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重生命教育,生物课堂的灵魂

2018-01-24陈锦云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

陈锦云

摘 要:本文从当今社会存在淡漠生命的现象入手,结合国外成功的“敬重生命”社会背景,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笔者认为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敬重生命教育;生物教学; 挖掘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146-01

一、没有哪一种成长需要用生命去买单

当今社会淡漠和残害他人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而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有人用自己的肾脏换取一部微不足道的手机,有人因为一句口角将人置于死地,手段残忍,更有甚者,因为班主任的一句不顺心的话,让教他育他多年的人倒在血泊之中。生命,何等厚重的字眼,在这些孩子的眼中也许已经卑微到尘埃里。

90后作为新一代的主力军,其鲜明独特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受教育的方式將不能等同于以往。生命是教育的终极意义,教育于生命有着内在和本质的联系(严),在应试教育以及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学生成了专门考试毫无灵魂的机器,青少年心里空虚迷茫,价值观念淡薄,甚至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从而导致他们对生命的轻视和对他人生命的淡漠与残忍,我们不忍直视这样的现象蔓延发展,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发展的不平衡,势必加快这种情况发展的脚步与趋势。

二、国外的“敬重生命”教育值得借鉴

1、德国的“短寿展”令人震撼无比 德国为了让国民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别出心裁举办“短寿展”,经过精心布置的博物馆里展示着两千多名短寿青年的档案资料,死亡原因主要是1.透支健康;2.有病不及时就医;3.性放纵;4.吸毒;5.酗酒驾车身亡,平均年龄不到29岁,参观者个个神情凝重,震撼无比,由此对于民众的警示作用效果远远超过长寿展。

2、英国“敬重生命”教育从娃娃抓起 英国的很多学者认为尊重生命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幼儿园开始,你就会听见孩子们煞有介事的讨论“尊重和敬畏生命”这样的大课题,令我们参观的果然无比汗颜。关爱生命,英国习惯从小动物开始,在这种教育背景下,家长也会刻意教育孩子理解生命的含义,在英国的教育中,要求孩子尊重的对象不局限于家人和朋友,还包括对所以生命都要有爱心和责任感。

3、韩国的“入馆体验”,让国人提前面对死亡 韩国的“入馆体验”主要环节有专家讲座,书写遗书,进入棺材模拟死亡等,让参与者通过体验模拟死亡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并且今后以更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从此降低韩国的自杀率。韩国这种关于死亡的体验活动已经开展到了中小学,让学生们体验到生命的无常和来之不易,教育他们珍惜健康,尊重生命。

三、从“敬重生命”的角度审视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意识,感悟生命价值的重要载体,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仅是一门值得人类共同关注的独立的课程,更应该与各门学科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而对于学校来说,对于学生生命安全的教育不应该只是简单枯燥的宣读相关文件,而应该适时将“敬重生命”教育渗透入各个可行的学科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

高中生物学科从细胞讲到了生物圈,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蕴藏了大量的生命的踪迹。因此在生命教育的课程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然而,纵观现状,大多数的初中生物老师,特别是农村地区,都不是专业出身,理顺教材已经大功告成,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很难被挖掘出来,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乃至学校都理所当然的把生物列入次要学科,以单纯的记忆背诵为主,肤浅的生物理念在萌芽阶段就被残忍的灌输,进入高中后,原有的观念根深蒂固,同时在应试教育背景的高压态势下,敬重生命教育的实施显得无比多余与狼狈。

四、摒弃传统理念,积极挖掘素材,唤回生物课堂的灵魂

1、细胞到个体的形成,生命来之不易,珍爱自己的生命

关于一个个体生命的来源,其实在初中教材中就有所涉及,但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爆发期,对于身体的变化既抱有极强的好奇心,又带有羞怯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往往阻碍了教师发挥课堂与生命教育结合的授课效果。到了高中阶段,心理成长速度加快,很多学生从懵懂逐渐走向成熟,由此以课堂为主阵地,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升华生命观,价值观具备了可行性。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主讲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增殖对于高一的新生来说是相对抽象的一节,在传统的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主要偏向分析其繁杂的分裂过程及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对于新生命形成的繁杂条件和神奇历程,与个体生命形成的意义探索甚少提及。结合初中生殖知识,创设条件共同探讨生命来之不易,如成年男性每次排出的精子可达到3至5亿个,女性一生能发育成熟的卵泡却只有400个,一个精子要与亿计的精子竞争才能得到受精的机会。成功受精的受精卵只有通过通畅的输卵管才能在子宫中安家落户,由此经历漫长的胚胎发育阶段。创设情境,把握情绪,在提升课堂宗旨的原则上构建生命教育下的生物课堂。

2、从遗传到变异,尊重自然规律,敬重他人生命 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中提到:“人人生而平等。公民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珍爱自己的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自私”的活着,敬重他人的生命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准则,可如今,从人神共愤的江西高中生挥刀割破班主任颈动脉案到震惊中外的湖南邵阳高中生跨省截杀案,这种“视他人生命如粪土”的病态心理似乎激怒了还活着的人们,都仅仅只有一次的生命,怎可妄自剥夺!

人教版必修二主讲遗传和变异,在创建课堂的过程中认真分析素材,就能自然地讲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中去。例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这节,在对遗传只是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基因对于性状的控制,并将这种遗传现象辐射到人的外貌等其他方面,再通过学生自己对现实例子的探讨,让他们感受到遗传在自身的体现。同时,扩展到植物,动物,使其在摸索过程中得出遗传是一切自然界生物的共性,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自然界的遗传规律,一个有公德的社会公民,对待他人的生命,无论是强富还是贫弱,当你的行为影响着他人的生死,不管造成的结果多么微小,都应该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 郑洪冰. 生物教学应当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领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4-6

[2] 伍阳斌.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J],四川教育 .2006.2-3.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
STS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一体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问题教学法,提高生物教学实效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