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2018-01-14盛静

读写算 2018年13期

盛静

摘 要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感兴趣,才能把兴趣转化为学习动力。随着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才能得到保证。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培养音乐兴趣;积动主动;坚持不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164-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产生喜悦和快乐的情绪,还能抑制疲劳,克服困难。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直接决定学习的效果,影响潜在的素质和能力的发挥;兴趣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动力,能促使孩子创造性的学习,还能激发探索欲望,形成积极、主动、坚持不懈的性格特点。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兴趣培养贯穿始终,达到乐感、美感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掌握音乐知识,继而用音乐进行自我表现。

“兴趣是能力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能以积动主动的心态学习,犹如能源发动机,使之不断向前。兴趣的引导和培养,首先在备课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学生,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多考虑一点“他们会怎样”,少主观一点“他们怎样做”。在制作教学目标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过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失败的体验;过低,则会让学生认为音乐很肤浅,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松懈,懒惰情绪。其次做到“角色转换”,就像第七届全国音乐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四川外国语学院陈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上课时像学生”,我一直牢牢的记着。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把“主体转移”“角色转换”始终融入课堂之中。课堂上没有了“权威”,学生的思想获得了真正释放,思维变的活跃起来。比如在教学生记忆四分音符的节拍时,我发现学生总是记不住,于是和学生一起编了首耳熟能详的顺口溜:“四分音符太娇气,不爱吃饭爱撒娇,又黑又瘦没朋友,唱完一拍靠边去……”有了顺口溜,枯燥的音符变得生动,孩子们有了兴趣,再也没有出现过记不住的情况。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会鼓励学生举手,因为举手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防止开小差,保持自己的思维活跃,更重要的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解决许多问题,使内容更加清晰。在课堂上我还不时的向学生“请教”问题,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大有益处,再加上我富有激情的语言,动情的演唱,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有了热情,兴趣自然不减,比如在《小小音乐会》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还想邀请哪些小动物,携带哪些乐器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呢?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抢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因为他们喜欢,有兴趣,每一个小动物都赋予了新的生命(长颈鹿携带口琴,邀请狗狗携带吉他……)。我还会拿出了学生都很熟悉的乐器:鼓!我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问学生:这是什么?顿时全班学生都很自信的举起小手,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这时,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当一回“老师”,我采用了齐声回答!我接着说:如果把课桌当成鼓,你们能不能把这首好听的儿歌节奏拍出来呢?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能!在互动的过程中,看着孩子们一张张自信的笑脸,激情澎湃的敲击着节奏,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我的心也随着学生快乐起来。

兴趣是学生学好音乐的一个关键,就像冬天里的一股温泉,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比如在教学生弹钢琴,处理类似轻柔的作品时,一定要用多鼓励的方式,并且用非常温和的语气对学生说:“这一段就如同妈妈的爱一样,那么温暖……此时我会握住孩子的手,轻轻的抚摸孩子的手背,再编成一段段小故事,让他们带着故事内容有感情的演奏。孩子很乐于接受这种方法,有了直观的感受,有了兴趣,很快的就找到乐曲要表达的情感,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定要有一颗爱心,一颗童心,一颗责任心。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耐心的启发和正确的指导,才能使学生从喜欢音乐变成有兴趣的学习音乐,让音乐陪伴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注重兴趣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体现快乐教育,更好地发挥出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晓春.浅谈初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養[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2(15):57.

[2]王海东.浅谈初中生音乐兴趣的培养策略[J].神州旬刊,2012(1):318.

[3]罗雪.浅谈农村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