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8-01-19孙晓丹

考试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视,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开始重视起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文章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再仅仅将重心放在有关的理论、公式、推导上面,而是开始将目光放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面,比如在有关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等。教师开始研究通过怎样的教学课堂,或者是教学模式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种要求下,我们也开始尝试研究何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构建思维导图,完善知识框架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而言,从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相应的数学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成长。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中,不少教师尝试带领学生构建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框架,加强细节的处理。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的过程中承上启下、联系学过的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课堂印象。同时,在大致的框架构建完成以后,学生可以自主地在其中加入自身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可以培养学生有关于整体思维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及逻辑思维。

例如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有关于“除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之前学过的“加、减、乘”这三种运算方法来为学生构建简单的思维导图。“加、减、乘、除”作为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算法。教师一定要注意带领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联想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结合自主的思考来获取相应的知识,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进而能够有效地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 加强小组合作,深化自主思考

在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方面,教师的指导或是帮助并不能有效的起到作用。这里就需要学生自主地完善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教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需要给予学生以足够的课堂空间,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例如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分组进行学习,对于数学书本中一个简单的理论或是问题进行自主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而学生在自主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也能够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进一步形成自身的认知体系。而这样一个过程同样也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思考。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可能性”的学习中,这一章的学习内容较为广泛,因此仅仅由学生个人完成学习任务可能有些难度。而统计又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数据整理方式,相应的能力和思维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不妨通过分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督促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等步骤来实现统计的高效运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关的数据分析、整理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相关的思维。

三、 课堂高效互动,教师有效引导

无论是思维导图的构建,或是学生自主地进行分组合作,这两种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都是不可或缺的,小学生本身的知识经验,生活阅历极其有限。因此,仅仅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可能难以实现高效课堂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及时的辅导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逻辑思维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所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讲述者的身份,同样要扮演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应的理论知识来设置合适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尝试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发现,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站上讲台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相关能力,与此同时,有关的学习任务也能够进一步督促学生积极地投入自主的探索与发现中。而在让学生进行讲解之前,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做相应的示范,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很好的抓住课堂讲解的精髓与重难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数学意识。

四、 完善课后探究,加强知识储备

合理的逻辑思考,离不开丰富、大量的课后积累。学生只有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才能够尝试从浅显的结论中去推导出相应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仅要将重心放在课堂教学上,有关的课后探究同样也是教师需要重视的,教师可以在基础课程完成以后,给学生设置相应的课外课题,以此来督促学生积极的进行课后的研究。课后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适当地选择去趣味性、多元化的话题来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以辩证眼光去看待问题。同时大量的知识储备,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找到一个合理、明确的方向。

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关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学习中,教师在完善课堂教学之后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后探究。由学生自主的发现比例一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运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实际的话题探索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在拥有了大量的课外基础或是积累以后,更加能够以一种全面、客观的思维来看待数学课堂上的相关内容。这种方式在完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逻辑意识。

五、 结束语

小学生本身的可塑性很强,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的引导,在有关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师生互动、课后探究等等方式来完善课堂教学。而不论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教师首先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实际课堂状态,教师才能够根据不同的变化来适时地调整课堂形式,进而能够实现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曉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6,(16):18.

[2]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

[3]赵晓春.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7,(01):60.

作者简介:

孙晓丹,辽宁省营口市,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中兴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