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实现管理的和谐统一

2017-12-27杨立兵

考试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感悟积累观察

杨立兵

摘要:教師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积累、感悟等方面多花些工夫,并进行扎扎实实的有效训练,十分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观察;体验;积累;感悟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属中等规模,现有学生七百多人,教职工六十一人,二十个教学班级。学校自2004年创建省级实验小学以来,逐步形成了“欣赏与关爱每一位教师,欣赏与关爱每一学生”的管理理念,并不断地成熟,形成了学校管理的特色文化。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辟地指出了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的重要性。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是规范化管理的延伸和提质。只有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最大限度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件事情做好,使精细成为个人习惯,成为师生品质,才能实现管理的最大效益。

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我分管学校的德育与后勤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新课题。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必须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理出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我自己对学校日常常规管理活动的分析,我觉得我校的方方面面的工作相对平稳,“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卓有成效,管理机制运转正常有效,但细节文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礼不辞小节,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无小事,从细节处入手,去提升教师的师德,从细小处去影响学生的行为。扫好地,走好路,写好字,做好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成了我的工作抓手。

在为时不长的管理过程中,我深有感触的是管理与被管理是矛盾的对立面。只有当被管理者和管理者有了共同的思想认识时,这对矛盾才能和谐统一。所谓的管是为了不管,只有当某一种要求成为被管理者的自觉行为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管理与被管理是一对矛盾,既然是矛盾就有冲突。在日常的工作管理过程中,这样的冲突会不断地、时时地、或大或小的发生,有两件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事件一:

这是发生在我刚分管德育与后勤工作时,关于专用教室微机房打扫卫生的事。

我们学校负责微机房的教师是一位80后的年轻教师——罗老师。他为人诚实,平时沉默寡言,肯做事。但办事不机灵,怕动脑,工作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在一次全校性大扫除工作中,我发现微机房卫生工作很不乐观。微机房表面看起来不错,整齐划一。细一看,电脑、电脑桌表面有灰尘,电脑桌下甚至有很多杂物。我让他整改,并告诉他第二天来检查。到了第二天放晚学前,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跟他打个招呼,说今天忙,来不及去检查卫生了,明天上午去检查。其实我是怕他没弄好,不要真的去查,让大家都难看,算是友情提醒。第二天上午第二节课,我去微机房检查卫生。一走进微机房,用手在电脑上一抹,还有灰尘。再往电脑桌下一看,还有纸屑杂物。我当时很生气(我感觉自己比他大十多岁,教训教训他也可以),拿出了领导的权威,板着脸:“这里的卫生你后来搞过吗?我跟你说的话你不听是吧?你如果是不想干,说一声!”

他低着头不讲话,显得有点委屈。

“你今天再忙,哪怕课不上,也要把微机房的卫生搞好。卫生搞不好,其他的事我看也不要做了,做也做不好!”说完我就走了。

我一边走一边不是滋味:自己怎么了?发这么大的火。我反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领导权威受到了挑衅。这可不是我的为人,不是我的处事原则。换位思考,这小伙子罗老师也受不了呀!我甚至担心起他会顶牛,事情弄僵。“怎么办?怎么办?”我不断地问自己,“有了,去找教导处朱主任,他是罗老师的堂姐夫。”

我找到朱主任,把情况与他细说,并请他向罗老师解释,请他理解并原谅我当时的心情,并没有教训他的意思。但微机房的卫生工作一定要做,我下周二去检查。

到了下周一,我特地通过询问朱主任的方式再次提醒罗老师,可当我周二事先悄悄地去检查时,发现卫生工作动是动了,还是不彻底。我不作声,到高年级请了几位学生,亲自动手,各学生一起搞起微机房的卫生。不一会儿,罗老师从隔壁办公室过来,看到我们在劳动,自己也不作声,跟在后面劳动起来。大约过了三十分钟,看到一堆堆垃圾,有点劳动的收获、胜利的喜悦之感,笑着对罗老师说:“看看现在的微机房是不是舒服多啦!”

罗老师摸摸头,笑了笑。

事后,罗老师写了个纸条给我:“杨校长,我不是怕劳动,我原本以为微机房已经很干净了,觉得您要求太高。同时我要忙着准备片级公开课。通过您的劳动,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平时在家事情做得也很少,我的房间都是父母帮我收拾,缺少良好的卫生习惯。请原谅并谢谢您!”

罗老师每次遇到我,都会轻声地叫我一声“杨校长”,主动和我打个招呼。得到别人的尊重,我心里很热乎,但也很惭愧,自己在管理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管事先是管人,管人就得知人。像罗老师这样80后的年轻人,和我70后的人的习惯、价值观认识是不一样的,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事件二:

我们学校的体育组有五位教师,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三位是80后的新教师,还有一位是和我年龄相仿的中青年教师徐老师,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教师,有些年轻教师都习惯叫他“老大”。

每当走进体育组办公室,总是觉得卫生习惯很差,不是桌椅歪斜,就是物品凌乱;不是桌上有灰尘,就是地面有烟头,也许是他们的职业特征吧。好在我每次走进去说一道二,总能得到“老大”的支持,办公室的卫生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但我总隐隐约约感觉,自己的要求是不是太高,总觉得有一天会发生什么。

有一天我无意之中发现“老大”的办公桌抽屉里极脏极乱,有七八个空烟盒,还有香烟头等许多杂物,对我来说很不习惯。再看看其他几个教师的抽屉也比较乱,我想契机来了,一定要通过“老大”来引导大家,从而让体育组在卫生工作上有根本的转变。

第二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我来到体育组办公室,五个人都在。我微笑着拉开“老大”的抽屉:“老兄,你看你的抽屉里面也太乱太脏了吧!”

随知“老大”突然大发雷霆,说我侵犯了他的隐私,并一再质问我“什么意思”。在场的人都吓呆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只能尴尬地笑着说:“抽屉里是不是很脏很乱?这样的习惯好吗?”

这更激怒了“老大”,他的声音高了起来,其他老师都过来打圆场。我底气十足,总想邪不压正,明明是你错了,有什么可狡辩,这不都是为你好。再想到,私人感情也不错,你怎么可以对我发怒呢?心里真有点不服,但我仍在他人的劝解中继续辩论:“抽屉要不要收拾干净?”

争吵随着第三节课的铃声而结束。

我刚到办公室,体育组的年轻老师衡老师告诉我,“老大”今天上午来学校时心情就不好,争吵的事别放在心上,他找个机会为我们打个圆场。

争吵结束了,事情还未解决,我不能草草收兵,还得找个机会“摆平”此事,暂时沉默。

事隔一天,我在二楼走道上走路,无意之中看到“老大”带着一名学生从医务室出来,“老大”也无意之中看到了我,并马上撇着头走路。我无话找话,大声地说:“小朋友身体不舒服呀?”“老大”抬头,脸一红,朝我一笑,摆了下手。

此时我知道“事情”可以摆平了。

我真诚地希望有机会邀请他小聚一下。我想他肯定会对我说:因为那天家庭琐事,心情不好,还望理解。并告诉我抽屉已收拾干净,绝不拖后腿。

现在想起来,我还是有失误的。是不是在那样的场合,批评“老大”削了他的面子(排除他的心情)。凭我和“老大”的私人感情,事先单独和他沟通这件事,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争吵,管理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管理是一种温和的特权。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只有以人为本,以被管理者为主体,更多地关注人(学生、教职工)的独立性、个性的发展、存在与价值、情感与沟通,才能挖掘出每个人内在的财富,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发展、发挥和强化自己的潜力,才能使每个人的人性得到完善的发展,从而达到管理与被管理的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感悟积累观察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