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2018年总目

2018-01-23

文化遗产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人民立场问题 陈 通(一.1)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文化经济学阐释 黄永林(一.5)

作为政治景观的广场 彭兆荣 田沐禾(一.14)

都市春节的重构与理想主义学术情结 万建中(一.21)

作为纸文明传统的中国剪纸 乔晓光(一.27)

评骘、思辨与个案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伦理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宋俊华 孔庆(一.144)

“非遗”保护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论析 何 平 刘 倩(二.50)

诺鲁孜节日的生态文化阐释 郑 亮 王艳花(二.5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问题研究——基于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分析 王 丹(二.63)

我国现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研究 李晓松(二.71)

遗产本质上都是非物质的:遗产批判研究和博物馆研究 [澳]劳拉简·史密斯 著 张煜 译(三.62)

“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列入标准研究 马千里(四.1)

非遗分类及非遗阶元系统建构研究 段晓卿(四.9)

桂滇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 文冬妮(四.17)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方向 赵艳喜(四.24)

生态位理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研究 孙传明 刘梦杰(四.3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国家”叙事 朱 伟(五.1)

动物伦理与非遗“马戏表演” 温士贤 (五.9)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新论 李 涛(五.17)

从“非遗类型”到“研究视角”:对“文化空间”理论的梳理与再认识 覃 琮(五.25)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专题 主持人:宋俊华(三.1)

非遗保护的契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 宋俊华(三.1)

可持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理念 钱永平(三.8)

非遗保护管理的广东经验:精细管理 蓝海红(三.15)

日本能乐的坚守与创新 丁 曼(三.21)

“文化遗产的批判性研究”专题 主持人: 张青仁(五.69)

迈向批判性遗产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知识困惑与范式转型 龚浩群 姚 畅(五.70)

山鹰之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造过程 [冰岛]沃尔迪玛·哈福斯坦 著 [美]张举文 译(五.79)

墨西哥非裔族群政治动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墨]希特拉里·盖楚阿·雷纳 著 叶譞 张青仁 译(五.84)

殖民主义遗迹与墨西哥恰帕斯州印第安人的“反遗产化”运动 张青仁(五.96)

中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现状及特质 袁 剑(五.105)

“气与理——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专题 主持人:高小康(六.1)

分形全球化与非遗保护的中国标准 高小康(六.2)

非遗保护标准与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与调谐 胡玉福(六.10)

“标准化时代”基层非遗保护若干问题探讨 白宪波(六.19)

戏曲研究

西凉乐源流考 黎国韬 陈佳宁(一.36)

古代戏曲“关目”发展及其演变 方盛汉(一.47)

元杂剧“折数”辨析 都刘平(一.55)

从《聊斋·庚娘》的戏曲改编看舞台叙事的独特性 陈雅新(一.63)

粤东戏捐与粤东戏曲生态 林杰祥(二.80)

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杂剧脚色辨析 邱洁娴(二.87)

从非遗的显隐二重性看新编昆剧《大将军韩信》 赵 蝶(二.96)

商帮、行会与近代汉口的会馆演剧——兼论中国戏曲史上“商路即戏路”之命题 陈志勇(三.30)

论《牡丹亭》“雅俗并陈”的曲辞风格及其戏曲史意义 李亦辉(三.39)

明传奇《锦笺记》作者新考 邓富华(三.47)

“洪武赐曲”之说及其所蕴含的曲学史意义 彭秋溪(三.54)

清商部乐制度考 黎国韬(四.38)

宋元演剧史料所见“棚”之考释 郑守治(四.47)

明武状元谢弘仪《蝴蝶梦》传奇考论 朱伟明 卢晶晶(四.54)

清代昆剧身段谱考述 徐 瑞(四.63)

弦索南曲化:明清戏曲受众的倾向及南北曲声律之变迁——以《北西厢》工尺谱为例 毋 丹(四.70)

新见清代传奇二种考论 陈妙丹(五.34)

清代浙东学派与戏曲 雷斌慧(五.42)

朱希祖未刊稿本《续曲录》编纂始末——附《续曲录》整理本 梁 帅(五.52)

汤显祖传世画像辨析 邹元江(五.65)

当前戏曲与俗文学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第二届戏曲与俗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龙赛州(五.134)

行业神做为地方保护神:福建作场戏中所见“戏神群”探析 林鹤宜(六.28)

清宫乞巧节演剧史述略 郝成文 董 越(六.40)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内府本考述——兼论明代内府本的戏剧史意义 伏蒙蒙(六.49)

新发现《敬苍水馆曲谱》稿本考略 张 玄(六.57)

民俗研究

新疆史诗故事、佛典文献与毛毯绘画 董晓萍(一.72)

关于神话重构与尧舜“禅让”神话的真相问题 高有鹏(一.84)

《格萨尔》传承语境与媒介嬗变重释 王治国(一.90)

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以胡志明市堤岸区华族会馆的田野调查为例 谢林轩 麻国庆(三.72)

话语分析:知识结构与论证方式 [德]沃尔夫冈·卡舒巴 著 包汉毅 译(三.83)

传统节日的现代性危机与日常生活批判 黄治国(三.89)

