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诵读伴孩子快乐成长

2018-01-04王培杰

中国德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家庄读本弟子规

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以国学教育为突破口,开展经典诵读从晨诵、午练、暮省开始,让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石。

一、编写读本,内化传统文化精髓

学校为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创新设计了四种经典诵读本:绘读本、抄读本、悟读本、创读本。

一、二年级的孩子由于识字量有限,阅读有一定困难,我们选择把故事通过描绘再加上简单文字的方法展现出来,将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品味恰当描绘出来,就形成了低年级的绘读本。

三、四年级是小学生起步阶段,接触的文字越来越多,但感性的东西还不能理解,让他们掌握大量的词汇、句段,是对知识的积累,为以后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学校为三、四年级量身打造了“抄读本”。

五年级阶段的孩子具有解读文本心路历程能力,主要让学生感悟书本中的情感,把握文本的主要倾向,读出自己的独到感受,考虑儿童学习的情况,我们在五年级阶段推广“悟读本”。

六年级学生在读经典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仿写,由此形成“创读本”,孩子们用“创读本”去解读、去领悟、去品味、去沉醉、去仰慕。

二、开展活动,让经典展演成为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打造“阳光阅读”班级,每个班配备一个书橱,实行图书漂流活动,每班每周必须保证2课时的课堂阅读时间。实施“两听、三读”活动,课程部和学生部每天检查班级的晨读和午练情况,对于好的典型,给予表扬,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学校精心打造了文化墙,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大学》《中庸》等作品中的经典句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展现,使墙壁也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学校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节日国学展演”,像“说不完的端午”“诵不完的中秋”“意犹未尽的中华经典故事”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爱展示自我了,自信心也提升了很多。

学校每日晨诵经典、做操时诵读《三字经》、放学时诵读《弟子规》,无不体现着浓厚的经典氛围。

三、开发诵读微课,让课堂成为

展示孩子才华的平台

我校借鉴先进学校的优秀做法,集思广议,结合实际学情,创建适合本校实际的“习、读、悟、展、辩” 国学经典诵读微课。微课共10—20分钟,融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环节于一体,深得师生好评。

习,即温习旧知。针对学生上一节诵读课学习的内容,形式多样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测试。读,即初读感知。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首先要读准字音,读懂生词,把句子读通顺,这个过程在学习小组长的带动与检查下完成。悟,即理解课文,粗知大意。学生在读熟句子的基础上,可以在课下查阅资料,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熟读国学文章。展,即背诵、拓展、应用、表演。每个年级诵读的经典内容不同,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这样熟能生巧,学生渐渐地也就会活学活用了。辩,即辨别、审视、评论。学生从道德和核心价值观方面深层次理解经典给予的道德教育,在辨别中审视,在评论中发展。

四、挖掘典型,形成经典学习系列

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呼家庄小学深挖典型,将典型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推送学习,并形成系列。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以图画的形式融入微德育,让学生由图画联想到经典语句,由上句推出下句、由词推出句等;三四年级推广“你来点,我来背”活动,将“背经典”推而广之。五年级是提高自身素养最快的时期,学校利用节假日,大力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推送,让“推经典”成为惠及孩子一生的金钥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写经典”见证着一个个六年级小书法家的成长,将识字、练字、国学经典积累、书法故事融于一体,让学生认识到要“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营造了学校风清气正的氛围。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经典诵读的开展使学生对“语言”有了天然的親近感,学生在朗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知识面也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扩展。每日晨诵经典、做国学操、放学齐诵《弟子规》、地笔书,让学生喜爱国学,自觉去践行国学,同时引导家长参入其中,大大提高了活动教育的效果。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能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陶冶品德与情操,培养爱国热情,更能够在集体诵读中性情得到开朗,人生更加自信。

【王培杰,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樊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庄读本弟子规
雏燕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聂家庄泥塑:老手艺塑出新年味儿
弟子规
留住都市里的“乡愁”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弟子规
Little Bean
弟子规
曹家庄完小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