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课堂”视阈下的创意学习力提升

2018-01-29

江苏教育 2018年42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课题想象力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通过省十二五规划课题“提升儿童学习力的学校课程生态研究”提出了生态课堂的参照指标,建设了生态的课程体系,有效促进了每个学生的成长,提升了儿童的“学习力”。为进一步承接“学习力”的研究成果,学校提出了十三五课题“提升小学生想象力的创意学习研究”。一年来,课题组立足于培育儿童的核心素养,精心设计以“创意学习”为主题的校园活动。

一、精心选题:展开想象的双翼,打开儿童世界的最好方式

对“十三五”的选题,学校充满期待,期待儿童的世界更添灵动,期待让创意打开儿童的世界。

1.学习力的生长——想象力。

随着生态课程的建设和儿童学习力的提升,我们惊喜地看到儿童世界的圆融,教育回归本真,儿童回归本真,儿童的想象力、创新力也有所发展。怎样更进一步提升学生想象力,让现行教育中缺失的想象力回到儿童的世界,我们在“十二五”结题期间,就形成共识:承接“学习力”的研究成果,努力提升学生“想象力”。

2.想象力的着陆——创意学习。

怎样让每个儿童展开想象的双翼?让创意植根在孩子的心田?

学校深知,想象力之于儿童的重要价值。人的一生中最具想象力的阶段是儿童时期,想象是创造活动的萌芽,如不抓住时机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则想象力就可能衰退。儿童主要的学习能力有六项:注意力、阅读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想象力。这六项学习能力,对应了整个学习过程中从前到后的不同环节。

学校期望想象和创意陪伴孩子一生,扎根在孩子们的灵魂深处,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双翼。

二、精细设计:垫高想象的基石,走进儿童世界的最佳路径

儿童是天生的想象家。这样的天生能力需要后天的激发和打磨,需要一个最佳路径。

1.研究目标可观测。

(1)聚焦提升小学生想象力校本课程资源的立体化开发与建设

通过统筹整合,将与主题项目有关的传统学科教学再挖掘、再延伸;通过主题活动、社团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学习;通过直接指向想象力培养目标的课程群创设形成立体的可以推广的、具有普适性课程资源。

(2)指向提升想象力的小学生学习组织形式的设计与实施

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依托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个性化学习组织方式,借助学校多元化的教学空间资源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全新的教学空间里与教师充分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和想象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提升学生想象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3)基于想象力视角下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评估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基于“想象力”的创意学习的评价研究,着重研究评价的创意学习指标体系构建,把学生的个性化评价落到实处,从培育想象力的角度进行可操作性评价。在学生评价上,改变单一的“三好生”评价模式,转向“七彩少年”七个方面的可操作性评价模式。这种基于“想象力”视角下培育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性评估机制的建立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尤其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实施路径。

2.研究内容可操作。

(1)开发灵动的“创意学习”课程资源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基于项目研究的需要,主要从学科内的课程契合、学科间的课程整合以及项目学习的课程融合三方面开发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2)创设鲜明的“创意学习”教学方式

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要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需要自由、民主、宽松的氛围做前提条件。除此以外从教法上需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实景教学等等,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3)构建科学的“创意学习”指标体系

创意学习的个性化评价研究,着重研究评价的创意学习指标体系构建,从培育想象力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的落脚点应着重在小学生的素养发展上。建立的发展性评估机制应该是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促进教师教学指导的高效进行,促进项目的科学、规范、有效运作。

3.研究思路具体。

(1)从“想象力”的角度来研究“创意学习”课程

课程应当关注儿童的生命、回归儿童的生活、注重儿童的持续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透视课程,首先应着眼于使个体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终生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为宗旨,并最终达到适应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的目的。

(2)“想象力”和“创意学习”结合,为学生的“学”服务,体现了从“教”走向“学”

儿童的想象是创造活动的萌芽,为此保护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理应得到充分重视。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创意学习”的方式,两者有效融合就能够为学生的“学”服务,实现让“教”走向“学”。

三、精当操作:丰富想象的色彩,描绘儿童世界的最靓图景

1.缜密规划,确保课题推进科学有序。

全方位培训,保证良好研究氛围的营造。普及课题理念,传授操作方法,传递科研精神。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理论专著,有《康德的想象力理论》《想象力统治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创意力:11堂斯坦福创意课》《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创意课》……这些书籍让每一位教师着眼于探索“提升儿童想象力”的教育理论,并注重积累研究个案。

2.贴近式助推,保证研究过程扎实有效。

开展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想象的大门。构建多向合作,确保课题研究持续运行。从课题研究的需要出发,课题组与学校多个职能部门进行合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实践研究,研究实践,循环往复。

四、精致管理:夯实想象的根基,构筑儿童世界的最优保障

1.优秀的科研队伍是课题研究的基石。

课题组核心成员有特级教师2人,其余均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理论功底扎实、教科研成果丰硕、课题研究经验丰富的研究队伍保证了课题研究有效开展。

2.规范的制度措施是课题研究的保障。

我们把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工作考核小组,考核小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并依照制度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进行实时跟踪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奖励性绩效挂钩。

3.精致的过程管理是课题研究的生命。

在过程管理上,我们关注研究目标的达成,不断完善研究的技术路径。

注重分解。课题组找出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研究目标统领研究内容,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并将研究的责任落实到位。

注重“原味”。原味,既是指“是什么研究”,更是指“是什么过程”,做到课题研究指向明确,避免诸如文献研究演变成案例研究,调查研究演变成专题研究等课题研究中的“变味”现象。我们认为“原味”是精致实施的重要基础。没有原味,那就不能称其为精品课题。

五、精彩呈现:推开想象的大门,遇见儿童世界的最美未来

1.建构生态的学校课程。

在提升儿童想象力理念的影响下,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我们着眼于创意学习,建设特色主题文化学习场馆,拓展学校课程生态的区域,不断开掘有效资源,校园、家庭、社区三者紧密联通,打造生态的课程环境。

2.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不断开发创意学习课程,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开发课程能力不断提高。学校开发的“基于太湖文化研究院综合性学习”“国际青年成就”“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小动物保护”等课程已经成型。

3.培养高素质儿童。

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融入了更多的创意元素:元宵节做花灯、风筝节做风筝、科普趣味运动会……一项项活动以学生为本,大胆创意。学生在诗歌写作、发明创造、艺术创作等方面成绩斐然。

4.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小学生想象力的创意学习研究使学校的教师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诸多方面实现了改变。

“学习力”到“想象力”视野下的“创意学习”,我们的课题研究已经从相对广阔的“学习力”视阈聚焦到“想象力”下的“创意学习”更加接近学习本质,越来越接近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生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绘最靓丽的人生图景。我们坚信,经过科学的课题研究,丰富的想象力将成为学校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王国里的回家之路!推开想象的大门,我们的孩子一定会遇见自己最美的未来!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课题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