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实验效率

2018-01-24许琦

考试周刊 2018年104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的实验效率,或者甚至更低一个层次即为实验的有效性。主要集中在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中实验要求传达两方面进行探讨,尝试从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实验材料、教学准备,操作讲解过程等方面分别做出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效率;实验有效性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课上的实验,他们对实验一般都抱有巨大的热情,但是在教师强调了实验要求甚至演示了实验后,学生在自己尝试进行科学探究时总是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有些学生犯的甚至是比较低级的错误,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要不停地指正,而这种指导显得很无奈,以致分散了教师的精力,无法关注更有意义的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且学生的实验也会变成低效的实验,甚至可能使他们逐渐失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不愿意看到的事。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要求传达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 实验前的准备尽量细致再细致

要提高实验效率,一定要努力地成为一名细心的老师,细致一点再细致细心一点,尽量把各方面都考虑清楚,能准备的都准备好,能课前试验的先试验好,避免慌乱不堪和不必要的问题的出现。

从教材内容来看,要细致地看清实验要求,并进行细致的处理,比如在教学《温度和温度计》和《测量水的温度》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科学地认识温度和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又比较多,容易遗忘部分温度计使用要求,教师要细致地对实验要求进行分类,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记忆或者是寻找甚至自编口诀帮助学生记牢温度计的使用要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为了达成这两课的教学目标,这还为接下去的比如四年级天气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实验材料、教学设备准备等来看,课前自己一定尽量保证已经尝试做过课堂上要让学生进行的实验,做到了然于心。在实验试做时一般都会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直接按照书本上给出的实验器材去做实验是失败的。比如《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在教师课前实验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在此仅举一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点,马铃薯最好保证在整堂课的时间内不会因为吸了太多的水而改变了自身的密度沉到水底,一方面是注意操作过程中的细节,另一方面最容易忽略的是马铃薯本身在选购时有没有考虑到隔年的马铃薯和新鲜的马铃薯哪种比较好,密度较小,还有商贩有没有在贩卖前将马铃薯浸过水,以保证实验成功或是更容易进行。

我们还要换位思考一下,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能不能理解老师说的内容,能不能看见教师的演示。比如,教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时,教师要让学生看清实验中小车轮子的转动方向,光是把小车放置的高度调整到全班学生可见的视力范围内时还是不够的,可以在轮子上贴上醒目的标志,这样学生才能看清。

二、 实验中要有童趣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做到有一颗童心,那么我们会更贴近我们的孩子,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那将十分有利于我们实验内容传达有效性的提高。

从操作讲解過程来看,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引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实验要求传达的有效性。如,用班级中的学生打比方,让他们扮作实验中的元素。举例说明,教学《校园的树木》时,可以让学生测一测大树的粗细。这时候为了让最为活泼好动的三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先集中在课堂内听完讲解,而不是已经完全把心思放在教室外面去了,教师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扮成一棵大树,这时候学生非常地积极,被选到的学生很高兴,其他学生也会紧紧地盯着老师如何测量这棵“大树”的粗细,这时候你的实验要求就可以有效地传达了。又如,设计挑战任务,将课堂变为一个快乐的游戏竞赛场地,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游戏了,又是竞赛类的,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举一例,《杠杆的科学》和《杠杆类工具的研究》时,让学生观察各种工具,并且以竞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分类。另一例,比如在酒精灯的使用前需要让学生好好学习,这涉及安全问题,实验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可让学生仔细看上台演示的同学有没有操作方面的失误,让他们快速提出,他们本身就乐于去发现。

三、 不可忘却的是耐心

良好的耐心是人做好任何事情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品质。一名教师面对的学生各不相同,有的接受能力强一点,有的接受能力差一点,当然我们必须保有耐心才可以把实验的要求传达给形形色色的学生,教育本身又是一门慢的艺术,无耐心不可成。

仍旧从操作讲解过程来看。我们首先对自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个实验的操作要求,要做到不断提炼,使其不断被精简,这需要我们有极大的耐心。比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中有一个过滤实验,教师一般都会提到一贴,二低,三靠,这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精简后的实验要求,但这是很久以前的人给精简出来的,很多时候很多课需要我们自身去精简实验要求等。另外,在讲解实验要求时,前面的实验目的等都要讲清楚,一步步来,操之过急的话,学生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就容易忘,容易犯错。而且当学生听完你上课所说的内容以后,即便当时记住了,可能下课就忘了。所以需要反复强调,反复讲,这种讲当然也可以是使学生参与进来一起进行的。比如教学《种子发芽试验(一)》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对比实验这个概念,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做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基本特点等。实际上,总是发现学生在课后的实验中或者条件控制得不好,或者压根没有进行对比,最大的可能性我认为是没有建立对于对比实验的深刻的认识。这个对比实验的概念非常重要,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教材上第二课和后面几课又反复用到了对比实验,这也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学习,考虑的是很周到的。

实验效率的提高对于科学课来说至关重要,对于大部分实验来说其实首先要保证的是学生的实验是有效的,不说是绝对成功的,这里涉及的更多的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这些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也是他们科学素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吴国盛.科学的历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喻伯军.小学科学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许琦,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
关于小学科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探讨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让有效交流彰显小学科学课堂的精彩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