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控制课程化建设

2018-01-24田甜

考试周刊 2018年104期
关键词:自我控制课程化自我管理

本研究受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资助(课题编号:16RW03)。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本文从心理学中关于自我控制的研究理论和心理咨询干预的理念方法出发,试图构建以自我控制能力训练为核心的课程。

关键词: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心理健康;课程化

当今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容易在学业、大学生活适应、自我管理、人际和情感关系、社会行为等方面出现各种偏差,自我控制能力缺失,自我控制能力相关的教育和训练不足,是一个关键因素。本文试图从原因与现状、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分析将自我控制心理能力训练纳入到高职院校教学内容,并进行相关课程化建设。

一、 原因分析

1. 大学生活的自主性更强,对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驱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环境的变化。進入大学后,家长控制的减少,对生活和财务自主性的提升,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大学生更容易陷入自我迷失,沉耽于虚荣、网络或者游戏的世界不能自拔。

3. 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心理断乳期”:一方面心理上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心理上的独立也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以埃里克森的观点,大学阶段正是心理发展的“合法延缓期”,大学生需要在这一时期找到人生的目标与价值、制定生涯规划、实现有效的自我管理,而自我控制在其中又起着关键的作用。

4. 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心理特点。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技巧和经验。

二、 自我控制的已有研究现状

1. 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的宏观教育建议,将教育渗透于社团活动、学生活动中,方法路径不清晰,实践性和执行性不强,缺乏系统的、专门的、有着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训练。

2. 以往关于大学生自我控制的实证研究多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的干预,通常都是一次或一阶段干预以检验团体干预方案是否有干预效果,但没有和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相结合。在当前通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自我发展的部分更多地集中与自我认识的探讨,而对如何进行自我调控、自我管理并与未来规划发展相结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和干预实践。

3. 目前关于自我控制的理论研究多是建立自我控制的模型,或者是探讨自我控制的神经机制,缺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三、 基于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干预技术的自我控制课程化建设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探讨,本研究尝试将自我控制的课程化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

1. 理论环节主要介绍认知的ABC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认知的ABC理论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澄清固有的非理性认知。大多数自我控制能力缺失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消极拖延、手机网络依赖等情况,并且对要执行的目标意识不清。因此,将认知的ABC理论作为课程内容的支柱理论之一,帮助学生在面对需要增强自控力和执行力、减少逃避拖延的情况时,能够破除自动的非理性信念,建立合理、积极的信念,从认知的调整来影响行动的执行。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可以看作是一种对自我控制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可以通过亲身经历的成功体验、观察学习榜样的替代性经验和言语说服等途径有效提升。

2. 实践环节主要基于结合认知ABC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和自我控制的理论模型,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和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干预技术,设计相应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辅导活动。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的理念进行干预和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拖延或者缺乏自控时自己的不合理想法,打破习惯定势,建立合理的、积极的认知和行为,并尝试小步子改变,一旦出现成效就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

运用短期焦点解决的“例外询问”“赞美”“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等技术,在团体活动中通过“撰写成就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寻找过去经验中自我控制的例外事件(如曾经有过的高效学习或者自我控制成功的经历),帮助学生将注意焦点从失败的体验转移到成功的体验,实现自我的成就觉察与经验积累,关注自身正向改变,发现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并加以强化,帮助学生体验到自我控制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当前,关于自我控制的心理学理论模型主要是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双模式模型和加工模型。结合已有的自我控制理论模型,可以设计目标调整、注意力训练、认知资源锻炼、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辅导活动,如根据自我控制的两阶段模型,将目标管理可视化,澄清当前诱惑和长期目标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从而抵制暂时诱惑进而追求长期目标。已有研究证明通过一定的训练活动可以增强个体的自我控制特质和自我控制资源,如要求被试坚持记流水账,坚持学习或者运动计划,坚持参加数周的运动健身计划等。

四、 总结与展望

已有的研究显示,自我控制可以通过干预得到改善。因此,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尝试将自我控制纳入课程并应用有效的改善自我控制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今后,还可以尝试建设自我管理相关专门课程,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形成通识教育类课程群,对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成长有着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晓燕.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D].南宁:广西大学,2015.

[2]赵智军,杨邵峰,张振.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J].科技风,2015.

[3]王利刚,谢东杰,樊春雷,高文斌.自我控制的干预技术研究:基于双系统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

作者简介:

田甜,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自我控制课程化自我管理
对“家庭教育课程化”的认识、探索与建议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如何让我们变得更可信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策略
试论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基于激励机制下销售人员业务能力提高的理论分析
信管专业生产实习过程自我管理的实现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