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01-14何兰

读写算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生资助基层问题

何兰

摘 要 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但当前基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认定机制,对贫困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拓宽筹资渠道使所有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回馈社会。

关键词 基层;学生资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B01,D03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082-01

一、基层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相关部门和学校对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导致群众对政策知晓率不高,甚至出现一些不愿多宣传的指导思想。部分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学习不够,不能充分认识新政策的重大意义,讲不清政策、程序,对所需要材料模糊不清,缺乏公平、公正、相对合理的过程,以至于许多学生、家长及社会对资助政策不理解,甚至误解。一些学生及家长对奖学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分不清,不知道自身符合申请的资助种类。

(二)困难学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贫困程度难以界定。贫困学生的认定是资助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最难把握的环节。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大差异。贫困学生的认定主要以生源地民政部门或街道、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困难证明。由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或民政部门不是学生资助的主体,贫困校准很难统一,缺乏公正性。有的地方基础管理不严,不贫困的主定为“贫困生”,而真正需要资助的困难学生却得不到资助。

(三)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认识程度不够,彼此缺乏信任。一些社会资助的不合理分配,引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资助政策的质疑。部分社会团体在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工作时,明确界定受助学生的生源地、学习成绩,给学生资助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不完善及借贷学生的“伪诚信”,挫伤了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导致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丧失了受助机会。在现行的资助体系中,许多资助手段都具有无偿资助性,这使得部分学生重权利而轻义务,个别学生甚至将“贫困”作为资本,依靠不劳而获,养成“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和惰性行为。在资助管理过程中,看重助学金的物质扶持功能,忽视了更为重要的育人功能,在资助的制度设计和操作步骤上忽视了对学生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的熏陶,导致资助体系的一些应有功能缺失。

二、完善资助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对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各级各类学校要对国家资助政策、资助体系做全面的宣传讲解,通过宣传栏、校园网和各班级资助人员等多种渠道正確宣传国家对贫困生的政策,让学生感到国家和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引导学生及家长正确使用助学金,组织以各项正能量为主线的学生活动来树立榜样,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勤奋学习,达到国家资助政策的最终目的。

(二)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认定机制,做到评定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建立一个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学生的信息管理登记从学生入学即开始一直延伸至大学,将学生信息登记终身化,以此来保证学生评定和资助工作的准确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再通过相应完善的评选体系来达到对奖助学金的公正、公开和透明。资助对象的认定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要有硬性的可招待标准,还有弹性的执行计划,在制定上确保合理性,在执行上确保人性化,制定和完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贫困生认定制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家庭成员结构及其劳动能力,判断其应收入状况。另一方面可采取学生参与测评,实现民主决策和有关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被确定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名单,要在学校内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以准确地认定贫困生。

(三)加大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利用课内课外对学生灌输诚信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利用社团引导学生自发组织和开展诚信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被动地参与转变为主动开展诚信实践活动,自觉提高诚信意识。实现“助困”与“育人”的有效结合。一方面,要努力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在人文关怀体系,促使外在资助内化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内在精神动力,形成外部救助与内在关怀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关怀,使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具备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学校必须将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懂得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实现资助工作的最大效益。

(四)拓宽学生资助资金渠道。目前我国的学生资助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其中“三免一补”、优秀贫困学子奖学金、贫困大学生路费补助等措施为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起了巨大作用,但与贫困学生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缺口,不可能完全解决日益突出的困难学生问题。企业、个人捐资助学是学生资助的重要补充,也是未来助学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学生资助管理部门要与民政、妇联等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同时积极筹措其他社会资金,开通长期贫困学生资助资金捐助通道、搭建个人一对一捐资助学的桥梁等方式拓宽学生资助资金的筹措方法。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让每个学生成长成才,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动力,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克服困难,顺利入校,安心学习。资助育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资助育人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资助育人工作就是建立起解困、育人、成才、回馈这样一条良性通道,最终让受助学生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同样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同样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并且能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基层问题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高校“伪贫困生”现象成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独立院校辅导员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