民俗的批判与批判民俗学——葛兰西论民俗 刘奕伶(三.97)

游弋于自然与文化之间: 云南洱海鸬鹚境遇的民俗学解读 陈爱国(三.103)

略论“会首”在民间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变迁——兼说河南浚县民间庙会、社火中的会首 邢 涵 康保成(三.111)

“听觉文化与听觉遗产”专题 主持人:李 牧(一.96)

声音艺术的美学观念与形式语境 芦 影(一.97)

凝视与倾听:论宋代雅趣绘画中的文人试听形象 邓 珏(一.107)

声之新命与乐之本事——《东方红》的时代变奏与音乐考古 李 盛(一.116)

被遗忘的声音:关于听觉民俗、听觉遗产研究的构想 李 牧(一.126)

“妈祖信俗”研究专题 主持人:王霄冰(二.1)

“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乌丙安教授访谈录 乌丙安 胡玉福(二.1)

妈祖信俗的概念与内涵——兼谈民间信仰的更名现象与制度化问题 王霄冰 任洪昌(二.8)

明清中日欧民间贸易与旅日华侨妈祖信仰的历史与传承 [日]松尾恒一著 梁 青译(二.21)

“海丝之路”背景下的中琉妈祖信仰书写及其文化交流意义 张明明(二.35)

19-20世纪新加坡华人社会天后信仰的特色及历史意义——以天福宫、粤海清庙、琼州天后宫为例 肖文帅(二.42)

“传统仪礼的当代实践”研究专题 主持人:萧 放(四.79)

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 贺少雅(四.80)

当代传统婚礼的礼俗再造与价值重建 何斯琴(四.88)

当代民间礼俗秩序与日常生活——以湖南湘乡丧礼为例 龙晓添(四.96)

当代祭祖礼仪传统重建的内在生命力 邵凤丽(四.105)

从梅花拳“拜师礼”看近现代华北村落中的礼俗互动 张兴宇(四.113)

“庙会”专题 主持人: 岳永逸(六.64)

影像的神力:高淳的庙会与禳解法 杨德睿(六.65)

江南庙会的现代化转型:以上海金泽香汛和三林圣堂出巡为例 郁喆隽(六.75)

现代日本社会的“祭礼”—以都市民俗学为视角 王晓葵(六.82)

“神圣空间”的理论建构与文化表征 王子涵(六.90)

民间文学研究

1917年柳田国男的中国大陆之旅及其影响 王 京(二.103)

社会组织、治理与节庆:1930年代平郊的青苗会 岳永逸(二.113)

唐代以降江西仕宦形塑龙母信仰研究 刘正刚 王熳丽(二.121)

西王母信仰与海峡两岸文化认同——甘肃泾川西王母庙会的实地考察 邢 莉 刘 明 刘双双(四.122)

潮汕“出花园”成人礼之祆教因素探究 赵洪娟(五.111)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文献的抢救性整理研究 何红一 陈 朋(五.118)

河南伏牛山牛郎织女传说圈研究 汪保忠(六.98)

生态民俗学视域下明清广东蚕俗研究 关溪滢 王 权(六.109)

顺德龙母信仰源流 蒋明智 何海祺(六.116)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访谈录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 张妮娜 贺智利(一.135)

活在民间的“阿诗玛”——云南叙事长诗《阿诗玛》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玉芳访谈录 巴胜超 罗雨(二.129)

“采茶”人生路——粤北采茶戏国家级传承人吴燕城访谈录 王静波(三.117)

佛窟中的摹画人——敦煌壁画临摹师赵俊荣访谈录 赵 欢(四.131)

华县皮影戏国家级传承人刘华访谈录 魏唯一 (五.126)

陕西合阳提线木偶国家级传承人王宏民、肖鹏芳访谈 杨延龙 (六.125)

方言文化遗产研究

浙江省方言文化教育:现状、问题及展望 黄晓东(三.127)

潮州方言歌谣字调与乐调的配合关系初探 钟蔚苹(三.134)

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战略

文化生态保护中的文化空间与文化传承主体保护——以广东连南排瑶文化生态保护为例 詹双晖(一.151)

佛山“行通济”民俗的传统仪式与文化内涵 陈恩维(二.136)

“自鸣钟”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 陈开来(二.144)

多元民族文化影响下的三国故事体系考察——以桃园三结义与契丹青牛白马祭天地为中心 杨 波 史小军(二.150)

乞巧节的符号学阐释与文化创意——以广州天河为范本 储冬爱(三.143)

榆林小曲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分期 滕文莉 吕政轩(三.151)

对当代绍兴水乡社戏存续的思考 兰晓敏 陈勤建(四.13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传统技艺展陈实践——以“苏艺天工大师系列展”为例 李 红(四.147)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工匠精神 胡郑丽(四.152)

广州华林寺塔瘗舍利来历考 杨 权(五.139)

龙南县南亨乡水口三仙庙“朝神”仪式的音乐研究 吕荤全(五.149)

中山大学云南凤庆县非遗扶贫专项

云南凤庆彝族俐侎人茶俗调查 王 琴(六.133)

团山村俐侎人的信仰与变迁 杨 丽 夏循祥(六.144)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文化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年味里的“虎文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