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

2018-01-19王进平

考试周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对策

摘 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实际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却不容乐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语文学科蕴含的“人文”因素,积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文化内涵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意义;对策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文化内涵方面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更是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紧密结合三维教学目标,不断改革创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实践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功能,另一方面对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传统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社会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策。

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1. 有利于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的璀璨的星星。然而当前,由于受到互联网技术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已经开始断层。面对这样的文化断层现象,作为语文教师真是感到无比的痛心。一方面,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不能阻止学生接受外来文化,这是故步自封的做法;另一方面,面对当前绝大部分青少年崇洋媚外的心态,我们不得不感到恐慌: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消失,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又处于空白的地位。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让教师在教学中,多方面、多角度地给学生渗透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对祖先的智慧、成就产生崇拜感,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衡量往往都是立足于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是一种比较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从根本上讲,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却不是唯一的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时代教育的观念,通过在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全面激发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興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1. 课堂教学中情感熏陶缺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机械式的知识灌输和传授显然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中,简单的古诗词背诵,并不是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方式。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往往都是让学生背诵古文或者是古诗词名篇,这种情感熏陶缺位的教学现状,往往会让学生难以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最终使得传统文化的教育难以发挥好的效果。

2. 学生过度依赖工具书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对于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由于长期习惯于白话文,从而使得在学习文言文等知识时过度依赖工具书,在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中,使自主的品读、理解缺失,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策

1. 立足语文教材,挖掘文化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文化内容,教材里的很多文章,都兼具了文学作品之美,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对学生渗透积极的传统文化教育,将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思想,促进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韩愈的《师说》时,就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学生从师”的求学原则,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又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鸿门宴》时,首先应当是立足于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该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内在含义,而将文章与历史背景孤立开来的教学方式,则往往容易让学生断章取义,不利于学生对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2. 了解创作背景,感知情感因素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而这些情感因素往往和作者的生命历程以及一些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应当首先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命历程以及创作背景,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真情实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时,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情感变化,在不同时期的境遇等等,同时,教师还应当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孤独还是惆怅、哀愁?这些都是与作者当时所处的境遇息息相关的,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方能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最终实现良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

3. 开展古典文学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虽然教材中蕴含着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而言,还是不够。尤其是对于想钻研传统文化的学生而言,仅仅学习一些表层的作品,无疑是浅尝辄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教学为切入点,以点带面,通过古典文学阅读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积极的传统文化教育。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就实际的教学而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却不容乐观。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立足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中渗透积极的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3).

[2]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

作者简介:

王进平,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南白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对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诊错因 知对策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