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社会史观助推学生学力的提升

2018-01-24杨兴仁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史观历史生活

杨兴仁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301-01

所谓社会史观就是立足社会现象,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社会史观的本质是大众化、生活化,是“所有人的历史”或“社会习俗的历史”。社会史观关注同平民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往往是从社会生活的某些现象切入,考究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讲究小中见大。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学生学力(即学习动力和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了运用社会史观,活化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和做法。

一、从主干知识挖掘历史细节

注重挖掘隐藏在主干知识中的本质内容,并对其加以改造,使其具体化、生活化。我在组织开展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首先根据课文内容,与学生一起合作梳理主干知识: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期,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福利国家”发展起来);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80年代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新型工业得到了发展,尤其从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然后要求同学们虚拟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人物:詹姆斯——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人。让詹姆斯(由学生扮演)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一位学生(詹姆斯)的叙述如下:“二战后初期,我家的生活条件挺好的。其实大多数家庭的生活条件都不错,人们都信心满满,那真是一个‘黄金时期啊。70年代初,我成了一家核能工厂的安全检查员。而我们的生活却越来越糟糕,即使政府采取大量措施,也未能回到原来美好的日子。不过,这时我遇到了玛丽,我们结婚了!婚后的小家庭生活也很一般,而且不久我被工厂解雇了。正是屋漏偏逢雨啊,不过政府对我的生活还是负责任的。80、90年代,我的女儿希望我能够从事新兴产业,比如电脑之类的,说不定还能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但是,我的老东家重新雇佣了我,我还是当不了比尔﹒盖茨”。

类似这样的加工改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而且也使同学之间相互感染,他们愤悱冲动,跃跃欲试。由此,通过“抽象——具体——抽象”的思维认知过程,使主干知识与具体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同时,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二、让历史资料还原社会真貌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许多高考试题,要求考生依据社会生活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发现历史的多样性。撷取历史资料,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感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式。如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材从革命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进行了陈述。显然,这只是一个视角即革命者单向度的叙述。如何打破教材的单一叙事,构建对辛亥革命的多重叙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批判力,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我们的应有之责。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我在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从单一化的描述中走出来,形成对历史多重叙事的认识及评价的多维度、多元化、多样性,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被革命者、民众、外国傍观者,你会怎样看待这场革命呢?学生情境角色代入,分三组从三种角色自主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然后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史料以供探究。材料一,亲历者的辛亥叙事之·隆裕太后: “(她失声大哭)亲贵至今日,不出一谋,时候却说现成话,甚至纷纷躲避。只知性命财产,置我寡妇孤儿于不顾。即朝臣亦纷纷告退……”(摘自《恽毓鼎澄斋日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摘自《清帝退位诏书》)。材料二,亲历者的辛亥叙事之·民众:“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度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摘自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7期)。材料三,〔亲历者的辛亥叙事之·旁观者〕1月27号,法国外长告诉法国驻伦敦等地大使:迄今为止,六国至少分别地表现出了他们不介入的愿望。他们拒绝了对清皇室的金钱上的任何支持,也拒绝了对南京临时政府的任何承认(摘自章开沅等编《辛亥革命史资料新编》湖北人民出版社第七卷)。

有些历史我们无从知道其真相,只能力求无限接近真相。依托历史资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社会层面和不同视角去解读历史、学会思考,使学生从单向度的认知走向多视角的认识,显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依时代特征展播情景画面

纵看是历史,横看是社会。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离不开时代特征。我在讲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切实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具有民主色彩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虚拟了“薛必元赶考记”的历史情境:(明末)番禺秀才薛必元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会试的途中。他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薛老爺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薛必元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他们走到江西时,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骨嶙峋的难民坐在路边,还有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冲跑并竭力地大喊:“狗官钱万钧,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听知原来他们的土地被钱万钧给强行霸占了。薛必元一边赶路一边死记硬背着四书五经。终于来到京城,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地上摆卖的那些西洋玩意吸引了他,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很快地吃些饭早早回房看书了。

组织学生根据这个“历史情境”,认知当时的历史状况,分析讨论儒家思想活跃的历史背景。学生根据其中的相关信息,很快说出了其中的要点:政治腐朽,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专制社会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知识分子因循守旧、陈腐不化;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工商业阶层壮大;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文化思想等等。然后,师生合作有角度、有层次、有条理地予以总结——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社会史观,引领学生通过活化历史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感知历史、解释历史,既能帮助他们学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也有助于推进他们学力的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史观历史生活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新历史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日本“大东亚战争史观”阴魂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