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1-19池永珍

考试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高中数学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化”教育的逐步推进,我国的高中教育不再满足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开始逐步转向技能素质、学习思维等方向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所有学科的教学重点与目标之一,这成为了一种“教学共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则各有不同,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这一教学目标更难达到。这是因为在原有的高中數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侧重对学生进行应试能力的教育教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而高中数学的应试实际也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应试思维”而非“创造性思维”,但这种教学局面正随着教学改革而逐渐改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有所侧重。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一、 引言

对于数学这一学科而言,其基本属性为思维性与逻辑性,而其发展变化也必然是建立在此二者的基础上进行。对于学生而言,当自身掌握较好的思维性与逻辑性时就能够对数学学习融会贯通,从而在应试中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而对于那些思维性、逻辑性较差的学生而言,也只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学习,对试题类型进行高度了解与掌握,也同样能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这就是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但这显然无法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逻辑能力,因此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方向就是在应试中审查学生的逻辑、应变与创新思维能力,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的“题海战术”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为了扭转这一教学情况,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二、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首先要肯定的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与发展、教学目标的变化,高中数学教师原有的教学方式一定存在着不合理、落后的内容,这就意味着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死守着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一定难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陷入瓶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推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围绕这一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必然要产生变化,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变化发展。

在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将单元内的数学公式、定理等内容,借助例题等形式为学生讲解,再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以将这些单元内容进行掌握。这种教学方式从内容的传导性上来看是极为高效、简洁的,同时也切实满足了高中数学应试教学的需要。但由于高考改革等因素,这种“应试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失去了其原有的教学价值,使得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思维、数学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高考数学中占据优势,以提高自身应试成绩。

例如:在教学“集合”这一单元知识时,我先按照原有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了举例,如:满足条件{1,2,3}M{1,2,3,4,5,6}的集合M的个数是?等,为学生讲解了集合的基本概念,在这一基础上我就要求学生举例集合在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了解到集合的价值。这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之中,进而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改观,推动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这也正迎合了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要求。

三、 拓展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发展

在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数学学科本身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其他学科、生活等方面与高中数学知识相交叉的部分。这种“教学专注”在原有的高中数学教学环境中是极为适宜的,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但随着“素质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这种教学内容就使得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价值出现了缺口,为了弥补这种教学缺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拓展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发展。当然,在这里的“想象力”并非是常规意义上的想象,它应当是具有思维性、逻辑性的“合理联想”,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由某一事物的具体特征拓展至另一事物,并将二者间的共同点、不同点等进行有效归纳,只有学生掌握这种学习方式,数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例如:在教学“数列”这一单元的知识时,我先为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基础知识讲解,在这一基础上我为学生出了一道基本问题。即:对1,2/3,1/2,2/5,…进行通项公式的求解过程。学生在初解过程中对此题感到毫无头绪,但经过细节的整理处理发现,其具体数值来源于“通分”,学生就对此问题再度进行通分,以使其有一定的显性关联,在发现这种关联的基础下,学生很快就得出了这道题的通项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发现掌握书本的刻板知识也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进行解题,反而是通过观察、联想等步骤就较快地得出了答案,可见引导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应试解题效率,拓展解题思路,进而提高应试成绩,使学生在高考中占得先机。

四、 改进教学技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

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都只会运用板书进行教学,这虽然具有高度的直观性,但却不利于教学进度的推进与发展。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课下延伸教学之中,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连贯性。这种技术运用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与场景。如我在教学之余就会使用“微课”技术,为学生录制知识点的小视频,以帮助学生进行小的知识点温习。这种技术上的演变运用,有效地提升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有效性,而教师自然可以利用这一点,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拓展训练。

五、 结语

事实证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愈发重要,这种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学学科或其他学科的应试教学之上,更事关学生的未来发展。而数学作为学生的逻辑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知识运用有着相当重要的决定作用,数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对此予以重视,以推进相应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宇.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及灵感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工业设计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0,24(4):206-208.

[2]侯树军.浅析学生语文创造性思维培养——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5):15-16.

[3]王文.例说数学教学中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8):201.

作者简介:

池永珍,吉林省龙井市,吉林省龙井市龙井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高中数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