现出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逐步明确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中国外交的战略目标调整到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外交也取得一系列成就与进展。概括来讲,新中国外交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即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迫切需要国家安全与独立,国际上美苏争霸冷战形成两极格局,使国际形势严峻。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安全,打破外交孤立与封锁。基于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判断,毛泽东确立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大方针,为新中国外交奠定了基础。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一条线和一大片外交战略构想,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和自身独立主权的愿望,符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

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后至党的十八大,即1979-2012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重提高自身实力;在国际上,美苏关系相对缓和,国际合作加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迅速,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尽可能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成为中国外交主要目标,邓小平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韬光养晦为前提,坚持和平与发展,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国际合作与共赢。

第三个阶段是2013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在这一阶段,国际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正在转移。西方国家在全球治理和全球问题面前表现乏力,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全球事务管理上表现出力不从心。伴随着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国期待中国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中国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外交转向有所作为,更加奋发有为,积极主动地承担国际责任,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 新时代中国外交面临的主要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局势面临着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推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不断深入发展,与此同时世界也面临三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3]。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国家的发展逐步减弱,新兴国家尤其是中国开始由国际体系的边缘走向中央,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加速了国际体系和格局转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p11],中国外交占据了新高地。站在新高地的中国外交,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和矛盾。

1. 国际形势的变化发展,国际体系中的不确定性增多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之中,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使中国外交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一方面,世界经济相互融合,各国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各国国家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更加相互关联。另一方面,当今国际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也在进一步加剧,国家间的合作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阻力,增加了国际体系的不确定性。与冷战时期相对稳定的两极模式相比,后冷战时期尤其是最近三到五年内,国际体系的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加,集中表现在英国公投脱欧使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出现逆转;美国特朗普执政后奉行美国优先的政策,退出TPP以及关于气候问题的协定[4],保护主义思潮泛起,全球治理缺少了美国这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以及极端宗教主义势力猖獗,影响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各国行为方式表现出更多的机会主义色彩,国际合作以及国际机制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2. 现有国际体制和规则的束缚

当今世界的国际体制是以欧美国家为主导制定的,符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公正之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受到现有国际体系与规则的束缚。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努力完善和变革现有的国际体制,提升自身的国际话语权,增强规则制定能力,提出更好的超越欧美国家具有引领性的规则与标准,使中国方案具有前瞻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是当下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新崛起的中国必然会和传统守成大国与既得利益集团产生竞争、摩擦与冲突,这是不容回避的问题[5]。秩序需要克制、力量和合法性三者之间的微妙平衡[6],在现有的体制框架内,进行探索和创新,维持微妙平衡,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面临的又一难题。

3. 中国威胁论的广为流传,外界对中国崛起的质疑与误解

随着中国实力逐步增强,中国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面临外界的质疑与阻力也就越多。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影响力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与阻力。中国威胁论广为流传,主要将中国的威胁集中在权力威胁、经济威胁、军事威胁以及价值观威胁四个方面上。中国更多的是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动物”,中国的崛起可畏不可亲。不少国外势力把中国当做某种威胁和负面因素,设法牵制、遏制它的生长与作用,从而事实上给中国外交及整个中国形象抹黑[7]。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存在着质疑、敌意甚至是遏制,认为中国的崛起势必会走资本主义国家的扩张老路,争夺世界霸权。使中国外交长期面临巨大压力。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认为中国经济如果继续增长,就会向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美国将全力阻止中国取得地区霸权[8]。美式思维的“镜像原理”在中国崛起问题上以己度人,如何消除外界的疑虑是中国外交面临的难题。

