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策略分析

2017-12-23陈永浩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管理策略体育

陈永浩

(西安医学院,西安 710021)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策略分析

陈永浩

(西安医学院,西安 710021)

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体育教育与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以及全民健身理念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场馆呈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此发展背景下,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与管理被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面临着诸多问题。对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可有效提升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水平,促进高校体育场馆的优化与作用的发挥。基于此,从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运营管理策略。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全民健身理念的深化发展,高校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活动类服务场所,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市场化经济的转型发展,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市场化、开发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当今高校体育场馆发展与建设的必然趋势。由此可见,明确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管理现状,并对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管理策略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推动高校体育场馆功能与优势的有效发挥,对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创新与改革的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

根据关资料分析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等到了迅速的发展,体育场馆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体育场馆类型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跳水池、足球场以及综合体育场馆等[1]。但就高校体育场馆功能而言,仍存在诸多问题。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作用主要用于教育教学、体育训练与运动竞赛等,其社会服务功能相对缺失。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低下,配套设施陈旧而简陋,无法承载大型的体育活动与运动竞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无法满足学生与社会的需求。

与此同时,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其运营管理模式与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高校体育场馆处于长期封闭状态,与高校周边的社会人群缺乏沟通与联系,从而导致高校体育场馆社会类体育活动缺失,无法满足社会服务需求,为全民健身提供有利条件。

此外,部分高校虽然对体育场馆运行与管理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但在实际发展中,由于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养与管理水平低下,加之高校体育场馆培训机制的缺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场馆运行与管理改革的深化推进,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效果。

二、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策略

1.更新运行管理观念。基于高校体育场馆的本质特征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已不再是单纯的“开关门”服务,而是对教学要求、学生需求以及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有效协调与满足[2]。对此,高校在进行体育场所运营管理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科学处理当今高校体育场馆学生服务与社会服务之间的矛盾,对开放运营中的人员管理、设备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场地开放项目、开放人群、体育场馆监督等运营管理内容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规划与设计,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协调体高校体育场馆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提升体育场馆管理效率。

2.培养专业化的体育场馆管理人员。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与技术工作人员是高校体育场馆的核心基础,要想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的优化,促进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提升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建设,对管理与技术人员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存在。因此,针对目前高校体育馆管理人员的缺乏以及管理能力整体水平低下等问题,高校应提升对管理人员的重视。首先,高校可将体育教学与体育场管理进行分开式管理,改变传统有体育教学担任管理人员的管理模式,构建独立的体育场馆管理体系,实现体育场馆教学、运动训练、课外竞赛、社会服务之间的协调与和谐发展。其次,高校应聘用、培养热爱体育运动且了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与经营水平的专业化、综合性管理人才,用以提升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整体水平,保证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的科学化、稳定性发展。

3.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高校体育场馆在运行与管理时,应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并根据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构建多元化管理模式,用以拓展服务内容,优化服务质量。例如,建立三位一体管理模式,高校通过利用多媒体渠道(互联网平台、报刊、广播等)进行宣传,将高校体育场馆服务于社会服务相连接,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体育设施进行科学规划,为全民健身、全民运动、全民竞赛提供优质服务。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市场化与产业化发展。又如,建立馆养馆管理模式,即高校在体育场馆内部构建“企业化”管理机制,明确高校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管理职责,并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用以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保证体育场馆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发展,提升管理效率。部分高校为促进体育场馆学生教育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和谐发展,会采用外包管理模式对体育场各项管理项目进行科学配置,从而减轻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4.强化体育场馆管理的科学性。首先,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与管理制度,为体育场馆建设、运行、管理确立明确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其次,对高校体育场馆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发展,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效率。与此同时,构建完善的运行管理流程,对场馆内的体育设施进行维护,强化服务质量。此外,对开放项目、开放时间、开放人群进行科学规划,并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市场化的构建。

5.完善体育场馆设计与建设。基于学生以及社会对高校体育场馆的需求,各高校应进一步加大体育产场馆设施的建设投入,通过结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遵循“因地制宜”建设原则,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利用效率与成本建设的最优化发展,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场馆服务性能的有效发挥。与此同时,高校在对体育场馆内部进行建设时,应保证内部建设的合理性,在节约资金投入成本与提升管理效率的基础上,注重体育场馆对体育教学、休闲健身、大型比赛需求的有效满足。

结论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场馆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以及人们身体锻炼的社会服务场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人们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时代变化,高校应充分利用体育场资源优势,革新思想观念,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策略对高校体育场馆进行管理与运营,提升体育场馆管理效率,保障高校体育场馆运行的稳定性,实现高校体育场馆的可持续优化发展。

[1]陈超.新时期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经营策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88-90.

[2]李兴祥.体育社会分层视角下对高校体育场馆开放运营的思考——以长株潭城市群高校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36):174-175.

[责任编辑 陈 鹤]

G818.2

A

1673-291X(2017)22-0178-02

2017-02-20

西安医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2015QN22)

陈永浩(1985-),男,河南光山人,讲师,硕士,从事体育教学与体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管理策略体育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房建工程招标组织与合同管理策略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论减税降费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探讨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策略的应用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