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中研究课堂:“学科育师”的梁溪路径

2018-01-28

江苏教育 2018年86期
关键词:学科课程课堂

无锡市梁溪区充分认识到教师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时代命题和核心关键,没有全体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区域教育的发展,或者说,所有美好的教育设想都需要通过教师予以转化落实,于是他们狠抓全区的学科高地建设,把课堂称为“内涵中的内涵”,以课堂为突破口和支撑点,提升梁溪区教师的群体水平,为新一轮课程深入变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师成为课程改革第一推动力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教师时代”,这应该成为人们的基本判断和教育发展的战略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了第三份重量级的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其中特别强调:“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看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将他们作为全面推动变革的力量。”如果说世纪初的课程改革把重点放在课程建设上,那么,课程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改”教师了,教师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所在,教师的高度决定了课程的高度和儿童成长的高度。美国的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把“课程”划分为五种形态:专家的理想课程、国家颁布的正式课程、教师领悟到的课程、实践中运作的课程、儿童体验获得的课程。新课程改革以来,儿童的课程理解与经验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是教师“领悟到的课程”一直是最被忽视的课程,往往处在一种边缘化的境地。梁溪区敏锐捕捉到这一点,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重要性,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为梁溪区教育的再次启程找到了重要发展契机。

建构教师成长的宽阔学科平台

在缜密的思考下,《梁溪区中小学学科教学高地建设标准》正式出台,以学科高地为重要的载体,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握住了教师发展的关键环节,换言之,以学科为抓手可以更事半功倍、更有效地推动教师的发展。不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科高地建设不是放弃教师的其他发展,发展教师只发展其所承担的学科教学,这是非常狭隘的线性思维。反对过于强调知识的教学,绝不意味着要轻视学科、轻视知识,这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实际上,强调学科对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任何时候都不为过,教师发展是完整的人的发展,没有作为人的全域发展,教师发展是片面而狭隘的。但是,学科在教师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是教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该更加充分认识到学科是教师发展的专业之眼,可以帮助教师深刻地看世界,看到世界的深刻所在,以此作为支点撬动教师的整体发展,才能帮助教师实现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层把握,从而建构起立体丰富的生命世界和教育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世界中成长自我。

在真实现场中成长每一位教师

以学科为载体发展教师有不同的路径,可以围绕学科展开研讨交流,可以聘请名师进行师徒结对,还可以聆听大学教授的专题解读。无锡市梁溪区则充满创意地提出了“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区域教学主张,以此作为学科高地建设的“活的灵魂”,让学科在课堂中真正实现意义的增值,让课堂在学科价值的观照下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教师在教育生活中感受教育生活,实现学科与课堂的有机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堂当作“反映教师的一般修养和教育素养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他有多少智力财富,他的见识和他的博学程度……教师在讲解教材时,不但是在向学生打开通往知识世界的窗户,而且也在表现他自己”。的确,课堂是课程改革的晴雨表,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的生命栖息地,课堂是教师专业能力展现的真实场域。课堂成就教师,教师创生课堂,教师与课堂是令人羡慕的同构共生关系。为此,梁溪区制定了推进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等,以保障课堂研究的深入推进,在深耕课堂、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全面实现“学科育师”。当然,这一区域性的教学主张不是让课堂格式化和同质化,而是以“思维课堂”作为深刻的价值导引,提供基本实践方案和操作框架,找到每一位教师的令人心动的闪光点,充分解放和发展每一位教师。

努力创新的教师成长方式

著名哲学家赵汀阳认为:“道意味着一切存在的有效运作方式,其焦点落在‘运作’而不在‘事物’上,关注的是可能性而不是实存性。在这个意义上,道的形而上学与其说是存在论或知识论,还不如说是方法论。”这一论断给教师成长带来重要启示。什么是教师“成长之道”呢?不是教师本身,而是教师的成长方式,是教师的专业行走方式。梁溪区不是空洞地就教师发展谈教师发展,他们充分关注教师的发展方式,充分认识到方法的获得、方式的改变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进而从方法论的层面对教师成长之道进行了努力探索,这也就是怀特海的“借助树木来认识森林”。梁溪区既有区域层面的“六个一百”“五支团队”的整体设计,丰富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切实抬高了教师发展的专业平台。同时,不同学校也进行了校本化的创造,有的借助项目研究,作为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点;有的以学科组为基地,在“自发展”和“被发展”之间寻找教师成长的实践张力;还有的站在区域教研层面,以主题单元教学拉动语文教师的课程力提升。

猜你喜欢

学科课程课堂
【学科新书导览】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