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工科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2018-01-25文钟莲

山西青年 2018年23期
关键词:理工科外语国际化

文钟莲 关 豪

(1.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306;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二十一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与之相应,社会发展对外语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当今的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在这一现实需求的促使下,在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上也提出了新的、更高标准的要求。无论是经济活动、文化交流、教育发展、科技进步还是社会事业发展的参照值或参照标准都无不打上国际化的烙印。这就要求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结合实际需求大胆创新,以培养出大量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素质、知识渊博、全面发展,同时又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参与跨文化、跨语言交际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当今理工科院校的日语教学,总结出当前我国理工科院校日语教学模式中的普遍特征和一般问题,从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出发探讨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一、21世纪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必要性

对于当今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应具备的具体素质和内涵,相关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曹德明(2011)从人才性质的角度指出,外语院校所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应至少包含以下几个特质:(1)有民族情怀,熟悉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现实国情,有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2)有创新精神与思辨能力,善于学习,适应各种变化,充分胜任竞争;(3)有全球性视野、国际化观念,了解当今时代问题、世界发展历史与趋势;(4)有参与国际事务、国际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素养;(5)有跨文化沟通能力,能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6)至少精通两门外语,听、说、读、写、译本领过硬。庄智象等(2011)也从个人交的提出了国际化型外语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具体如下:(1)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参与国际性事务和国际竞争;(2)优秀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3)极强的专业知识架构;(4)良好的语言基本能力。

从以上观点可以发现,对日语专业学生来说,国际化外语人才除了应具备扎实的日语专业知识、语言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之外,还需要能够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具备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了解和熟悉国际事务运作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并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

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专业外语院校在外语人才培养的相关领域和各个方面,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外语人才,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相应贡献。但纵观目前诸多理工科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不难发现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点:外语学科内涵不够明晰、清楚;课程设置与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单纯地追求外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和相关专业性考试的通过率,疏忽外语学习所追求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的畸形教学理念;教学管理存在一些乱象,质量意识不强,没有具体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等。但其中,尤为显著的问题是关于国际化、全球化视野下的外语培养模式的相关探讨十分缺乏。从而使得外语人才如何适应国际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结合理工科优势培养符合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通过怎样的模式来培养高水平的理工科院校的外语人才,成为理工科院校外语教学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理工科院校建立起培养国际化外语人才的新模式更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

三、现行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点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目前的理工科院校中,仍然存在一定的考试导向型教育的倾向,很大一部分都只是单纯地追求大学外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和相关专业性考试的合格率,过分强调学习者读、写等基本功能,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学习。因此也就造成,学校缺乏实际应用课程,即用于训练学生外语口头表达与听力的机会甚少。如今的社会不断对外语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语教育也不应再局限在书面形式上,而应重视学习者面对面会话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过分强调基本功能的学习忽略其他方面的学习,也使学习者缺乏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的全球性眼光,从而导致外语人才培养的直接结果是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育资源匮乏

无论对培养人才、完善办学模式,还是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对于学科建设和专业的发展来说,教育资源都非常的重要。然而我国目前很多理工科院校由于将工、理学作为主干学科,大多对外语教育不怎么重视,英语专业尚好些,对英语除外的小语种教学的重视程度则明显较低,这些专业大多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外籍教师较少等问题,即使部分学校有充足的外教,但相比之下大多都停留在将聘请的老师当作劳动力使用,教师的影响力也较为不足。这些情况都较大地影响着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教材方面也是一个问题。目前,中国许多高校对于外语教材的编写,都存在不能从实际出发的问题,教材过多地重视专业知识等问题。显然,这种传统的教材已不足以适应当下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三)缺少外语文化学习氛围

文化内涵理解差异,是造成外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困惑的要素之一。文化与语言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外语文化的学习既能够促进外语学习者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又能反作用于语言学习的提升。这方面差异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交际双方相互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及其所处社会环境的文化内涵,就会导致交际失败或失误的出现。因此,理解他国的文化成为了国际化外语人才必须掌握的素质之一。虽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有一段时间,然而目前真正能够深入贯彻落实的学校仍然较少,尤其是缺乏对外国文化的熏陶和学习,这一问题在理工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上尤为突出。

(四)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理工科院校的教学管理不够到位,质量意识不够强,导致外语人才无法得到高效高质量的培养。而追其根本,就在于我国很多理工科院校仍然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外语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日语或外语专业知识、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之外,还需要能够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具备国际化视野与民族情怀、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能力、了解和熟悉国际性事务运作的相关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目前很多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仍不明确,对于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培养什么能力等问题不加思考,而只关注如何开课授课,这显然是一种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

四、构筑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

本文将通过建立科学的多种培养模式来达到培养理工科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的目的。外语习得过程中导致学习者困惑的要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点:①文化内涵理解差异;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化学习的重视,不仅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相关语言的学习,更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的跨语言交际能力,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文化内涵理解差异所带来的不便和摩擦。②词义理解的差异;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在其形成过程中都会赋予某些词汇特有的含义,而这些特有的词汇意义在使用同一母语的人群之间心照不宣,但是非母语话者经常出现由于词义理解的差异而导致语言交际的失败。③心理理解的差异;心理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交际双方对语言交际中所涉及的同一事物产生的不同理解和表达。针对以上三个要素,以下几点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也是本研究中的创新之处。

