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

2018-01-14刘勇刚

读写算 2018年13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摘 要 培养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方向,也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开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高中学生的育人功能。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应该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适应这个趋势。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教学方式;高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074-02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一、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什么?如何提高高中生核心素养?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很容易茫然失措。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提升学生的全方面能力,这不仅对学生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思路,改进教学方式,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实践研究是提升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的实践研究是提升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并提升高中生核心素養,通过引导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遵循整体优化原则、目标导向原则,不断提升数学思维、探索创新能力以及主动参与过程的原则。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依赖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既能增加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和模式多样化,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提升高中生核心素养,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由“教与学单项输出”向“教学相长”转变。具体而言,就是需要教师改变原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内涵模型的指导下,从创设切合实际问题的情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转变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从一元评价走向多元评价,从终结性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在责任感、交流合作、创新实践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开发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切合实际问题的情境

核心素养的提高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学到学习方法。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提问,鼓励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笔者以连续两届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各个班级进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方式的转变:

1.由“抽象知识”转向“具体情境”,注重营造学习情境的真实性。教师教学中需要注意把抽象问题与真实情境相结合,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

2.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素养)中心”,培养学生形成高于学科知识的学科素养。

3.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要把教学中心由“教”转向“学”。从而开发适合高中学生,促进核心素养养成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直接按照正弦定理简单、照本宣科的加以证明,计算出来后简单重复类似的例题联系,让学生牢记原理。

转变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传授该知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转变教学方式,采取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探究性学习方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定理的形成、证明的探究及生活应用上,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定理教学中蕴涵的思维价值。

教学思路: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让学生从基础知识掌握走向更高,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数量关系的探求,发现正弦定理;再由特殊到一般,从定性到定量,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比较,推导正弦定理,由此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联想与引申的能力,探索的精神与创新的意识,同时通过三角函数、向量与正弦定理等知识间的联系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师应明确该题目是重点是正弦定理的探索、证明及其基本应用;难点是正弦定理应用中“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判断解的个数”,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升:教师可以从定量的角度考察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猜想可能存在哪些关系?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a>b>c←→A>B>C”,可能出现以下答案情形。如

结论:转变教学方式由点带面,有利于学生形成全面的逻辑思考能力,提升学习能力。这样从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目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数学问题,使学生对于原有知识形成新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

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影响着其思维力、创造力的发展,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结论:教学方式的转变在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重点放在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理解上。从学生熟悉的摩天轮入手,认知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特殊到一般,有利学生们深入的思考。

同时情景设计的数学模型融合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能很好引入在直角坐标系中,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向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过渡,揭示函数的本质。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体验中领悟数学的价值,它渗透了蕴涵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师为中心、为主体,学生获取知识”教学模式,而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

教师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核心素养的提出,为真正走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确立回归教育本源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引领性支撑。要使核心素养真正能够“可学、可教、可评”,关键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笔者在研究中,通过讨论教学、活动教学、体验教学、探究教学、小组教学、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等方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传授基础知识后,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每个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发挥。同时,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课堂下多和教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们感受到相对枯燥的数学的魅力。不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课堂上的收获才会更多,学生们核心素养也得到更好的提升。经过不断实践,学生们平均考试成绩提升了,课堂上下学习也更为积极主动,班集体整体学习氛围和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在课堂这一主阵地上转变教学方式,挖掘学生潜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只要持之以恒,终将有很多收获。

作者简介:刘勇刚(1974-),定州市第二中学,大学本科,数学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教学方式核心素养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