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德育课程

2018-01-14潘从琪

读写算 2018年13期
关键词:小学课程儿童教育道德品质

摘 要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课程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起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培养美好品德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小学德育课程也在变化,新课程中德育课程逐渐回归到了生活,如德育课程内容取材由英雄事迹名人故事变为了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事,教材语言更加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课程内容也由知识化向综合活动发展,本文则对小学德育课程及小学德育教育问题进行浅叙述。

关键词 小学德育课程;新课程;道德品质;儿童教育;小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3-0042-01

小学德育课程应放在各科首位以為小学生打下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同时小学德育工作水平需要不断的提升,加强德育课程内容上的创新,回归生活化强化其综合性实践性,基于新课标小学德育课程在实践中不断改变,合理的安排发展小学德育课程内容。

一、小学德育新课程的现状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化。新德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同时提升其社会道德水平,而并非是为了道德而道德,因此,品德培养不应该脱离生活谈知识,应抛去抽象化、理论化的知识内容,让品德教育课程回到生活与社会中,正如生活本身一样,正确的引导儿童认知、体验、处理各种关系,是形成良好品德的真正途径,就像是新课标内容描述的,健康的生活,愉快的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对于品德的培养也要在此基本框架内制定目标与内容。

(二)取材内容生活事件。过往德育课程内容取材都是按学科知识体系与道德规范编写的,虽然教材看上去很是严谨,却忽视了儿童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事例偏离认知的范围,新德育课程内容则取材生活事件,以儿童角度出发,弄清儿童不同阶段所思所想、所欲所求,以此为基础设置学习单元和教育主题。

1.内容多以真实发生在生活中的事件重构为主,去掉了惯用式的英雄事迹,更为的贴近生活化以日常可见的为核心,多以儿童所见所惑所思所想,如忘记带文具了、和同桌发生争吵、与老师有矛盾了,通过这些琐事进行重构解析,去引导儿童正确的行为品德发展。

2.内容上多以进行式为主取材而儿童正在进行中的事情,比如上课、上学路上、放学、吃饭等等,以及一些节假日活动,这些内容有着无可取代的教育价值。

3.此外还应以儿童所属群体为主,就是而生活的家庭、学校、邻居等等,以此帮助儿童去理解个人与群体关系。

(三)德育课程的发展。小学德育课程教育的发展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全体教职工都要明确德育的职责,以此建立科学化发展理念,明确目标内容建立配套的德育执行标准,以及相关管理评估体系,从而促进德育课程教育的落实与完善,譬如如何应对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儿童也会受到影视、文学、网络内容的影响,对于一些不良信息必须要隔离打击。

二、德育教育中的问题

(一)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学校在德育课程上的水平不够,有些教师也只尽到了教书的责任,却不会过问道德品质发展,只顾做好班级课程教学,忽视做人品行方面的教育。

(二)德育环境不良好。现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学校也有估计不到的地方,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学生家庭,对于儿童品德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很多父母只关心学习而对其他问题视若无睹。

(三)以管代教。关于德育课程很多学校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以为管好学生就是德育,从而制度了繁杂的规章制度让学生遵守,配合着奖励惩罚措施迫使学生进行服从,还有的只是片面化的发展,无法将德育教育实际融入都生活中去,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课外娱乐活动就是德育,这些往往会事倍功半,这一切本质上是忽视了德育课程的内在,而拘泥于外在形式化的发展。

三、小学德育课程教育策略

(一)丰富德育课程教育的途径。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应融入到日常生活活动中,配合各科课程进行教育,应在不同课程内共同发挥作用,此外学校应在活动中明确德育目标,在社会实践课程、社团活动、文化娱乐、演讲比赛等等中,以此让小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会去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

(二)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应对学校校园环境进行改善的同时抓好校风、学风、班风,将学生生活活动场所卫生工作做好的同时,做好学生家庭沟通工作,在德育课程教育上要依靠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配合,从而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三)发挥教师在德课程中的应有作用。教师在小学生成长历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故此更应加强其责任意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要求,并积极做好德育工作内容,譬如保持和谐师生关系,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班级管理上要到位,批评时要巧妙的利用语言引导,多开展班级内的文化活动等等。

四、总结

小学阶段很特殊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对此的德育课程教育必须要严谨对待,在德育课程教育内容上要回归生活化,注重实践而不是知识化学习,课程上更需要找到平衡点,如教育过程中的留白,让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积极参与进综合活动当中去,德育教育的过程不应是拘泥传统的,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获得对生活的正确认知、体验,以此养成好的道德品质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赵伶俐.21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综合美育发展的新形态[J].美育学刊,2011(2):1-5.

作者简介:潘从琪(1969-),男,汉族,甘肃民勤,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小学学生意志品质,行为养成等。

猜你喜欢

小学课程儿童教育道德品质
品质培养势在必行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初探小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研究结果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
“好奇”的代价
试论小学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运用探究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