三、 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努力目标和基本方略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之中,这是关于中国外交最大的亮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目标[1,p58],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在推动“两个构建”上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核心,并通过坚定不移的外交实践不断深化和取得进展,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获取更广泛的国际认同和国际合作,更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1. 保持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稳定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这些成就是以中国强大的实力为基础的,是建立在中国强大的物质能力之上的。当代中国发展和壮大的主要动力,不是他人赐予和任何国际体系强加的,不是纯粹外部客观环境所激发的,而是来源于本国的改革开放进程,根植于适合时代特点的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更新和社会进步,内部的整合过程、发展动力和文化基因起着决定作用[9]。当前,国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国际事务纷繁复杂,只要中国保持自身的发展与稳定,外部力量不能将中国打倒,外在的恶只有在内部发展停滞失序达到危险程度时才发挥毁坏作用。中国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形成“平行四边形的合力”,决定着中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国际话语权。因此,中国外交转型要以国内基础为依托,保持自身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综合国力。

2.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国际合作

在坚定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时,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贡献力量[10],是中国大国外交最为鲜明的特色。中国外交需要正确处理好保持自身经济发展、维护领土主权与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和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之间的关系,维护它们之间的动态平衡。

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际政治永恒的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反对霸权主义原则,再到奉行不结盟政策,都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始终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经济全球化。当前,国际环境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之中,国际合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中国需要顺应国际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探索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国家合作的务实方式,积极承担国际责任[11]。

3. 明确大国身份,开展大国外交

任何自我的身份只有在与其他者的互动中才能构建,中国大国身份也是在物质实力的基础上,在与其他国家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物质实力取得巨大进步,同时也必须意识到与美国等老牌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大国。越来越多的事件表明,美国没有持续领导全球治理的能力,中国在逐步承担起这个责任。当前,中国外交的机遇是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战略和对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不愿承担领导国际社会的责任。因此,新时代中国外交必须明确大国身份定位,积极进取,增强自身对国际秩序的塑造能力,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应主动创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为国际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不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变革。

4.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是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并联系中国国情而选择的中国方案,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顺应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选择,同时又符合中国利益和世界各国的利益。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与合作共赢。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应坚持各国不论实力大小与强弱,在国际社会中一律平等,相互尊重;改造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不合理不公正的成分,以及国际关系中不平等的现象,在稳定现有国际秩序的基础上共同塑造国际关系的公平正义;积极解决国家间的摩擦,促进国际合作,积极迎接挑战,实现合作共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旨在摒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我赢你输的零和博弈,建立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3]。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五位一体的理想国际社会的建成创造并积累条件。

5.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外交亦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国际责任,着重于“韬光养晦”。而新时代中国外交不仅关注自身经济发展,同时也注重共同发展,着重于“奋发有为”,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以实现繁荣和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中国自身实力为基础的。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将进一步通过海外投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为全球经济做出更大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建设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相一致。当今时代,很多地区出现了保守主义思潮,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现有国际体系中的一个大国,这意味着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以及进一步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更大的责任。中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建设者,并将继续担负起现有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历史使命。

[1] 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27.

[3]苏格.中国外交,新时代再铸新辉煌[N].人民日报,2017- 12-01(4).

[4]张屹.展望南海局势与特朗普政府未来政策走向[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39(4):113-116.

[5]王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挑战与战略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17,(8):8-11.

[6] 基辛格.中国与世界秩序[J].经济导刊,2015,(6):100- 105.

[7] 王逸舟.中国外交研究的若干问题[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北京,2018:31-52.

[8]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393.

[9]王逸舟.中国外交新高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9.

[10] 刘建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7,(2):29-41.

[11]周方银.国际形势的新变化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J].当代世界,2017,(9):12-15.

(责任编辑、校对:孙尚斌)

The Main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Diplomacy in the New Era

SHAN Xiu-l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China)

China’s diplomacy has undergone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evolution: from the era of Mao Ze-dong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China’s diplomacy, to Deng Xiao-ping’s era which was under the premise of keeping an independent diplomacy of peace, to the era of Xi Jin-ping which i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diplomacy is to maintain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a new typ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a common community of human beings, an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diplomacy while maintaining its ow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19th Party of the CPC; Chinese diplomacy; new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D820

A

1009-9115(2018)04-0113-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8.04.019

2017-12-27

2018-03-07

山秀蕾(1995-),女,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

猜你喜欢

大国外交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大国气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