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8-01-14刘战伟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河南省农业

刘战伟

(许昌学院 商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2016年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农业作为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及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但是仍然面临着农业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片面追求数量,忽略了向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一、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和优势

(一)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河南省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生态农业各个生产过程无污染技术的应用,从种植、生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助于环境的保护和农业效益的提高,推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加大技术检测工作的具体运用,使产品的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保障,加强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环境健康发展。

2.有利于河南省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在整体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大。在“绿色发展”的时代潮流下,生态农业无疑为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全球对生态产品的年销售额已达625亿美元,其中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成为消费领头国家,尤其是农作物产品、水果、肉类等消费量巨大。欧盟各国自产的生态农业产品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有将近60%需要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进口,其中就需要从我国大量进口,生态产品在国内国际上的市场潜力极大。河南省生态农业产品的大量输出,走向国际市场,经济价值翻倍增长,可有效地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3.有利于河南省新农村的建设。 近年来,为了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望,国家对新农村的建设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以此促进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首先有利于河南省加大农业生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布局,促进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其次,科学认识生态农业,促使其迈入新的台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使农户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农村经济的不断成长;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之与河南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相切合,有利于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路径。

(二)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势

1.优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地域辽阔,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比重大,四季分明、阳光充沛、雨水充足、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得交通便利,同时得天独厚的气候,丰富的地貌类型等为农业的多样化经营和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良好的市场基础

河南省目前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有茶叶、肉类制品等,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品牌效应,具有较大的市场号召力;河南本省消费者对本地农民产品的认同度逐年上升,使农产品的发展市场更为广阔。除此之外,本省庞大的人口数量也为农产品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这是河南相比其他省份更为突出的一点,也成为自身的一种优势。近年来,经济水平的高速增长,人们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的同时,人们对绿色消费,食品安全的意识也逐步增强,特别是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之后,生态农产品更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致使绿色食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良好的市场优势成就了如今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为生态农业的进一步成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初具规模的产业化结构调整

河南省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优质高效农业工程”,开始着重对农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如今成果比较明显,产业化已显示出规模,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产业辅助支持。目前河南省的粮食生产区域化、规模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特别是特色产业区域化的发展,成效相对比较突出。比如新郑的大枣、周口的莲花味精、固始的鸡、信阳的茶叶、焦作的山药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还有漯河双汇,郑州花花牛、思念等龙头企业的崛起,提高了河南经济产业在外的知名度。此外,油料、蔬菜、花卉、药作物等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畜牧业养殖业发展尤为迅猛,农副产品得到深度加工,进而提高附加值,不仅增加产品的产量还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4.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从2006年《河南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始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河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通过土壤污染防治相关工作的报告,声明对污染问题建立终身追责制,同时制定了《河南省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条例》《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规,为促进河南省生态农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14年,河南省出台了《关于推动河南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郑州、许昌、洛阳等6个城市的生态农业圈进行试点,除此之外还出台相关系列文件,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生态农业的稳步发展。

二、供给侧改革下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一)以点带面、以典型带动生态农业全面发展

河南省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已初具规模。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使农民亲眼看到发展生态农业带来的收益,从而增强对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带动农民踊跃参与发展生态农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模式,以典型成功案例带动生态农业全面推广,使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例如河南兰考县南马庄延长农业发展链,促进生态与农业全面发展;河南晨明农业生态园将科技示范园与农业旅游示范园相结合,打造现代农业新发展;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将休闲旅游、农事活动、观光度假、示范基地、会议培训等功能融为一体,实现生态农业多样化发展。

(二)农业环境质量调查与科学研究支撑生态农业发展

河南省城调队在郑州、新乡等地对农业环境质量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几年来在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与协调下,从刚开始的资料收集、取样调查到分析研究、编写报告等各项工作都已完成。例如,河南省能源环保站对河南省包括省会郑州、许昌、信阳、新乡等地的农畜产品的质量进行调查,然后通过抽样的方法,检测河南省内小麦、玉米、苹果等主要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并找出阻碍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根据这些阻碍因素结合当时省情,利用科学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此加强各界人士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双重重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农村的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在河南省得以和谐发展。

