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创造力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4江华兴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造力培养现代学徒制初中生

江华兴

摘 要:創造力是学生的关键素养之一。然而,在创造力的培养上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学校未能够建立系统的学生创造力培养课程与教学体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素养不足;以及学生狭隘认识创新创造的本质和内涵。本文从现代学徒制视角出发,提出了三大初中生创造力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创造力培养;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161-01

一、初中生创造力培养现状及问题

1、学校:忽视创造力培养

虽然“钱学森之问”犹如警钟一般,一再提醒中国教育人:我们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并没有在研究和实践层面得到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没有系统开展创新教育。虽然,研究者和教师们都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只是零星的将这一要求体现在课程和教学的某一单独模块中,很少从宏观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开始,就对创造力培养的内涵、实施途径、评价标准等提出具体规定。第二,缺乏可操作性。这表现为在创造力培养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意识层面,即知道创造力培养的意义和价值,而对究竟如何具体开展,并没有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在某些学校甚至还停留在模糊的认识和空喊口号上。

2、教师:自身创新素养不足

研究表明,教师对创造力的认识以及关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观念等自身的创新素养,会影响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创新知识以及跨学科知识和研究能力不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皮亚杰曾提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三种方法,其中第二种方法就是:“尽可能的阅读有关领域的书。”[1]通过教师,建立学生综合性、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可惜的是,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即便是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清晰的也只能是自己狭小领域中的知识。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长期影响下,教师们习惯了“定型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相应的课堂沟通。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创新者;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不是知识的解释和再生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在互动的前提下生成新的知识。因此,学生习惯的是接受、吸收,而不是基于意义的创造。

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对策

1、重构学生创造的认识和观念

马斯洛对创造的理解对我们极具启发意义。他认为,人的创造性有两个层次:特殊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特殊的创造性是少数专家学者所具有的一种能够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它以社会新颖性为标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是一种能够产生尽管前人“已知”,但对自我来说仍然是“新颖”的结果的能力,它以独特性为标准,是大多数人都具有的一种创造力。[2] 由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创造力的内涵,使学生看到创造力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仅仅是创造新的观念和事物才叫创造、创新。教师应倡导、鼓励学生以平常心、自信心看待创造,让学生们知道:只要是在自身的层面有所更新,有所成长,就是创造。

2、倡导全新的工学结合

杜威曾对非学校教育中个体的劳动和经验做了非常精辟的分析。他认为,教育完全转变为学校教育存在一些重大的缺失,这主要表现为:正规的学校教育很容易落入隔膜、死板,也就是一般批评者说的“既抽象又迂腐”;而实地参与事务(不论直接分担或是游戏式的仿效)毕竟是身体力行的,是活的。这些优点多少可以弥补教育机会之不足。这一优点在文明度低的社会里更为明显:那些累积的知识能够在生活之中实践,会转化为品行,会因为触及要紧的生活实务而保有一定的重要意义。[3]杜威的分析表明,获得实际共享经验的非正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正规学校教育的不足。这也是现代学徒制中,学生个体双重身份发挥重要作用的有力证明。在实践当中,学生能够获得现实刺激,并给出基于心智模式的反应。

杜威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进一步将工学结合的思想与创造教育结合起来。他认为,创造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手脑双挥”、“手脑联盟”、“手脑双全”。这既是创造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实现创造教育的手段。[4]其中,影响最深远的便是“教、学、做合一”思想。陶行知说:“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做”,“‘做是创造、是建设、是生产……是探寻出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15]实际上,在这里,陶行知强调的可以看成是现代学徒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因此,全新的现代学徒制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卢睿译.皮亚杰.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2]罗艳珠.马斯洛创造性教育观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求索,2005(1):131-132.

[3] 薛绚译,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 刘玉有.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培养创造型高职人才[J]. 教育与职业,2005(16):20-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力培养现代学徒制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浅析幼儿体育对儿童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