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合作、探究地理教学模式探究

2018-01-19杜宪臣

考试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主动合作探究

摘 要: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获得地理知识的前提保证,要想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入手。当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感觉有兴趣时,才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参与中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和谐愉快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地理成绩。

关键词:主动;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可见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而,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地理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教学,体会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真正使学生热爱地理、学习地理全身心参与地理教学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和谐愉快地理课堂中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缩短心理距离,教师备课时必须重点备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地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次教学、同时在布置作业时也要分层次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在地理课堂学习中敢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在教学中注重发现学生闪光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中享受教学的乐趣。

二、 创新问题环境引导学生参与教学

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课程标准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精心设计恰当的学习环境,合理提出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及探究欲望知识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如讲述长江时课前播放《长江之歌》。播放歌曲《长江之歌》展示长江奔腾及沿途风光图片,歌曲导入,烘托气氛,用音乐和视频手段,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自然萌发学习长江的热情并激发学生学习长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地理课堂中掌握地理知识体系。

三、 和谐共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

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缩短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将师生、生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讲授为辅助,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如讲述欧洲西部时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组教材按繁荣的旅游业——畜牧业和园艺业——工业文明的摇篮的顺序,带领学生分成小组模拟旅行团分角色扮演团长、导游,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实验,减少枯燥无味的单纯知识的记忆,通过旅游线路设计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动、丰富、新鲜的活动中学会地理知识、掌握技能从而达到了解掌握地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四、 情感教学使学生融入教学中

真挚的师生情感,是地理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有利于地理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讲授却往往忽视了情感目标的培养,使学生厌倦地理教学,对地理学习丧失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地理成绩提高。因此新课改的要求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观念转变,逐渐培养参与教学形成“主动、合作、探究”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善于提出利于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课堂的学习中,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快乐、幸福中接受地理知识。如讲述极地地区教学中提出极地地区极昼时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但什么天气寒冷引起学生悬念,进而引导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探究原因后展示学生交流结果,然后教师点拨归纳问题原因,从而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参与教学中,在愉快教学中掌握地理知识。可见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参与教学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五、 开展课外活动,寓教学于活动中。

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不但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课堂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将课本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全面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如讲述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时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观察河流两岸陡缓及深浅,通过实际讲述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影响通俗易懂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愉快接受知识。又如由此可见课外活动加深学生对地理课本知识的理解、消化,而且解决一些课本上疑难问题,巩固课本知识,而且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总之,以新课改为指导的地理课堂教学,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不但传授地理知識而且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形成“主动、合作、探究”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从而使学生掌握了终生受用的地理知识。

作者简介:

杜宪臣,中学高级,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广西北海市实验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动合作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