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家庭教育看德育

2018-01-24刘帅

考试周刊 2018年104期
关键词:规则家庭教育

摘要: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曾说:“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唠叨,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段话常常敲打着我的心。

关键词:教育;家庭;规则

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然而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明显,特别是在“五育”之首的德育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环节。中小学学段,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至少涵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基本方面。今天,我且只谈谈家庭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家庭教育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今年九月十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于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便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便关乎对青少年的信仰教育。当然,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然而价值观的形成只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校是公共环境,而家庭是私人空间。学生处在公共环境中,会受到公众意识的诱导与公约制度的制约,在从众效应下,能够在特点时段中表现出大众化的认知反应。然而,回到家庭中,个人意识与自主意识成为主导,在三观尚未完全树立的少年心中,课堂上受到的信仰教育与熏染,需要在家庭中得到父母的认可与巩固,进而实现确立。打个比方:如果说学校里的传授与引导相当于把一颗种子撒在土里,那么家庭中的鼓励与示范就是在培土浇水,再回到学校中接受阳光的照耀,日积月累,方能破土成林,根深蒂固。

为什么“精日分子”如此嚣张?在呼唤法治完善与思想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当我看到年幼的孩子在父母的示范下在英雄纪念碑前献花鞠躬时,当我看到父母在孩子枕边讲述民族英雄故事时,当我看到父母激动而骄傲的给孩子讲解什么是《厉害了,我的国》时,我无法想象这样的家庭土壤里会生出“精日”的恶苗。

为什么大学教授会感叹大学里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难道他们是到了大学后才突然变成“利己主义者”吗?很多人在诟病社会教育,大学老师在抱怨中小学教育,那么中小学老师又要去哪里“伸冤”呢?我们不是在寻找一个责任的推卸对象,然而独生子女社会,本就让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更自我一些。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幼儿园的孩子发生矛盾,家长直接出手……似乎我们更多是不许自己的孩子吃亏受委屈,却没教会他们给予与分享。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便很难面对挫折与失败。我们常在新闻上看到因為老师的批评,因为没收手机,因为考试失败而选择自残甚至自杀的案例。同样,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后,我们也很难相信他们会把家国情怀和建设社会主义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

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私事,每一个家庭教育者在望子成龙,寄望于光耀门楣的同时,更该持有一份社会责任感来面对自己的孩子。树信仰,立大志。

家庭教育是规则意识建立的源头。

重庆大巴坠江的悲剧触目惊心,然而似乎一夜之间,网络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殴打大巴司机、抢夺方向盘的视频。原来这样的现象已存在多年,可为什么非要以15条生命为代价,才能换来人们的高度重视呢?也许人们最高的呼声,仍旧是完善法制环节,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我看到的却是对规则的无视。

其实,规则教育是从一个孩子进入公共学习环境开始接触的第一个教育项目。从幼儿园起就要按照统一的时间上放学,不得无故迟到早退,这是时间规则;站队要服从指挥,行动统一,这是集体规则;要遵守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与准则,这是公共规则……然而,我们并不陌生的是,近年来家校矛盾日益严峻,师生间冲突,家长与老师间的冲突越发激烈。其中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对规则的挑战与抗拒。当然,我们不能偏私老师,确实有教师处理不当的原因,但我们也确实看到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与偏袒,以自我为中心,以孩子为中心而可以将规则的遵守打折扣。如果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中,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总是被监护人袒护,而监护人传递的态度,以及在家庭中的表现与示范也没有对规则的敬畏,那么不知道重庆的悲剧在未来会重演多少次。

我更想说,学校是最重视纪律与规则的地方,而遵守学校的纪律也就是在培养一个人的规则意识,如果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甚至还要承受阻力,这个孩子的规则意识将很难形成。最终害人害己。

因此,家庭教育在规则意识的建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龄前,孩子的规则意识基础就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而入学后,家庭教育更是学校教育的保障。

家庭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

前不久我接触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男孩子,初中时父母离异,孩子跟父亲生活。从那一天起,父亲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因为一个人养一个孩子的经济压力更大了。母亲组成了新的家庭,却很少过问孩子,经济上也不给予支持。这个孩子变得异常叛逆,朋友圈变得复杂,与社会青年的联系开始增多,在校行为习惯自然“与众不同”。然而让老师差异的是,这个孩子非常的重视成绩,学习很刻苦,成绩始终处于中上游,对于他心目中对他好的老师,他能够发自内心的关心,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珍惜。但是,他的情绪极不稳定,易怒,暴躁。就在前两天,他每个月去外婆家与母亲相处一天,因为外婆说了一句:“你挺狂啊。”他把外婆家整个砸了,电视、家具……在他信任的班主任面前,他笑着说:“老师,我没觉得自己有啥不对的,他们离婚了以后就不管我了,有啥资格说我。我恨他们。”从他那双看似无所谓的眼睛里,班主任看到了某种孤独与渴望,凄凉与绝望。

我也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单亲家庭的孩子似乎永远都是一个“异类”的存在,然而我们更该看到的,是命运给予他们的不公,是夫妻关系的破裂给他们身心烙下了道道伤痕。

这本该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品学兼优的孩子,却因为家庭教育的破碎,而成了暴躁的“魔鬼”,实在让人唏嘘惋惜!

家庭教育的实施,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如果家庭已经不完整了,也该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得到“家庭感”,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健全而独立的人格。

教育,岂止发生在教室里,讲台前,老师的对面。孔子尚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青少年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本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家庭教育,从来都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阵地。然而,家庭教育的研究与实施,又岂是这寥寥数语能道尽的。愿天下父母,都能回忆起孩子赋予自己的“教育者”的“天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祖国的未来,踏实前行。

作者简介:

刘帅,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规则家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家庭“煮”夫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让规则不规则
恋练有词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