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2018-01-14刘想君

读写算 2018年13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中学生培养

刘想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竞争的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生面临升学挑战,心里脆弱,长时间压抑,得不到宣泄,很容易走上极端。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中学生;健康心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A,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045-01

现阶段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成绩上,还要重视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特别是注意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本文就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

人的心理相对独立但又极其复杂,因而导致不良心理产生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通过我的抽样调查,中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但有共同的一点:人格特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中学生来说,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都落后于成人,经常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容易和人发生冲突;学习中,自控能力差,爱贪玩,不用心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教师、家长指责、训斥,因而使他们觉得自己天生不如人,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进而自暴自弃,尤甚者会产生不平衡心理,叛逆心理,时常与班集体、教师对抗。这种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急剧变化是学生产许多困惑和烦恼。从而引发心理健康。

(二)家庭环境的因素。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最大。父母完善的性格、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但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父母文化水平本身不高,性格暴躁、缺乏耐心,疏忽和子女主动沟通,长此以往,子女不愿和父母沟通,内心矛盾长期积压,导致心理畸形发展。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被过度溺爱,任由发展,忽视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长大不服管教,为所欲为,经不起挫折。在学校稍有挫折就無法承受,自此一蹶不振,甚至走向极端。和这些家庭相反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这要么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要么成为学生难以承受的压力,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当然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里也不排除家庭变故、父母关系等因素。

(三)学校教育的因素。我们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大多是以学生的成绩评价老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优劣。每次考完试,都要对学生进行排名,把学生分为不同的等次,成绩优异的学生常受到教师关注。成绩差的被“遗忘”。他们怎能承受这种心理压力?要么奋力一搏,争得老师的“宠幸”,要么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学习没了动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则可能会用别的方式发泄他们的不满。

二、培养中学生健康心理的措施

(一)注重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年龄阶段。要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因此,很需要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他们顺利安全渡过青春发育期,并把这一时期转化为学习的最佳时期,人生的黄金时代。

心理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辅导老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心理辅导,给学生以一定的帮助、指导,促进他们认识结构和情感与态度模式有所变化,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和选择,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不断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使人生有统合与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二)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提高家长心理素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和睦、民主、宽松的家庭环境,以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随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全面了解孩子。当发现孩子的优点时,要及时进行鼓励、表扬,增强孩子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也要认识到孩子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们不断克服缺点,磨砺意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整个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首先要提高家长们的心理素质,否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优化学校这块主阵地,营造和谐环境。在学校里,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好和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所以在学校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尤为重要。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善于体察学生的心理,正确对待孩子自尊心的表露。有些老师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不问青红皂白就一顿训斥,这样不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给学生心理带来阴影。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应听一下学生的心声,给他们一次意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留一点尊严和面子,说不定教育的效果会更好。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提倡民主、平等。教师不能用“有色眼镜”看待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学生成绩好、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发光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会到别人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三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的人是最美丽的,有了自信心才会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有了自信心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总之,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必须首先分析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基于前面的原因,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家校联系和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让更多的中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迎接挑战。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中学生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健康心理,提高抗挫能力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