(三)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综合效益显著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进程不断加速。目前,河南省无公害无污染农产品的产地为1256个,得到农业部认定的农产品为708个,由此带来的经济收入超150亿元,可促进380万农户就业。农业生产标准化示范园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张。目前,河南省通过国家标准的农业标准示范区125个,通过省级标准的有450个。在省内有60多个县进一步扩大工作范围,让人们看到发展生态农业带来的切实效益,企业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得到了提升。截至2015年底,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为9200家,国家级的龙头企业25家,省级的343家,加工产品主要为方便面、肉类、调味品等,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得到了提高。河南省各类农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859项,有13个县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加快了农产品向外输出的步伐,农业标准化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三、供给侧改革下的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农业理论体系不健全

完善支撑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性与交叉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学科的支持和配合,其中包含农学、经济科学、林学、生态科学、技术科学等。以前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一般都是单一学科形式,对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未作深入研究,导致如今生态农业理论体系仍不健全。

(二)生态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任何工程的开展都要有费用的支持,生态农业是一个庞大工程,当然其发展也须大额资金的投入。但是,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这是一切问题存在的根源。一方面,我省生态农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生态农业工作的正常开展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在工业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致使农业的财政投入比重逐年下滑,相对应的是生态农业也受到影响。资金的缺乏使工作无法全面开展,导致之前资金的投入也不了了之,造成资金的浪费。另一方面,近年来不仅政府对生态农业的补助减少,农户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减少。因此,国家必须重视资金不足给生态农业工作正常开展带来的阻碍,加大扶持力度,合理分配资金,使生态农业的资金投入能不断增加。

(三)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河南省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没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生态农业还是处于小规模试点阶段,形不成所谓的规模效益。一是因为现在河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宣传只是通过新闻报道,并没有利用更多的媒介使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其推广力度,使人们看到发展生态农业的切实利益,吸引群众对其进行投资,以此筹集社会资金,促使生态农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是环保部门把重点工作放在抓工业污染源和城市环境整治方面,对大环境的保护仍缺乏足够的认识。三是农牧部门片面追求农产品的高产,忽视提升农产品质量,工作处于应付状态等问题影响到了生态农业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引起政府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四)农业生态环境脆弱

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脆弱:一方面,农民对农药的使用缺乏科学性认识,农药和化肥使用泛滥,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不当,对垃圾废弃物随便丢弃现象比较普遍;另一方面,工业挖土造成土地浪费、水土流失等问题比较突出。人们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片面追求农产品的数量,不顾忌是否符合生态规律的要求,不在乎是否违背生态平衡发展原理,粗暴式掠夺土地,同时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大,使森林遭到破坏,草原退化、土地沙化、水资源遭到污染,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差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同时也严重影响到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五)生态农业技术低下

河南省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仍不太合理,不论是从投入方向还是从投入结构上来看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投入机制与驱动科技创新的要求不协调,特别是科技与金融之间不能很好地结合。其次,河南省平均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科学生态意识匮乏,农业科技人员不足。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政府重视程度不足,对生态农业科技的投入总量与力度不够,导致资金跟不上生态农业实际的发展步伐,导致一系列相互连贯的问题产生。为此,要想真正实现生态农业的大发展,首先要做的事是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大力进行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应用节能型农业技术、循环再利用技术,有效利用国际上各国优秀的农业科技市场,汲取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经验,寻求农业水平的快速提升。

四、供给侧改革下促进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

生态农业是生态学和农业科学的结合,然而生态学还只是处于理论阶段,无法具体运用到农业的实际操作中。因此对生态农业的发展理论的研究,必须超越农林牧等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交叉和汇总,使各界科学家协同研究,共同完善相关的理论体系,及时解决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的理论瓶颈。