(一)建构重视外语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包括我市在内的许多高校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外语专业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教材评估、课程体系设置、师资培训、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问题也要求高等院校立足于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特色,因校制宜地切实建构外语教育体系。

(二)建构重视语言文化体系的培养新模式

语言和文化并不是两个毫无关联的内容。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受到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校的外语教育往往将重点放在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对语言文化的教育。殊不知这种语言和文化脱节的培养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早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文化教学应纳入今后的外语人才培养教学之中。目前,在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语言文化体系下的外语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难以完全符合实际需求。

(三)建构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外语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1.在价值观上,应实现向“知识创新型”的转变

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不能固步自封、敝帚自珍,而应立足于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就必须结合当下的全球化、国际化背景,树立全新的外语教育教学价值观,以尽快实现由传统的“知识接受型”向“知识创新型”的转变。因此,当前应该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到促进知识创新、改进教育方法、完善教育体系和转变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上来。与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今后的新型教学培养模式应更加注重基于语言知识上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创新思维的培养。

2.在质量观上,应实现向“素质型”的转变

教育质量观,是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所形成的思想观念,它对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实施等都起着决定性的制约和规范作用。我国外语人才培养要实现由“知识能力型”向“全面素质型”的转变,还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因为它涉及到诸如素质教育的硬软件环境问题,素质教育的学科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建设,以及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等许多重大问题。

3.在发展观上,应实现“复合专业型”的转变

教育发展观是教育发展的思路和观点。它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中作用的理解。为适应国际化背景下对外语人才的新的要求,外语专业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发展道路。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对外语专业的专业方向、学科类型及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逐步进行调整和改革,创新和完善其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就理工科院校来说,合理利用自身的理、工科专业优势和强项,与外语学习进行综合协调,培养出跨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是今后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也是值得理工科院校在今后的教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探讨的优势与特色。

五、建议

在全球化进程中,外语人才的培养除了相关的语言技能以外,也应推进更多国际化素质教育,以培养外语学习者的国际化意识、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因此,本文从探索理工科院校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视野出发,围绕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全球化不断推进,新兴的国际化外语人才应是国际化、创新型和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外语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地道的、文化性的国际交流技巧。另外,也需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法,建立语法与实践应用能力一起抓的科学性教学方法以及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打破传统教学中应试教育的桎梏,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安排教学

在我国目前的理工科院校中,很大一部分都只是单纯地追求大学外语专业四、八级考试的通过率,学习者总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因此也就造成了学习者过分依赖各种教材以及参考书,从而导致对其他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忽视。同时,也使学习者缺乏国际视野,对国际时事的关注缺乏兴趣。而这一点对于国际化外语人才来说,恰恰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素质。因此,也就直接导致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外语人才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与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让学习者在学习自身专业的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增设各种选择机会,例如可以让学习者在校内或校外选择一些可行的跨学科专业。不仅仅是语言文化的相关学科,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就应具备国际化、全面化的眼光,更应为学生提供接触与语言文化差异较大的学科内容,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因此,跨专业选择的机会正可以在弥补学生被忽略的思维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除本专业以为其他事物的兴趣,例如国际国内的各种时事、世界经济等,为国际化外语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丰富教育资源

师资队伍的培养对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都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很多理工院校的教育资源与学生的数量远不成正比,其中也包括外籍教师较少。这也就要求我们急切地需要加强外语教育的师资数量与师资水平,从而为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提供基础条件。笔者认为,如果想要全面培养外语人才,首先要做到的即是引进国际高水平人才,这一点指的并不只有“量”,更有“质”;同时,对于国内的外语教师,也应注重其综合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教材方面,教育工作者也应致力于编写更符合国际化需求的教材,从教育目标出发。除此之外,各院校也应积极发展自身专业水平,尽可能多地进行国际交流项目,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国际视野

“国际视野”又被称为国际意识或全球视野,它是指人们能从全球化的高度了解世界发展历程和当下的国际社会,评价本国在世界的地位和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选择与之相符的恰当的行为与态度。同时,它也是一个人在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所具有的知识、能力、意识的全面体现。只有具备这种素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才能够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因此,学习者除了要了解自己本国的社会文化以外,也应该对他国的社会文化有相应的了解,能够做到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使双方的交流能够顺利而融洽。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的外语专业发展普遍存在较大弱势和诸多不足,仅仅只停留在专业课程,使学生局限在专业知识上而忽略对文化的学习。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院校应该对外语学习者开设文化辅修课程,例如中国与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对比课程等,在课程讲解过程中也应重点介绍两国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及其对语言交流方式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别国文化的同时,理解其他国民的思维,培养外语学习者的国际视野。

21世纪全球高等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即是人才的竞争。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科技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加速了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不得不立足于国际化视野下综合考虑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而教育竞争、高级人才培养的竞争也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变得越来越激烈。国内高等外语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外语专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以国际化为导向深化改革,主动对接全球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培养高质量、具备良好素质的优秀外语人才,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发展提供外语人才储备。

猜你喜欢

理工科外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