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预测基础上的小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

2018-01-24孙海

考试周刊 2018年104期
关键词:生活经验实验设计小学科学

摘要:本次探究是以苏教版《神奇的水》为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来进行预测,是提高实验探究设计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预测;实验设计;生活经验;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们带着孩子去做实验,激发孩子去设计实验。在此过程中,有一个环节经常被我们所忽视,那就是孩子在实验前的预测。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孩子们也会预测,只是在后续的设计实验中,把预测搁置一边,预测与设计实验严重脱离联系,那么如何采取措施来引导孩子根据预测去设计实验呢?

一、 以经验为基础进行合理预测

小学科学课堂上的预测是学生在实验前对于客观事物的想法说明,是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对事物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的过程。但是在我们很多科学课的课堂上,缺乏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去进行预测的教学过程,孩子对于需要预测的事物,不能出现预测难度明显大于孩子的发展阶段,而是应该需要孩子之前已经有了感知和经验。所以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需要引导学生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去思考。

在我上《神奇的水》一课中,第一次上课过程中,学生提问:“为什么水可以往上走”的问题后,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出预测。结果学生们积极进行了很多的预测,然而缺乏对于预测的根据。

教师积极去让孩子思考“你觉得和材质有关系,能不能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去解释一下有什么关系?”“你来说一说除了你说到的纸和铁片,你还想和同学们分享哪些,可以说得更加具体一些。”在孩子回答后,老师多一些递进性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联系生活,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更重要。

生:我觉得就是特定的材料导致了水能否可以吸上去,我在家里把纸巾、毛巾、木头、棉布放在水里,观察了水往上面爬,而我把塑料尺,有金属的材料放进去,就不行。

师:特别棒,你不仅进行了预测,还去联想了生活中的种种例子,去解释你的预测。

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测,教师没有进一步合理引导学生建立概念和大胆质疑,形成了学生在预测后,还是不清楚实验设计如何去做。这是在三年级一个班上课后的想法,学生有了预测,对于预测去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上还明显的不足,之后我对这堂课进行了改进,学生提问:“为什么水可以往上走”。这是我第二次课上如何引导学生的。

师:为什么水可以往上走,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生答略。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其他的物体,水能不能上升,刚才有同学们说塑料,我们一起试一试。

(把塑料放在水槽里)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没有看到水上升。

师:把不同的材料出现的结果写在黑板上,看来我们需要仔细观察这些材料的特点了,我们有哪些方式可以去观察物体啊?

生:通过看,闻,尝,摸的方式。

师:那么你们通过这些方式观察这些物体,你能不能再预测一下为什么水会上升?

生:我观察到了有的材料里面是可以通过水的,里面有小孔。比如纸、棉布,所以水就通过去,就上升了。

师:你的观察特别仔细,其他同学认同他的想法么?

师:你们观察的都特别仔细,发现了有的材料可以通过水,所以水上升了,谁还有其他的想法?

生:我认为刚才同学说的不一定正确,我发现了报纸里面没有小孔,水也可以通过。我观察了纸、报纸、塑料尺和木头。我觉得容易变形的,水就可以通过,而有些形状固定的,水就不能上升了。

师:你能不能解释一下你的想法?

生:可能因为有些物质形状不固定,所以水可以进入到里面,就像海绵一样,很容易吸水,是因为它的形状很软,而有些物体形状很固定,比如木头,所以古代的船都是用木头造的。

师:你能根据生活去思考这么多,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预测,还有没有其他同学想说的?

对于孩子们的预测,学生都是观察和生活经验得到的,在课堂上引导孩子说出来,学生会去想办法探究为什么水会上升,而不是仅仅只有一个预测的结果。所以过于单一的预测有时候会限制了孩子创造力。也为本节课之后的设计实验打好了基础,这二次课上的重新思考处理,比之前的较为生硬的预测,多了一些思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

二、 合理预测有效的促进实验设计

科学课堂上教师会带领学生去设计实验,设计实验一定要可操作,可观察,太过于天马行空的设计不利于探究实验。所以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已有经验和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在合理预测的基础上去设计实验,是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的。

在《神奇的水》一课中,第一次设计实验。学生不能开放自己的思维,质疑也没有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好积极的引导,不利于孩子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学生设计实验中,也没有充分根据生活经验。

后来我在第二次课上对于教学环节进行了改进。

师:小组可以上来交流你们讨论后的想法,其他小组需要注意倾听,而且可以做到大胆的质疑,大家相互补充,把实验设计得更加完善。

生:我们小组之前预测,觉得是和材料中间的小孔有关,所以我们通过眼睛把材料分两类。然后做实验,观察记录。

师:对于这个实验有没有想补充的?

生:有些我们眼睛看不清楚的,我们可以借助实验室里的小显微镜观察。

生:我们最好在水里加上颜料,让效果更佳明显。

师:这么一补充,实验就完善了很多,表扬大家的思考。还有没有其他小组想说?

生:我们小组觉得和物体的软硬程度有关,和刚才小组设计实验一样,我们组只是把材料分了可以变形的,和不可以变形的。再去实验。

因为之前学生的预测是开放性的,是联系生活,联系已有经验的。所以在设计实验的这个环节,孩子的创造力能在预测的基础上继续得到锻炼,有了很多与众不同的想法,而不是给了我一个唯一的设计实验的方案。改进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把预测和实验设计联系到了一起,把预测中的想法也体现在了设计实验上,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性更加具有逻辑性。

通过两节课的改进,我发现基于合理预测的科学教学更加促进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提高。实验设计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合理的预测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做有效的引导、帮助、点拨。

参考文献:

[1]岳金贵.浅谈如何搞好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验设计[J].学周刊,2015(19):88-89.

[2]张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26):126.

[3]丁建伟.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之我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11):83.

作者简介:

孙海,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立贤小学。

猜你喜欢

生活经验实验设计小学科学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哪个凉得快?
无字天书
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