(二)加大对生态农业资金的投资力度

近年来信贷在农业发面的扶持力度不断弱化,农民一下子拿不出更多的资金去发展生态农业,这就成为时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河南省正处于现代农业发展初期阶段,各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政府等给予支持。因此,国家要对生态农业的信贷给予政策支持,只有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减少农民的投资费用及风险,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人士加大对其资金注入,促使社会资金的募集,进而促进其不断壮大。国家要增加对生态农业方面的专项资金和银行贷款。创新适合生态农业化经营的融资方式,比如对大型生态农业项目来说可以通过股票、基金等手段来筹集资金,对于小型生态农业项目,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扩大贷款规模,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对于农户来说,可以给予小额贷款扶持,低息贷款等,积极支持商品基地和出口特色农产品的加工企业,使之顺利走向国际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制度保障和组织协调

1.制度保障

土地的种植收入是农民进行基本生活的保障,由于受过去陈旧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一般农民都不会想脱离种植土地,除非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不再需要辛苦种地来挣钱维持生活。目前国家对农村环境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如《农村土地保护法》《农村环境保护法》等,但从未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法律制度来进行调节。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政府要革新制度,健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服务,进一步实施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减少农民对物质方面的担忧,让他们可以专心于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的建设、国家政策的扶持、污染治理等方面应建立明确的法律法规。

2.组织协调

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引导人们发展生态农业。通过组织系统的培训课程对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技术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农民深入了解生态农业,明白发展生态农业带来的长远效益;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多方面大力宣传,尤其要着重对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成功案例还有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这两方面进行讲授,使人们意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的同时对生态农业产生浓厚的投资兴趣。

政府需要出台一些能够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法规,用来调节经营者之间利益关系。一要鼓励农民自己建立自己的企业,自己当家做主,参与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分享产品带来的利润,从而提高自己的收入,调动农民投入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二要通过相关法律规定来调节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例如生态农业发展监督机制、市场风险防范基金等的设立,真正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废水、废气、废渣的大量排放对土壤成分和水资源等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土壤和水的污染严重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应该使用低毒、易分解的农药,限制使用添加剂和防腐剂,并制定严格的防污措施。针对河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在城郊,要严格把控城市“三废”的排放,严禁存在高污染高消耗企业,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企业的发展;(2)在广大农村地区,提高对农药使用的科学认识,积极倡导农民使用有机肥,普及防治病虫害相关技术,把现代生物技术逐步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土壤的改良,农产品加工等。除此之外,还要避免新污染源的产生,在控制目前问题的基础上,对农村环境及时进行监察,避免后续问题的产生。

河南省农民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还比较浅这个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河南省要在控制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村年轻人的素质。通过增加公共教育支出,为其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户进行有关生态农业的科技培训与讲解,使农民无论是从文化还是从技术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为会生产懂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在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意识已被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成为人们科学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刻不容缓。

(五)加大生态农业科技投入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的前提是要加大对其资金的投放,只有坚持以科技振兴农业发展,才能加快河南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加强科技部门与财税、金融部门的统筹协调,加大对研发成果的激励政策,落实对企业科技创新在税收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科技研发,增加政府对生态农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财政投入。为了加大广大干部对此的重视程度,将增加科技投入的具体完成情况,加入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年度工作考核指标和干部政绩考察的内容中去,使这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实,而不只是局限于政策文本。

[1]王小龙,吴大付.河南农业标准化生产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0(7).

[2]严义成.关于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探究[J].科技信息,2009(14).

[3]杜宏.发展生态农业的障碍因子分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8(7).

[4]周集体,项学敏,康晓林.生态农业理论及其发展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2).

[5]王启云.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发展我国生态农业[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6]丁毓良,武春友.生态农业产业化内涵与发展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7]吴海峰.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07(63).

[8]戴志春.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7(20).

[9]李斌,袁靖.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路径[J].特区经济,2007(6).

[10]张学英,尹玲莉.论生态农业系统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7(7).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河南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