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水平

2018-01-24杜彩红

读写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法研究品德与社会小学教育

杜彩红

摘 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与社会;教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034-01

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农村小学这种状况尤甚。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如何才能使当前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的课程。有些老师也不会深入地研究这一学科的教学,他们感到当今社会很多现象影响着老师的教学,老师的讲授越发显得苍白无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水平呢?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得到培养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一问题。

一、提高品德与社会的认识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走进生活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營造兴趣学习环境

小学阶段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课堂授课,课堂授课必须要有效率,课堂效率的提高需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更高效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要创建趣味课堂,开展情景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趣味课堂的创建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趣味课堂和情景教学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进行情景剧的模拟和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人到学习氛围之中,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消除对老师的紧张感,学生不再惧怕老师,和老师朋友般的相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会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有学习上的问题和疑惑都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不仅有利于老师从学生那里获得教学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还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老师开展趣味课堂和情景教学才会取得学生的配合,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课堂效果,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采用不同教学方式

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了教学实效。

2、“问题--讨论”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总而言之,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更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老师应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品德与社会课程,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法研究品德与社会小学教育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