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数学解题不规范的成因及对策

2018-01-19潘涛

考试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数学解题成因规范

摘 要:数学是中学的主要课程,做题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品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正确率。

关键词:数学解题;规范;成因;对策

数学是中学的主要课程,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严谨性。学数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解数学题。做题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华罗庚曾教育中学生在数学表达上要做到:“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也就是提醒学生在数学解题时,不仅要求正确、严谨和简洁,而且还要求规范完整的解答。

其实对于数学,规范解题的确重要。我们在平时的测试,常常听到学生抱怨:在考场上辛辛苦苦解完了一道题,明明结果是正确的,却因为不规范解题总是被老师扣分,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规范解题呢?

数学规范解题就是对每一种类型的问题解答符合规范,书写整洁,表达清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结论明确。从中学生的数学作业和试卷解答中不难看出:

一、 解题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在审题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只看整体,没有关注细节,概念不清,只会找出题目所给出明显的已知条件,没有学会数学语言间的相互转换、不能够挖掘隐含条件、找不出题目已知和未知之间正确的内在联系,以致于无法列式或者是列错了式子。

2. 解答过程不严谨

(1) 字迹潦草,比如说,数字“1”和“7”、“8”和“3”、“a”和“2”、“b”和“6”写得差不多,容易混淆;或是书写内容安排不合理,还有些学生随意涂改,打墨团、画圈圈、胡乱画线之类的做法让卷面显得凌乱不整洁;而在几何作图方面,不用铅笔和尺规作图,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的比比皆是。

(2) 注重计算结果而忽视文字说明,先化简后代入求值题不按要求去做;几何题解答过程中符号写得不规范,不用学科术语,答题不分层次,不按得分点随意解答,缺乏条理性,“跳步”、“缺步”作答。

3. 计算结果不检验。学生一做完题就认为是大功告成了,根本不考虑解题本身有没有可能混淆了概念、是否忽视了隐含条件、或是在逻辑推理过程上有沒有以特殊代替一般、运算后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二、 常见的导致数学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有

1. 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尤其是成绩中上的学生,平时做练习、做作业时认为自己知道怎么做就可以了,没必要在乎解答过程的书写,往往在考试时因为平时养成的坏习惯而吃“闷亏”。

2. 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许多学生由于懒惰,书写潦草,思想不集中,计算不打草稿,没有良好的计算和验算习惯,使得数学计算能力不高;有些学生在平时练习时,习惯用计算器计算,养成无计算器不计算的依赖心理。

3. 知识掌握上的欠缺

(1) 对基本公式、法则掌握不够透彻,在学习时没有认真掌握定理、公式的条件、特点及注意点,以及分不清各类题型的解答格式及步骤,在解题时因思路不清晰、条件不完整而导致丢分。

(2) 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存在障碍影响解题思路

数学语言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三种,其中包括了数学概念、术语、符号、式子、图形等等,缺乏训练及对相应意义的理解,解题中主要表现在读不懂题,看不懂图象和符号,导致不能准确、熟练地完成数学语言之间的互相转化。

4. 教材中对解题的规范性要求低,如七年级课本中有关几何证明基本上是用“说明理由”代替“证明”,八年级的几何证明没有给出规范的解题格式,如果老师没有规范板书的话,更不用说让学生规范答题。

三、 数学答题不规范的应对策略

由于解答不规范书写而导致“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推理不严密、跳步不合理”的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师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做好以下几点:

1. 夯实基础,认真审题

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首先夯实基础,重视知识点的细化使学生才有足够的信心去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然后要求学生在读题时最好读三遍题目:第一遍,略读,明确题目的大概意思;第二遍,细读,边读边画,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关键词;第三遍,精读,重在领会,并进行数学语言间的转化。通过这样的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大脑建立起灵活的转化机制,注意力也会更集中,通过读题进一步理解题意,为下一步分析问题做好铺垫。

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要求学生规范解答,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细节上务必“严谨、规范”,解题过程条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强,板书规范;请学生上去板书解答的同时让另外的同学当小老师点评,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 要求学生熟悉每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力求解题步骤、要点齐全完整,正确使用学科语言、书写清晰、计算精确、卷面整洁、文字叙述有条理;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的评价;以评分标准做借鉴,对学生作业、试卷中规范解题和不规范解题点评并展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启迪、诱发和促进规范的解题习惯。

4. 抓好总结,形成自觉分析、检查和纠错的习惯。解题后要及时反思,回顾思考,积累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数学赋予我们的“严谨、简洁、灵活”的优秀品质都应建立在规范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习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品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数学解题的正确率。

参考文献:

[1]彭攀.中学生解题不规范现象的调查及成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2]林剑斌.浅谈学生解题严谨性和规范性的培养对策[J].福建中学数学,2009年10期.

[3]张世忠.数学解题的规范性[J].吉林教育,2011年25期.

作者简介:

潘涛,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州市第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解题成因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中学数学解题反思策略探讨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